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正在找回公民道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09:24 环球时报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之称,但当代中国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再加上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出现了很大转变。于是中国传统文化标榜的“义”,也就是西方学者口中的“公民道德”,近年来成了社会焦点。

  “我们可以寄希望于下一代吗?”这是不少中国人心中的疑问。有一种意见认为,部分中国年轻人价值观扭曲。《羊城晚报》7月20日报道,一名深圳歌手资助过178个穷孩子,

但在歌手病倒时,几个在深圳工作的受助者竟都不去看恩人,其中一人甚至声称,“那个人帮我肯定另有所图。”

  有分析指出,新一代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出现了断层,社会普遍对儒家主张的人文思想不熟悉。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后,社会更是普遍“向钱看”,但跟市场经济配套的基本价值观尚未完善,社会法律制度也有待改进。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不少中国人都在溺爱中成长,变得十分自私。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使课堂上的公德教育成为空谈。

  为此,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又将“思想道德建设”定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文明建设在逐渐政治化。不少地方政府对一两件“好人好事”,大肆吹嘘,作为树立地方形象的手段。

  (摘自7月21日《亚洲时报》,原题为“中国人可以寄希望于下一代吗?”,作者邱鑫)

  《环球时报》 (2005年07月25日 第七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