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农民搬得高兴活得舒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2:43 人民网-华南新闻
让农民搬得高兴活得舒畅(图)
新家对农民来说,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黎旭阳摄

  2005年5月,广州开发区科学城黄陂、玉树、暹岗村整体村庄搬迁基本完成,三条村705户95%以上的原住户心情愉快地搬入新居。村民们告别了往日的泥屋、瓦房以及“贴面楼”、“握手楼”。

  从前,这里的农村住宅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旧村居住环境较差。广州开发区兴建的高标准的新村公寓房,在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卫生教育等各个方面的配套设施都比旧村优越,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个质的改变。广大村民高高兴兴地搬进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村,他们将逐步融入城市的生活,迈出走向“城市人”的第一步,走向文明和富裕。

  这次举措填补了广州市在农村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规范性文件领域的一个空白。村庄搬迁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避免了土地浪费。据统计,玉树、黄陂、暹岗旧村占地面积为51万平方米,新村首期安置用地面积18万平方米,节约用地33万平方米,节约率达64.7%。

  2004年8月,广州开发区为了推进广州科学城的开发建设,正式启动了玉树、黄陂、暹岗三条村的首期搬迁工作,实施了旧村搬迁和新村复建的行动,为广州市在“城中村”改造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益尝试并积累了经验,为确保广州科学城按照国际一流的科技园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往后的7个半月时间里,广州科学城村庄搬迁建设指挥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不断总结交流经验,对每个环节都作出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使整个搬迁工作按既定目标,一步一步地稳步推进。动迁工作组50多名干部按照宣传发动阶段、动员签约阶段、集中做钉子户工作,依法依规对违章建筑实施强拆阶段的三个阶段工作,实施了五个战役,目前已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

  首期搬迁的玉树、黄陂、暹岗三个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对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和环境有深厚感情的农民来说,实施村庄搬迁,就意味着他们将要迁离这块生活、养育过他们的土地,感情上很难割舍。实施村庄搬迁,涉及村民方方面面的利益,对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居住、交往方式等等都将是一场革命性的转变。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搬迁工作组对每户被搬迁村民的户籍资料、房屋情况及安置都列表予以公示。

  根据《科学城村庄搬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被拆迁人为本村村民,回购的安置房人均占有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可以申请按照人均20平方米的面积回购安置房。在黄陂一期搬迁中,有一户村民马某的原房屋属于混合结构,其宅基地使用证建筑面积92.65平方米,户籍人口5人,由于该户原房屋居住面积较少,回购的安置房人均占有面积不足20平方米,符合上述规定,所以给此户安置了120平方米的新房。

  《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对只有一处房屋且原房屋补偿款不足以回购一套最小面积安置房的本村村民,可以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差额部分由拆迁人给予补助。在黄陂一期搬迁中,有一户村民叶某,在1999年11月2日领取了农村住宅建房许可证(属于旧宅拆建),批建面积200平方米,当时的科学城正在建设中,他没有拆除旧房建新房,使开发区降低了搬迁补偿成本。其被搬迁房屋属泥砖结构,实地测量建筑面积71.5平方米,补偿款33909.6元,户籍人口4人,而且他本人有残疾,体力劳动受到限制。所以该户符合上述条件,取得了95.29平方米的安置面积,购房款差额61384.7元由开发区给予补助。

  玉树村龙某只有玉树村一处房屋,居住在其妻林某租赁的白云区三元里某处。龙氏夫妇现年分别66岁、59岁,体弱多病,靠每年的分红一万多元以及妻子每月700多元退休金及其本人200元老人金维持生活以及支付医疗费用。其儿子一直无业。该户原房屋补偿金额共16789元,不足以回购新村一套最小面积的安置房,经审批开发区给予78922.1元补助回购新村的房屋。

  诚然,失地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特殊贡献群体。随着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将被征用。广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以广州开发区为龙头,有效整合东部各类经济功能区资源,形成东部制造产业带。广州开发区将是推进广州东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主要力量。在有利于土地的整体规划和集约使用中,广州科学城这次玉树、黄陂、暹岗三个村庄的搬迁工作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广州科学城内还将有9条村庄需要搬迁和改造,任务还相当的艰巨和复杂。

  为此,广州开发区十分重视失地农民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工作就业的制度和措施,让失地农民在住得舒服和放心的同时,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得到真正的实惠。

  一是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积极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按实际征地面积的一定比例,给被征地村划留经济发展用地。利用村经济发展用地积极兴办第三产业,统一规划建设与经济功能区相配套的仓库、标准厂房、员工楼和生活服务设施,保证被征地农民有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目前,全区共有10个行政村、20多个经济社利用自留经济发展用地兴办了133个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近4亿元。这些项目实现年纯收入4000多万元,其中村(居)、社集体留成1600多万元,村民年分红2400多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6万个。

  二是建立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对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跟踪管理,制定了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资助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

  三是探索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了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了农村被征地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专题研究和试点工作,计划将全区范围的农村居民纳入全市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广州科学城首期村庄搬迁的成功实施,为广州市改造“城中村”,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示范点;为确保广州科学城按照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探索了一条新路。

  《华南新闻》 (2005年07月27日 第三版)

  作者:李敬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