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谈·回声:游民文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1:06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林洁婷 实习生 邝芳丽

  安文江(作家、佛山文艺批评协会主席)

  现在比较权威的游民的定义是离开了户口所在地,没有找到固定的工作、职业和住所的人。游民有三种:一种是离开家乡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农民,这是游民的主体;第二种是有知识的大学生等知识分子脱离了原单位在别的地方,又没有工作的知识游民;第三种是商业游民,这类人没有自己的公司,主要从事推销等流动经济工作。游民对于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来说是很正常的情况,其存在肯定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动荡,比如有些人出来了却找不到工作,又不想回去,他们在生存没保障时就难免做出影响社会治安的事情,比如男的偷抢打劫,女的卖淫等。

  游民问题的解决光靠公检法是治标不治本的,现在社会学家对此所作的研究和提出的对策仍较少触及根本问题,只是扩大就业、加强就业培训等措施,关键是要深化社会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公民权,公民权要落实到城乡。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权利目前是不平等的,对他们的社会保障不够,特别是生存权。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建设,也就是社会机制的建设,强调的理念是公平———中国所有的人都享有差异不大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存是人的根本,没有生存就没有发展可言。而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将有两亿农民转向城市,而且是自发的转移。王兴(历史学博士、文学爱好者)

  《水浒传》的忠义是游民社会不可或缺的江湖道义。“忠义”中的“忠”属于君臣一伦,“义”属于朋友一伦,统治者总是宣扬“忠”,江湖人总是宣扬“义”。儒家思想就是这样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异化,并且成为胶合社会关系的无形纽带。
深谈·回声:游民文化(图)
图:上期《田炳信·深谈》(2005年7月20日)

  时至今日,“忠义”情结在我们的心灵中仍有不少影子,从我们对这些通俗小说思想的咏叹,从电视、电影中各种帝皇戏、清宫戏的极盛,都说明今天人们的内心深处,仍然默认着那种扭曲的价值,我们的英雄观、审美观,也都打上了游民思想的烙印,“三国气”和“水浒气”并未从我们心中根除。

  民间有谚: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对于《水浒》和《三国》的特点和影响,人们并非一无所知,只是在阶级斗争论盛行的年代,《水浒传》的地位因反映农民起义而被不断抬高。直到阶级斗争论不再成为主流时,学者便开始以新的视角介入文学作品研究,并发出了中国文学经典有“毒”的惊呼。王学泰等学者的研究,不谛是帮助国民心灵摆脱“毒素”污染的“解毒剂”。老郑(读者)

  我很赞同不用“仇富”这词来形容中国老百姓,那些非正常死亡的富豪多数并不是因为遭其他人仇视而被杀,而是因为他们为富不仁,或者是太看不起贫困阶层的人了。四川乐山峨边县资产上亿的第一富豪葛君明就因为区区的6000元被杀。如果他们能多一点善心,多为这个社会做点事,相信是会获得人们的尊敬和社会的回报的,也会缩小贫富之间的敌对心理。小马(大三学生)

  现在找工作难,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我们中的不少人很有可能变成没有工作的“知识游民”。无名(网民)

  读王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你会“发现了另一个中国”。我佛如来(读者)

  在当前的中国,健全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太重要了,因为在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者看来,寥寥衣食绝非身外之物。一如吴思先生所说的“血线”和“命-物等价线”,一旦突破,以命换物就是有利可图的交换。突破越深,交换之利越大;突破越广,搏命之人越多。“血线”之下的人类行为特征,就是追求生存机会的最大化。衣食温饱都没解决,就更别提提高国民素质、保护环境、有更崇高的精神追求了。

  (金陵/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