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说说我的好邻居)和谐社会,从邻里做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1:31 大华网

  开篇的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稳定的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状态。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和谐的社区,融洽的邻里关系,以“德”为邻,团结互助,情暖万家,共创文明,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弘扬文明新风尚,本报今起推出两个新栏目《构建和谐社区·家园漾春风》和《构建和谐社区·说说我的好邻居》,敬请读者垂注。如果您有好邻居的故事,请告诉我们。热线电话:8239146、8635532。

  邻居和亲戚哪个更重要?两者似乎并没有什么可比性———亲戚是家庭关系的延伸,血缘与家族就是一条无法拧断的绳子,邻居是共用的一个小区出入口、一扇防盗门、一条楼梯、甚至一面墙体而确定的一种社会关系,搬家了,彼此间的纽带可能也就不复存在。

  然而,一句“远亲不如近邻”却体现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邻里关系的重要和不可替代,汕头人则把这层意思表达得更加直白:“金厝边银亲戚”。把“厝边”看成和金子一样宝贵,汕头人一直都在提倡追求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这种诚挚热切的态度无可置疑,一些房地产商还打出“选择高尚住宅,选择高尚邻居”之类的广告,为楼盘增添一点附加值,不管这种商业炒作意图是如何的“赤裸裸”,但的确抓住了消费者心中的诉求。遗憾的是,现代社会的人居形态往往又让人忽视了邻居的存在:同住在一条楼梯上,甚至“门当户对”,可一回家大门一关,老死不相往来,当了几年邻居,都不知对方姓甚名谁。同一幢楼的邻居尚且如此,更别说小区内的其他“村民”了,邻居的概念已经逐渐萎缩得仅剩下一个个冰冷的房号!

  今年70多岁的林福盛老人从老市区搬到玫瑰园居住已经十来年,他说:“以前住骑楼的时候,三四户人家住一块,虽然大伙住得不宽敞,厨房卫生间也是共用的,但老老少少有说有笑有来往,即便没有绝对的和睦共处,偶尔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生点小摩擦,但大家都挺享受这样的生活氛围。可自从搬进小区单元房,既没有了小吵小闹,也没有了邻里往来。前几天碰见几个老‘厝边’,大家都说虽然以前居住环境没有现在好,但还是很怀念那段日子———因为那时侯有邻居!”

  家住“利鸿基”的章先生说:“在‘电梯楼’住了这么多年,我几乎连我的芳邻是什么人家、姓什么都不知道。以前住‘楼梯房’的时候,好歹每星期大伙都提水出来清洁楼梯,打个照面,聊上几句,可如今连楼梯都没得洗了,什么事都直接跟物业管理打交道。有一年春节,我拿两个‘大吉’第一次准备给隔壁家拜年,敲门之后,主人打开木门,隔着铁门的栅栏警惕地问‘你找谁?有事吗?’,那会儿我真扫兴,突然想起那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可邻居之间本来不应该是陌生人吧?”

  西方有一句格言:“要爱你的邻居”,还有一句谚语权当注脚:“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和谐互爱的社区氛围无疑是“细胞”之间的“润滑剂”。越是文明进步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越突出,人与人之间越需要融洽交流互帮互助,近在咫尺的邻居更是如此。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首先要培育的正是和谐的邻里、和谐的社区。

  令人欣慰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把友好邻居温馨社区作为自己和谐生活的一部分,为“金厝边”努力地付出热情和笑容,在这些“金厝边”的欢声笑语中,我们感受到都市生活最令人感动的一面。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大型专题系列报道,展现和谐社区的崭新风貌,讲述友好邻里的感人故事,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罗林晓(来源:《汕头都市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