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回家”后他们更需要亲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0:24 南方都市报

  “回家”后他们更需要亲情

  有关人士指出,助养人最重要的是要教会这些孩子自立以及关心别人

  他们想有个家

  结束语

  由于众多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寄宿在信孚教育集团的孤儿们现在大多都已开始在“新家”享受暑期生活,5名暂未找到“新家”的孤儿已初步确定助养人选,相信不日也能“回家”过暑假。本报到此也将告一段落。

  但一切并不简单,长期在福利院里过着相对封闭生活的孩子们,待新鲜感过后能否适应“家庭”生活?面对这群性格内向,很多基本生活常识都不懂的孩子,助养人在充满爱心地接纳他们之后,更需要付出耐心与关爱。

  大人们上班去了,越平平独自坐在沙发上,搂着靠枕,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助养人的儿子小喆在旁边一会儿摆弄小车,一会儿玩游戏,两人都不怎么说话。“我想回福利院,我想和越士明玩。”平平撅起小嘴,眼眶都红了……

  这是越平平在新家的第二天,在这个梦想了很久的“家”里,她似乎有点不太适应,实际上,面临平平这种问题的小孩远不止一个。当对“家”的新鲜感过去后,“小摩小擦”开始出现。不少助养人则面临这样的矛盾:不敢像管教自己的小孩那样管教这些孩子,又担心如果不管,他们会不会变坏?

  不愿意学做饭 竟哭成个泪人

  看着伤心的平平,助养人翟先生显然有点不知所措。他解释说平时儿子很调皮,做作业都得监督,所以也不自觉地用同样的方法约束平平。“明天得去天河城买点二年级的练习册给平平做,免得他(小喆)有功课做,平平没事干。”

  番乔莉的助养人也遇到同样的尴尬。

  到新家的第二天,番乔莉就哭成了个泪人。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就是不想学做饭”。

  “那天可能是我太性急了。”龙女士说自己对儿子也是这样要求,教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简单的做饭等,这样大人不在的时候,孩子才不会饿着。“可能小乔莉生活环境不同,她不懂得这是对自己好!”

  “这些孩子对家庭生活完全没有概念。”信孚集团的总经理梁婉萍女士介绍,这些孩子多是很小就被送进福利院,过着相对封闭的集体生活,什么东西都是现成准备好的,不需要付出,因此“容易形成谁给我东西,谁就对我好”的判断。

  爱哭鼻子的番乔莉被龙女士带到她的好朋友陈丽娟新家住了一天后,开心极了:“因为这里有好朋友可以说话,又有叔叔阿姨带着去很多地方玩,吃好多好吃的,还不用学做饭!”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孩子在被问到为什么喜欢被助养时,答案都很相似——有人疼,有人带着去公园玩,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

  在他们小小的心里,一个温暖的“家”大概就是这样。

  搭车不会投币 不知朋友是啥

  常年在福利院里相对封闭的生活,孩子对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都缺乏了解。

  天龙安昨天上公车时,连投币口都找不到,最后还是在助养人张老师的指导下才坐上生平第一趟公车。他乖乖“检讨”自己:“我以前不敢出去搭公车,怕搭错车就回不了福利院。”

  天龙安是孩子中比较活泼的一个。他说,他基本上都是跟福利院的小孩待在一起,除了上课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福利院里,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看电视,或是20多个小朋友挤在一间大电视房里打打闹闹。

  当张老师的二儿子阿展问天龙安有没有朋友时,天龙安反问:“什么是朋友啊?”阿展耐心地跟他解释,就是平时经常在一起玩的同学,天龙安还是摇了摇头。“这些孩子接触社会太少了,很多常识性的东西他都不知道。”张老师的二儿子阿展说。

  梁婉萍坦言,这些孩子平时一般都是待在学校里,即使出去活动也是集体活动,“他们有点像笼子里的鸟,和外界接触很少”。

  院内活泼乱跳 出门一声不吭

  “心理自卑,性格脆弱,这是他们的另一个特点。”梁婉萍说。由于过去生活的阴影,一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在沟通上还需要耐心和爱护。

  7月23日,孩子们在香江动物园参加游园认亲活动。21名孤儿的表现和记者之前在福利院看到的判若两人,那些曾挤在镜头前争着拍照、蹦蹦跳跳的孩子们,突然变得很沉默,很拘谨,别人和他们说话,他们大多都只是用微笑回答。

  不少助养人都有同感:福利院的这些孩子跟普通人家的孩子相比都比较自卑,不大肯说话。

  在福利院里以热情大方的个性颇受欢迎的越平平,到了助养人家里判若两人。她哭着告诉记者,小时候,爸爸妈妈把她捆起来,让她跪在地上,还用针把她的手扎得出血,“我上学都不敢让小朋友看到。我不想再有爸爸妈妈,也不想再有家……”

  助养需要爱心 教会孩子自立

  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提起举办这一活动的初衷时表示,举办这个活动就是要唤醒人们的爱心与良知。他特别指出,爱心,还意味着要教会孩子自立,会照顾自己,同时能够关心别人。

  “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爱呢?除了满足物质需求外,更重要的还要保护他们的心灵。”他说。

  天龙安的助养人张老师认为,福利院对孩子的照顾虽说很周到,但毕竟没有普通人家那么体贴。张老师注意到孩子的脚趾弄脏了,就会提醒孩子去洗脚,而“这些福利院并没有教”。他希望这样的助养形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性格变得更加开朗。

  “走出去是有风险,但圈在那里也不行。”信力建说,虽然担心他们回来以后会出现不平衡的心理状况,但仍要鼓励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独立。

  梁婉萍介绍,为了平衡孤儿们的心理落差,放假回来后他们将组织专门人员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并让他们把这段在家庭生活的日子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作为研究、发现他们心理问题的重要档案资料。

  新家印象

  越豪嘉(8岁)

  新家印象:这里睡的床不一样,又大又软。

  新家最爱:最喜欢阿姨,也很喜欢其他人。

  芳俏妙(8岁)

  新家印象:很喜欢这个家,觉得很开心,还认识了新朋友。

  新家最爱:家里有数不清的玩具娃娃、玩具车,最喜欢这些玩具了。

  荔芷伟(13岁)

  新家印象:新家有很大的床,我还可以跟“妈妈”睡觉。

  新家最爱:最喜欢“妈妈”。

  越静文(15岁)

  新家印象:以前没有想过家会是什么样,觉得这个家很好,很亲切。

  新家最爱:喜欢家里的一切,而且有弟弟妹妹一起玩,不会觉得孤单。

  陈丽娟(12岁)

  新家印象:新家比自己想象的要漂亮很多,住得非常舒服,叔叔阿姨很关心孩子,照顾得很周到。

  新家最爱:喜欢这里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对我都特别关心。

  越巧清(11岁)

  新家印象:这里比想象的小了一点,睡的是上下铺,自己和妹妹睡上铺,奶奶睡下铺。

  新家最爱:最喜欢姑妈,她买了好多新衣服给我,今天还会买新鞋子回来。

  越秀洁(10岁)

  新家印象:这里好漂亮!楼下还有大游泳池,叔叔阿姨对我比想象中还好。

  新家最爱:最喜欢和弟弟一起玩玩具,做游戏;最喜欢大家一起包饺子、煮饺子。

  增珠(11岁)

  新家印象:我就想要这样的家,有叔叔阿姨和奶奶,还有个小弟弟。

  新家最爱:最喜欢家里的足球

  越小岚(10岁)

  新家印象:这里有很多书,学校也有很多书,觉得新家很好。

  新家最爱:没有最最喜欢的人,阿姨、叔叔、奶奶个个都喜欢。

  越平平(10岁)

  新家印象:没有想象的好。这里条件不是很好,也不好玩,暑假作业做完了,没事可干就干坐着。

  新家最爱:无

  天龙安(10岁)

  新家印象:有公公婆婆,还有两个叔叔,很多人都对我很好。

  新家最爱:可以和公公婆婆大家一起聊天。

  白家庆(11岁)

  新家印象:很多东西可以玩,奶奶对我很好。

  新家最爱:有玩具车、公仔玩。

  番乔莉(11岁)

  新家印象:和想象的差不多。

  新家最爱:无

  专题统筹:本报记者 李艳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方夷敏 王洁 郑小敏 实习生 郑佳欣 梁健敏 欧阳悦悦

  图:

  越平平不适应“新家”生活,说着说着就哭起来。 本报记者 赵琰 实习生 骆凌巍 摄

  孩子们在福利院做得最多的就是看电视。通讯员孙红英 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