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航天飞机重返太空发射现场·宇航员遗属见证升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2:10 北京娱乐信报

  

航天飞机重返太空发射现场·宇航员遗属见证升空

  相去13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重整心情,在美国东部时间26日早10时39分(北京时间22时39分)正式发射“发现”号航天飞机。

  “发现”号准时顺利升空(见图)。升空2分多钟后,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与轨道器

和外部燃料箱成功分离;升空后8分30秒左右,外部燃料箱与轨道器成功分离。这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在事隔两年多之后成功重返太空。

  13日首次发射计划临阵落马,系小事故搅局。分析人士评析,再度发射难脱“顶风”之嫌。

  宇航员们心情轻松

  26日的天气晴朗而温暖,“发现”号的宇航员们也心情不错。在早餐中,他们身着抢眼的夏威夷花衬衫亮相。宇航员斯蒂芬·罗宾逊撩拨着吉他,其他人露出一脸笑容。

  在惟一的女指挥官艾琳·柯林斯带领下,宇航员穿上橙色宇航服走向发射场,对着镜头挥手,竖起大拇指。此次“发现”号成员包括工程师詹姆斯·凯利、斯蒂芬·罗宾逊、安德鲁·托马斯、查尔斯·卡马尔达、温迪·劳伦斯(女)和日本工程师野口聪一。

  宇航局试验部门负责人彼得·尼科伦科此前表示,“不存在重大问题和难题”。不过,宇航局官员无法否认之处在于,首度发射时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中,“老天脸色”更不得少看,特别是在佛罗里达州“翻脸”迅速的飓风季节下。

  不过,26日凌晨的天气预报给予宇航员们不小鼓舞。最终,“发现”号拖着长长的火焰和浓烟划破蓝天白云。

  20年安全门槛降低

  “全部传感器运转情况正常。”宇航局协调官员杰西卡·拉伊说。当地时间26日清晨,“发现”号燃料传感系统通过了首轮测试。

  天意因素之外,宇航局为确保发射计划不再搁浅,已经决定降低“安全门槛”为可能再次出现的问题放行,这意味着将近20年的保障条规被改写。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据调查,失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发现”号第一次发射计划搁浅,也是因为4个燃料传感器临场发挥出现失常。事实上,航天飞机只需两个燃料罐处于正常状态就能完成飞行任务,但宇航局还是在1988年重返太空时规定,全部4个燃料罐“健全”时才能发射航天器。此次降低门槛后,宇航局可以在航天飞机3个外部燃料罐处于可运作情况下,就下达发射“发现”号的命令。

  第一夫人亲临现场

  科学无法躲避牺牲,尤指生命损失。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空中解体的悲剧对美国宇航业重创难平,心理层面远胜于技术层面。因而,“发现”号的发射意义可以想见。对此,美国宇航业同仁惟有默默祝福,但愿其一路走好。

  26日当天,美国和俄罗斯退役的宇航员一同在莫斯科追忆了1975年美国阿波罗飞船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地球轨道实现对接并进行首次国际联合飞行的历史性一刻。双方共同为“发现”号成功发射送上祝福。

  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和布什总统胞弟、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也亲临现场,见证“发现”号升空。

  更为“动人”之处是,“哥伦比亚”号遇难宇航员的遗属也亲临“发现”号现常对于他们和他们地下的亲人来说,“发现”号的成功发射将是莫大告慰。孙浩(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旅程

  8月7日地球迎接“发现”号

  “发现”号航天飞机此次发射升空是继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失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发射航天飞机,也是NASA历史上第114次发射航天飞机。

  “发现”号此行执行任务:目的地:国际空间站

  任务:试验并评估新的航天飞机保护措施,包括检查和维修技术。将进行3次太空行走,以检查新的维修方法,并更换空间站受损部分。“发现”号还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给养,并运走旧设备和垃圾

  期限:12天(包括发射和着陆日)8月7日回归

  宇航员:7人

  ■主角

  “发现”号已经21岁了

  “发现”号1984年8月30日处女航,是NASA现役最老的航天器,也是美国历史上建造的第三艘航空器。“发现”号扮演着“救火队员”的角色:1986年“挑战者”号失事后,“发现”号承担其第一个重返太空的重任;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又是“发现”号第一个恢复太空飞行。

  “发现”号的名字来自18世纪英国著名航海探险家詹姆斯·库克船长探险船队中的一艘。这个名字恰巧也是著名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宇宙飞船的名字。

  “发现”号共飞行了30次,在太空停留时间为241.95天,完成3808圈绕地轨道飞行,飞行总距离达9871万英里(约合1.67亿公里)。综合新华社电

  ■快评

  梦想使人类更伟大

  我们绝对肯定,人类航空事业自1957年前苏联卫星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然而,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走得并不轻松,每一步成功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艰辛。毕竟,“挑战者”号爆炸的火球、“哥伦比亚”号失事时划过大气层的强光依然闪现在我们的脑海,“火星气候探测者”、“火星极地着陆者”、“猎兔犬2”号消失在外太空的遗憾仍无法抹去。不过,诚如参加2003年2月4日“哥伦比亚”号遇难宇航员追悼会的各界人士所说的,“将地球、空气和重力抛在身后,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不会因“哥伦比亚”号的失事而被舍弃,人类不应该、也不会放弃飞向太空的梦想。

  载人航天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科技领域,它不仅仅是一项科技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梦想,很难有一项事业像载人航天这样使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

  从某种角度而言,人类历史就是产生梦想并实现梦想的历史。人们现在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进入太空就像现在乘坐飞机进入蓝天一样。太空探索初期英雄们的大无畏精神,将对子孙后代产生巨大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载人航天更加任重而道远。新华社记者姜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