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艺术魅力永恒: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8:10 人民网

  岳麓书院平面图

  人民网长沙7月26日电 记者常红报道:今日下午,第二届网络媒体看湖南的记者一行参观了位于长沙市岳麓山和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湘江畔岳麓山下,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早在岳麓书院创立之前,

唐末五代即有寺僧智璇等在此办学,开辟了一个优美的读书环境,形成了教育文化活动中心。北宋潭州太守朱洞,采纳刘鳌的建议,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式创建岳麓书院。

  据载岳麓书院虽然多经兵火,屡有改易,但今日基本上还保留了昔年的状貌,厅堂斋舍,轮廓依然,是岳麓山少数幸存的古建筑物中非常珍贵的一处,按存在的时间来说,比河南嵩阳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和河南应天书院,历史要长远得多。从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起,到清光绪29年(公元1903年)改设高等学堂为止,中间虽然毁建相仍,但它一直延续下来,至今已超过1000年之久。

  岳麓书院素称人才荟萃之地。从公元1012年至1917年,出任岳麓书院山长的有54人,1918年后改名院长制。历代许多著名学者和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宋代的陆九渊、陈傅良、欧阳守道,明代的王守仁、王乔龄、张元忭、高进泰,清代的李文焕、王文清、罗典、欧阳厚均、王先谦等都曾来此讲学或主持书院。近代历史人物王船山、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杨昌济等,都曾就读于此。书院改名学堂以后,更有大批爱国志士和革命先辈如唐才常、陈天华、邓中夏、蔡和森、何孟雄等来院求学。毛泽东同志早年也多次寓居书院的半学斋,从事主编《湘江评论》等革命活动。所以岳麓书院既是文明的摇篮,又是革命的纪念圣地。

  进入大门,院前部有一赫曦台,系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知府孙存为纪念朱熹而建,还有二亭(风云亭、吹香亭),二池(饮马池、黉门池),构成前四景。这里为“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和院后的“曲涧鸣泉、碧沼观鱼、花墩坐月、竹林冬翠”四景一起构成书院八景。这里“树不同而景亦异,心有得而乐无穷。”桃、柳、荷、桐、泉、沼、竹、松,应有尽有.

  漫步进入二门讲堂,见左右两壁嵌有朱熹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来院讲学时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石碑,因此又名“忠孝廉节”堂。堂内两廓置放的“整齐严肃”四字石刻,是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欧阳正焕所写。墙壁上有石刻《岳麓书院学规》,由第35任山长王文清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撰订。还有王九溪的岳麓书院学箴九首,及“手定读书法”诗碑等。

  接下来是御书楼、濂溪祠、四箴亭、崇道祠等景点,雅俗共赏,令人心旷神怡。

  艺术的魅力是永恒的。岳麓书院是一座具有南方风格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余平方米,由门、堂、轩、斋、楼、台、亭、阁等房舍组成。越千年,历沧桑,几经变化,典型犹存,古代书院讲学、藏书、供祀三大功能,大体未变。讲堂、斋舍属讲学部分,御书楼即藏书之地,诸贤祠、文庙乃祭祀之所,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修复最好的书院建筑。岳麓书院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书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