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友:高校“注水就业率”是怎样炼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13:50 人民网

  在湖北,一些高校毕业生形式上被用人单位接收了,但实际上没有工作单位,户档放在湖北省人才开发交流中心托管。而对于高校来说,那些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以一些“莫须有”的单位进入该省人才交流中心被托管后,各高校也据此将其纳入就业率的统计。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12月31日,湖北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84%(7月14日《华西都市报》)。

  就业率是衡量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受欢迎程度。但是,像湖北省一些高校将“莫须有”就业率纳入统计,对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况不闻不问,这显然是在弄虚作假,这不仅给决策者提供了错误信息,而且也伤了众多学子的心。

  其实,关于就业率的“统计学”奥妙,此前媒体已经披露过很多,比如:有的直接改动统计数字;有的将实际并未就业的学生随意找家单位“挂靠”;还有的高校甚至将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找家单位“挂靠”,一个人就业在统计中变成了两个人“就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就业率只是数字一个而已,如何才算就业又是个笼统概念,但凡稍许精通于“统计学”的高校,完成任务大概都绰绰有余,于是要求者与被要求者两厢欢喜,独学生与社会忧愁。

  高校为何热衷于虚报毕业生就业率,据分析,一是我国将就业状况列为高等院校评估的重要指标,就业率过低的学校,教育部将减少其招生计划,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将可能被取消;二是就业率过低会影响学校声誉,使生源减少。在这些造假的始作俑者眼里,学生实际就业与否并不重要,他们看重的却是那张盖了章的“证明”或“协议”。如此完成“已经就业毕业生”的统计就业率,算得上是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大“创新”。

  然而,这种“纸上谈兵”的就业率,掩盖了院校就业率的真实性,侵害的是公共知情权。同时,诋毁了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形式主义下滋生的“就业率”,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教育部门统计大学生就业率出现偏差,对国家调整大学生就业政策产生不利因素。

  在我们不断构筑诚信社会的今天,发生少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的“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笔者认为,某些高校就业率造假,实际就是把就业率当成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如此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最终的受害者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高校,乃至整个社会。

  作者:张天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