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4分钟内,高温考验心理极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2:30 新闻晨报

  “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预计本市明天的最高温度可达34-35℃,希望各有关方面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类似这样的天气预报绝大多数上海人经常都会听到。然而,这看似简单的预报,却至少包含了预报专家10多个小时的艰苦推算。昨天,市气象局向晨报敞开略显神秘的天气信息值班室,首度邀请记者参与了气象预报决策。

  每日固定“早餐”

  参加全国天气电话会议

  昨天一早8时左右,许多人刚出门上班,记者就来到上海中心气象台。透过两层隔音玻璃,身着白色衬衫的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戴新甫已坐在值班室里的会议桌旁。正对他的大屏幕上,中央气象台正召开全国天气电话会议,一幅幅五颜六色的云图不断滚动播放。这种会议,就像预报员的早餐,每天都会准时进行。戴新甫的双眼始终注视屏幕,记者不忍打断,遂在一旁等待。

  40分钟过去了,会议宣告结束。不过,从会议桌走到首席预报员办公桌的路上,戴新甫眉宇间似乎依然若有所思。难怪,这几天气温虽然持续居高不下,但就像前天那样,天气炎热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出现35℃以上高温,是否应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是一个难题。

  “每天进行全国性的天气会议的确能让预报人员对天气的大体形势有所了解,但这远远不够。要把上海这个大城市的天气报准,必须要对过去几天的天气情况都有所把握。”开完会后,戴新甫意识到气温正在快速上升,大有突破35℃的趋势,随即打开软件,查看来自各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

  而趁着观察气象数据的空隙,他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气象云图向记者解释刚才会议的有关内容。此时,记者发现在地图上上海的西边有一团白乎乎的东西:“这不是降雨云系吗?离我们这么近,是不是马上就要下雨了?”

  “不是,这片云离我们还远。从这几天的天气系统发展情况来看,这几天局部地区是有可能下雷阵雨,但是这与那片云并没有直接关系。”戴新甫告诉记者,为了解更详细的资料,作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报,他在值班的前一天就自觉参加了台里的会商,而在一早召开的全国气象会议上,他考虑得更多的仍是怎样做好天气预报的思路。

  挑战红色高温预警

  4分钟考验首席“抗压力”

  32.3℃,33.4℃……直至中午12时19分,徐家汇气象观测站得到的瞬时气温达到了34.8℃,眼看就要突破35℃高温线。记者发表见解,在前一段时间,出现这类情形往往意味着当天气温会超过35℃,而红色高温预警信号一般早上已发出,气象台可以考虑发布高温警报。

  其实,戴新甫早在上午11时多已拟好了一份关于发布红色高温预警信号的草稿,记者着急地提醒他:“还有0.2℃就到35℃了,怎么还不发预警信号?”

  听得此言,戴新甫用鼠标点出了一张气象云图说:“你看,刚才地图上地形轮廓比较分明,现在又多了一些漂浮物遮挡了地面,这些漂浮物事实上都是云。依我看,如果云系增加,阻挡阳光直射的势头,这个气温应该不会再升了!”

  从自动气象站传来的数据每分钟更新一次,而每一分钟传到中心气象台的数据,都是一种巨大的压力,考验着首席预报员的心理素质。

  12时19分,34.8℃;12时20分,34.8℃;12时21分,34.8℃;12时22分,34.8℃……

  戴新甫双眼紧盯着屏幕,惟有嘴角偶尔动一下,记者则焦急异常,频繁在旁询问。终于,到12时23分时,34.8℃的气温值被刷新。当电脑屏幕上最终确定了34℃的新数值时,所有人松了一口气。

  “虽然在感觉上,34.8℃和35℃并没有多大区别,但35℃高温预警信号发出之后,有关部门会启动应急预案,城市用水、用电以及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这‘红色高温预警信号’8个字发起来一点也不轻松。”稍后,戴新甫告诉记者,“过早发布或过晚发布都不妥。再说,现在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发错警报造成意外甚至人员伤亡,这是我们不愿见到的。”

  气象万千,天气预报毕竟无法达到100%的准确率。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1日,上午气温上升势态平平,没想到下午3时20分时,最高温度竟毫无征兆地蹿到了38℃。于是,为提醒市民做好下一步防范工作,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黑色高温预警信号。不料,这一信号发出后,有市民不仅不理解,反而坚持称是气象部门的失误,要求赔礼道歉,令气象部门预报人员哭笑不得。

  闷热午后记录数据

  人工现场观测保真实

  气象台专家告诉记者,上海已建成数百个自动气象观测站,能在每一分钟自动记录气温、大气湿度、地表温度等多项气象资料并及时传至气象部门。“如果遇到观测站维修或者发生了意外故障,那从中得来的数据就失去了客观性。为防万一,徐家汇气象观测站还保留着人工观察数据的习惯。”工作人员称。

  下午2时左右,记者跟随预报人员,走进了徐家汇一块标有“观测场重地,闲人莫入”的绿地。在占地不到半个篮球场大小的草坪上,两个乳白色的百叶箱十分显目,在离开百叶箱2米左右的一块泥地上,则摆放着两根一尺长的温度计,分别测量着地表的瞬时温度和一天中地表达到过的最高温度。

  预报人员向记者表示,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气象资料,她必须每天来到这里,在固定的时间里对温度、湿度等各项数据进行记录。

  按照天气预报的要求,必须对上海未来两三天内的天气作预报,接下来的气温走势如何确定?

  升温1℃易如反掌

  翌日是否高温引发争论

  炎夏,阳光“加温”的速度极快。气温从34℃升高到35℃,往往只需要几分钟的光照即可“搞定”。是否在天气预报中将未来两天的最高气温预报为35℃,将直接关系到当天是否发布红色高温预警信号。下午2时,记者在中心台内参加每天例行召开的气象会商。

  “根据天气系统发展趋势分析,接下来的两天里以晴到多云为主,出现高温的可能极大,因此最高气温定为34℃-35℃比较合适。”浦东新区气象局首先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不想,随后立即有工作人员在旁表示,云系的存在对光照影响较明显,因此出现35℃高温的可能性不大,还是不要报35℃比较妥当……

  一番以云图、数据为依据的说理对抗后,戴新甫最终根据短期、短时以及专业预报等多种气象资料“敲定”———虽然副热带高压正呈现出周期性减退迹象,但考虑到天气晴好,故同意将最高气温定为34-35℃的意见。

  1小时审预报稿4次

  每个问题都由首席拍板

  中心气象台的会商最终在下午2时25分结束,戴新甫的工作才进行了一半。在铺着灰白色地板的中心台值班室里,7、8个人各司其职。不过,当他们遇到各种天气预报难题时,无不向首席预报员请示。“明天夜里要写上有‘雷阵雨’一句吗?”、“戴老师,这个专题天气报告这么写可以吗?”、“奉贤、南汇明天的最高气温是不是应该定为33℃左右?”

  记者在会商后陪同戴新甫的一个小时内,他审阅各种天气预报稿件4次。直到下午5时过后,一天的工作才暂告一段落,戴新甫也才得以回到办公室里喝上一口水。

  作者:晨报记者葛志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