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量身度造的关爱(我与海外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4:0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当历史悠久的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时候,《人民日报海外版》应运而生了。她面向海外的华侨华人、莘莘学子,这是身在海外、心系中华的偌大的一个群体。1984年至1987年,我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留学。当收到使馆为我们订阅的海外版时,我们明白这是祖国专门为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华夏儿女创办的。这种量身度造的关爱,温暖着我们的心。从此,每天到化学系秘书办公室查看信箱中的书信报纸,就成了一个愉快的时刻。书信偶尔有,海外版常常在。比利时同事也注意到了这份有着十分醒目的红色报头的中文报纸。“是使馆帮你

们订的吗?是一种专门的海外版?哦!真好!”海外版改变了我们的形象:浪迹天涯的游子的色彩淡了,神州学人访问友邦的形象显了。

  1987年我到欧洲联合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于是及时通知使馆教育处变更地址,以便可以继续看海外版。在那里还有两位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是核物理学家。我们分享着这份海外版。他们得耐心等候我先看,让我很不好意思。当他们返还前一周的报纸时,每次都把报纸按日期先后排好,整整齐齐地叠成一摞。这个细节深深地感动了我,至今记忆犹新。

  看海外版不仅仅是看新闻,还可获得重要的信息。我1988年回国后,就拿着一份海外版报纸,找到国家人事部,要求见一个人。海外版报道了他的话,说国家有新的政策,可以“双向选择”,实现城市之间的流动。见了面才知道,他是人事部流动调配司的司长。根据人事部的指点,在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中心的具体帮助下,我按照“双向选择”的政策和程序,离开家乡南京,来到首都北京,投身环境保护事业。“双向选择”现在是人们的口头语了,在1988年可是崭新的概念。那时人们耳熟能详的是“统一调度”和“服从分配”。正是这次学成回国时的“双向选择”,决定了我后半生的生活和工作方向。

  我不仅仅是海外版的一个忠诚的读者,也是她的朋友。回国以后,我自费订阅这份报纸。每天下班后翻阅海外版也是一种享受,就像是细品一杯钟爱的清茶。如果出差在外,归来以后一定会尽快找时间补上“功课”,把这一段的海外版看过。

  海外版的一个特点是与读者多种形式的沟通,特别注重一对一的交流。“健康”版中的冯大夫信箱,就是一个例子。有名有姓的一位读者提问,冯大夫耐心细致地做答,这种方式非常个性化,很有人情味,一下子拉近了读者和报纸的距离。我在1995年向“海外学子”专栏投了一稿,讲述了在瑞士山区小地方投宿过程中感受到的友好之情。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十分壮美,可是更能打动我的是当地普通人的友好、友爱和敬业精神。我很希望能通过海外版传播、赞美这种文明时尚。文章刊出后,同在化学系的中国学生笑盈盈地告诉我:“看到你在海外版的文章了!”

  由于自己订阅了海外版,我的爱人和孩子也成为她的热心读者。在2001年海外版举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中,我们一家3口围坐在一起,先讨论,后填表,为海外版办得更好出谋划策。20年过去了,我们相信,海外版今后一定会办得更精彩,赢得更多的读者与朋友。(作者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27日 第二版)

  作者:刘咸德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