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芦芽山一瞥(河上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4:0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到山西便有人介绍,山西有个忻州,忻州有个“万年冰洞”。洞中冰层万年不化。

  这自然很新奇。冰川,我在新疆的白石山、天山,河南的伏牛山都见过,裸露在地面上的冰块,是冬天造出来,或是冰块太大,或是天儿没热够,它没化完,万年不化的冰在金庸的《神雕侠侣》中见过,似乎是在深渊涧底,万年不化的“玄冰”治好了小龙女的绝症。凡绝的东西,必有绝姿绝态和它特殊的语言。我们一行人都动了“去看”的念头。

  带路的向导一路都在热情地介绍这个地方。但我的感觉是它离城太远了。汽车在芦芽山的山下,沿着大川反复曲折地盘旋着行进,总说“不远了”,但总是还不到。这么热的天,就为知道还有“一个冰冷世界”,费这么大的事,我觉得有点不合算:这不过是冰川纪的一块也许永远化不完的遗冰,造山运动时把它造进去了而已———我家冰柜里也很冷,不稀罕。

  “最奇特的是离这里数百米,还有一座火山,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冰与火同处一山,这是世界奇观……”

  向导仍在说它的神奇,我偷偷看表:今天中午至少两点之前吃不上饭了。几点钟能到呢?这么着,一心以为鸿鹄之将至,渐渐地,我被车窗外的景致吸引,我专注起来,憬悟了自己的麻痹不仁,心躯整个都被震撼了。

  我这人有个癖怪的毛病,即使是堵断墙颓垣,有时也能很专注地看它很长时间:那上边雨水浸润的印痕、粉刷颜色的深浅浓淡不一,斑驳陆离的灰皮旧砖,就像天上的云,如地图、如人物、如峻岭、森林、瀑布、山溪、河流、海波……你设想出一种,它便是一幅画儿,有时是勃勃的神气,有时也会是幽幽的鬼气。

  此刻正是盛夏。芦芽山的风光当然是很美的,不知怎的,我有时会联想到天山的空寂与旷寥。但这样的景致还不至于令我入神。入山路左侧连绵不绝的断崖,愈来愈突出地显示出它的魅力来,估计是干的苔藓织结而成一排排,一队队的人体形石柱,摩崖石刻似地附在山峰之上,有的地方还有凹陷下去的天然石龛。整个山体层面,犹似三千阿诸罗听如来说法,大大小小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金刚、韦驮、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世间天、人、阿修罗同处一旷大无比的道坊之上,你目不暇接,思议不及时回神再看,它是常态的山峰静静地矗在那里,不知已经几何劫数亿年,自然的天工。但再走便不是天工了,有明显的栈道旧痕,嵌在这样的山体,却是若断若续,时有时无地接续着,有几十公里!这些栈道上下,也有一些大小不同的龛,我在车上迅速地想:“这有点人工的样子了,做什么用的呢?”但车是毫不犹豫地开往冰洞了,在那里盘了一个大旋儿,哼哼地加油爬坡,那边的景致看不见了。

  冰洞开发得很好。一级一级的石阶,先下入一个天坑里,自然形成约可二分地许的地下平台,在平台的冰洞口,便能看到润寒的冰层附的岩洞的石壁门口。《吕氏春秋·察今》有云,“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我已经看到冰了,深入洞底,也不过看到冰多些,大些,花样翻新些就是了———这个平台口,上边是焦热的盛暑,下头是奇寒彻骨的冰洞。我穿得单薄,觉得没必要下去专门受冻———便坐在一块条石上对田永清将军说:“大哥你们下去,我在这等着,这比空调房间要舒服十倍。”于是,我在洞前惬意地看天坑口,看云和树,碧绿的苔藓和不知名的藤———并没有多长时间,妻女和众人哆嗦着上来了。

  我心里其实还在惦记那石崖、石壁和古栈道。我在寻思它的用途。这个事儿,回南阳后电话问王福楼,他说是用来走道儿的———这话多余———他又说不是军事用途,这句话补上,前句话就有个点道理:平常人走道的。但山下蜿蜒平平延伸的大川,不好走道儿么?偏要在上不沾天下不沾地的石壁上费工夫修道儿?带着这个疑问,返程的路上,大家提出要看悬棺,我也欣然:“我们在这里留一留。”

  悬棺没有什么稀罕,这不过是古人丧葬的一个品种罢了。我的身体也不允许我爬这座山———就坐这里看吧。

  我还是看出了点名堂。我以为我在车上的感觉,也许和这石崖、栈道与悬棺都是一个体系的文化关联。这座山太像是三千诸罗八部天龙听世尊说法的坛坊了,古人也许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了,这样的福地,自然是安息灵魂的最佳之地,于是便用悬棺来附崖而葬。栈道有几处明显的大起大伏是为什么?是为了选它的龛葬地罢了?我以为这个栈道确实不是军事用途,而是古人认为走向极乐世界的通道。我的这些话不是学术考证的,全是遐想来的“大胆假设”,但我心里还是为这“合理假设”蛮得意的,他们一行上去,约一小时后下来了,个个热得满头大汗,我说:“我没上去,收获不见得比你们小,你们看,那块石崖龛:三尊大佛端端正正,是这山的‘大雄宝殿’,那几尊摩崖有跪有坐,像不像迦叶摩顶?”众人细看,都拍手叫绝。

  这个话题以后还会有人顺着逆着提起的。人坐在这山下,你就只管寻找,恐怕所有的佛教故事都能在这里连环找到。芦芽山哪,我肯定还要来看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27日 第七版)

  作者:二月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