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欣闻南非“郑和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4:0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欣闻南非“郑和村”(图)
南非“母亲城”开普敦的标志——桌山

  “郑和村”在哪里?

  今年4月初,中国驻南非大使刘贵今告诉记者,南非有个“郑和村”。听到这一消息,记者喜出望外,急忙刨根问底。刘大使说,今年2月参加南非国民议会开幕式时,一位黑人议员高兴地对他说,在距离南非伊莉莎白港约8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郑和村”,那里的村民肤色浅、头发长,具有中国人的特征,据说至今还保持着中国的生活习惯。“郑和村”地处东开普省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通往村子的路况非常糟糕,这位议员还特地提议自己驾驶越野车,陪同刘大使一起去。只因一时联系不到这位议员,无法确定“郑和村”的具体位置,记者前往采访的计划搁浅。

  记者曾去过伊莉莎白港,到过那里举世闻名的布尔羊的故乡———东开普省的农场采访,但耳闻那里有“郑和村”,却还是破天荒第一次,自然也倍感欣喜和好奇。根据刘大使提供的情况,记者大体估测出“郑和村”的所在方位,它与伊莉莎白港、东伦敦市(南非)基本形成一个三角形,伊莉莎白港和东伦敦市都居住着数量相当的老华侨华人。于是,记者与刚履新的福特海大学地质系主任、华人教授赵宝金取得联系,该大学位于东伦敦市附近。一听此消息,他就兴奋了:“我们地质系有两个本地学生长得很像中国人,我第一次看到他们时就觉得很奇怪。现在听你说起‘郑和村’,说不定就与他俩有关系。”当时正值假期,经他多方联系,终于找到了其中的一名学生,可惜该学生对自己的家史不甚了解。通过赵宝金的帮助,记者从该校历史系的一位教授那里了解到不少伊莉莎白港华人史的概况。

  南非华人话沧桑

  为弄清“郑和村”的准确位置以便前往采访,记者又专程拜访了南非的数名老侨。南非的华侨华人有新老之分。老侨是100多年前来南非的中国人的后裔,现在已是第三代至第五代了。其实,有史料记录的第一批华人是1658年来到南非的。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开普敦建立基地时缺乏劳力,将数千名囚犯从印度尼西亚运抵南非,其中就有华人。这些华人大多因无钱偿还债务而沦为所谓的“流放罪犯”,不料却成为落户南非的第一批中国人。

  19世纪初,英国人取代荷兰人成为开普地区的统治者。当时,南非的华人数量不足百名。英国殖民当局在建筑方面迫切需要廉价劳动力,于1815年前后从中国广东一带两次引进约50名华人工匠。第一批约23人是一个名叫哈里顿的英国人组织偷渡过来的,以解决建房急需的工匠。受此启发,当年的开普总督查尔斯决定再引进数量大体相同的华工。

  大概是尝到华人廉价、勤劳、能干、听话的甜头,自1849年至1882年,英国当局从中国又招收了250名华工,分配到开普和纳塔尔两个殖民地。这些人属于契约工,到期后大多返回祖国。

  1867年和1886年,南非相继发现了钻石和黄金,一批批淘金者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中国人也抵挡不住黄金美梦的诱惑,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南非,以期发财致富。据不完全统计,在1888年至1898年的10年间,约有1800名华人途经毛里求斯来到南非。这些淘金者是首批自发来到南非的华人,是现今南非老侨的先辈。这批人分为广东人和客家人两大支,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俗和方言。迄今为止,前者多聚居在黄金城约翰内斯堡和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后者多定居于伊莉莎白港、东伦敦和开普敦等港口城市。

  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南非社会,华侨华人和其他亚洲人等同于黑人,受尽了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剥削和压榨。白人政权不让华侨华人拥有不动产和自主经营某些行业,如华侨华人经营餐馆和商店须在白人的名义下,以使那些白人从中渔利,不劳而获。加之华侨华人与当地人语言不通、自己资金有限,尝遍了在异国他乡谋生的种种辛酸。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华侨华人通过加倍努力和艰辛,为自己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新南非诞生后,特别是1998年中南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南双边友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旅居南非的华侨华人数量有了快速增长,他们在当地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近20年来进入南非的新侨,在知识水平、年龄构成和人生阅历方面,皆有别于土生土长的老侨。尽管如此,新老侨胞团结协作,用自己的拼搏精神、聪明才智和辛勤工作,开创了一份份成功的事业,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令当地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

  考古发现为佐证

  有关南非“郑和村”的消息传开后,南非的新老侨胞无不为之感到激动,尤其是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侨,其惊讶和兴奋之情丝毫不亚于记者。许多侨胞纷纷与伊莉莎白港和东伦敦市的老侨联系,询问了解有关情况。

  综合各方面情况推断,以上提及的南非“郑和村”,尽管目前尚不知晓其确切的地理位置,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南非的有关考古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郑和村”存在的可能性。在南非北部与莫桑比克交界的地区,曾发现过中国宋朝的陶瓷器皿。在南非南部发现的布须人岩画中,其中不乏头戴陀螺状尖顶中国帽的人物形象。几年前,在开普敦的桌山脚下,考古学家发现了中国明朝以前的瓷器和其他生活用具,这表明桌山脚下留下了早期中国人曾在那里活动过的遗迹。在一篇题为《早期中国的水手:出生与未来》的研究论文中,南非学者戴维·韦勒斯明确指出:“第一批看到著名的桌山的外来人是中国皇帝的船队水手。他们在永乐皇帝的大太监郑和率领下,于1431年至1433年以前来到非洲,绕过了好望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27日 第四版)

  作者:本报记者 李新烽 文/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