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将文字的子弹射向敌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7:38 重庆时报

  主人公:周永林,1920年3月出生于重庆市磁器口,1936年11月参加革命,1938年4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长期从事党的工商统战工作。

  抗战时期,有一群战士留在了抗日战场的大后方,以自己笔下的文字做子弹,和敌人顽强斗争。家住重庆市渝北区加州城市花园、现年85岁的周永林老人就是这些战士中的一员。

  15岁加入“救国会”

  周永林老人出生在磁器口,因家境殷实,他顺利地从小学读到中学,并最终完成了大学学业。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日本加紧对华北地区政治、经济的渗透。年底,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2月24日,包括巴县三里职校、二女师等在内的重庆30多所中等以上学校的代表集会,正式成立了公开的“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当时,年仅15岁的周永林在巴县三里职校就读,成为了“救国会”的一员。1938年4月,周永林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

  四处宣传抗日救国

  在学校里,周永林和他的同伴们还拿起了自己特有的“武器”开展多种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他们先后组织了80多支宣传队、歌咏队、演剧队,到南岸、江北、小龙坎、磁器口等处宣传抗日救国,并印制了宣传大纲和各种小传单向群众散发。周永林老人回忆说:“直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传单上写着‘头可断,血可流,地不可失,权不可丧’。”

  为大轰炸难民募捐熬粥

  “五四”轰炸后的第二天,周永林和学校救国会的同学发动在校学生,为逃难者搀扶领路、搬运行李。并请求校方允许难民们暂时住在学校的大礼堂里。学生的爱国行动赢得了校方的支持。

  随后,周永林还发动同学们拿出多余的被褥,给逃难者过夜;组织同学到学校附近的豪绅巨富家里去募捐钱粮。他们用募捐来的钱款,为难民们熬粥。那时候,周永林和他的同伴们几乎每天都在忙碌着,不是四处去募捐善款,就是用募捐来的善款买来粮食为难民们熬粥,直到十几天后警报解除。

  到农村转入地下隐蔽工作

  进入高中后,“救国会”要求成员要有所专长。周永林对四川柑橘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之余,他研读了大量柑橘的文献资料。

  1941年,组织安排周永林到农村转入地下隐蔽工作,这一去就是4年。当时有很多同学已经奔赴前线参加了抗战,在最难熬的4年中,周永林服从组织安排,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柑橘研究上,先后发表十余篇专业文章,得到了柑橘专家李沛文先生的关注和赏识。

  1944年,遵照党组织安排,周永林又回到了重庆。不久,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组织上又安排周永林参加“中国经济事业促进会”,后又转去筹建“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四川分会”。本报记者 张宏锦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