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现"号再次遨游太空(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2:16 兰州新闻网
发现
发现
发现
发现
  新华社卡纳维拉尔角(美国)7月26日电美国东部时间26日10时39分(北京时间当日22时39分),在白色的浓烟、橙色的火焰和巨大的呼啸声中,“发现”号航天飞机腾空而起,直入云霄,留下的笔直烟柱久久没有消散。

  这是自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空中解体以来美国航天飞机的首航。搭载了7名宇航员的“发现”号,此次担负的任务是恢复久被拖延的国际空间站维修工作,并测试航天飞机新的安全措施。“发现”号计划于8月7日返回地面。

  当天天气状况良好,蓝天白云下,大西洋上的热风徐徐吹来。美宇航局25日预计的60%发射可能性,终于变成了100%。一大早,离卡纳维拉尔角最近的奥兰多市市民几乎倾城而出,还有许多观众从其他地方赶来。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参观票销售一空,工作人员不得不建议更多观众寻找航天中心之外比较接近发射现场的地点。一路看去,都是临时停靠在路边的车辆,肯尼迪航天中心附近的海滩、河边,都聚集了一群群的观众。发射之前半小时,航天中心参观区周围的道路交通就基本中止,只有航天中心为防备事故而出动的警车和消防车在巡视。

  在发动机点火倒计时5分钟时,肯尼迪航天中心内的记者纷纷涌出新闻中心,在纷乱的相机快门声中,人们等待着“发现”号升空的瞬间。当“发现”号离地而起时,巨大的轰鸣声震动着大地,肯尼迪航天中心内外的记者、官员和观众,爆发出欢呼声和掌声。

  一位名叫杰里的得克萨斯州观众,让小女儿骑在脖子上看“发现”号升空。他说,自从2003年知道“哥伦比亚”号失事,他就一直想和女儿一起来为首批恢复飞行的宇航员壮行。为了避免堵车,他当天早上5点多就从旅馆出发了。“发现”号终于发射成功了,“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她果然带来了好运”,他拍拍女儿的腿说。“发现”号肩负两项重任第一项任务是恢复久被拖延的国际空间站维修工作。“发现”号上的宇航员将更换国际空间站上一个失灵的陀螺仪,在空间站上安装一处外部堆放平台,用于储存空间站上的物品。“发现”号还将携带“拉斐尔舱”到国际空间站,并将重约11吨的仪器设备及空间站生活垃圾带回地球。

  第二项任务是测试航天飞机新的安全措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年2月在空中解体后,美国宇航局大幅修改了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设计,全面加强了监测照相设备,以确保航天飞机安全。这些措施是否全面有效还有待验证。

  “发现”号的宇航员还需要验证在太空修理航天飞机的技术。按照美国宇航局的设想,如果航天飞机机身出现小裂痕,宇航员可以在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利用空间站上的机械臂进行修理。如果航天飞机在轨道上运行,宇航员可以进行太空行走,利用专门设备对裂痕进行修理。这些设想都将在“发现”号此次飞行中进行验证。据新华社电“发现”号“先天不足”“发现”号行前所遇到的波折,恰好反映了航天飞机力不从心的困境。它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思想的产物,即要有一种既能运人载货、又能发射卫星、还能重复使用的“万能航天器”,结果造就了这种有200多万零件的高度复杂系统,一些很难检查出来的小故障就可能造成惨祸,每次发射之前的检查、维护、修理都成为浩繁的工作。

  事实证明航天飞机没有达到理想化的设计目标。美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报告显示,每架航天飞机的设计寿命是20年、100次发射,但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所有的5架实用航天飞机总共才发射了100多次,20年的机体寿命却已超过。如果航天飞机继续服役,超龄的机体又可能成为事故的源头。此外,航天飞机每次发射的成本也被证明远远高于设计。

  就在“发现”号发射之前,负责调查“哥伦比亚”号失事原因、提出安全建议的美国独立调查组表示,美宇航局还没有完成在太空紧急维修航天飞机等三项要求,而航天飞机项目主管官员却认为,这是“几乎做不到的”。美宇航局局长格里芬也在国会承认,航天飞机是“过时观念的产物”、“先天就有缺陷”。据新华社电宇航员太空十三天主要任务一览

  第一天:“发现”号及7名机组成员将从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被发射升

  空。一旦进入太空,机组成员将打开笔记本电脑,把发射期间从航天飞机上拍摄到的照片以及来自监视航天飞机损坏情况传感器的

  数据发送到任务控制中心。他们当天还将对航天飞机机械臂进行检查。

  第二天:机组人员会把50英尺长的机械臂安装到新的50英尺长的有传感器的尾桁上,并仔细对由增强碳-碳复合材料制成的机翼两端和飞机前端进行调查。

  第三天:“发现”号靠近国际空间站准备对接。

  第四天:宇航员使用国际空间站机械臂从航天飞机货舱上把装有数吨供给和设备的多用途后勤舱缓慢搬下来,放到“联合舱”中。接着机组人员开始卸下货物,同时准备进行太空行走。

  第五天:野口宗千和史蒂芬·罗宾逊两位宇航员将开始从“发现”号航天飞机中走出去,进行首次太空行走。他们计划共进行三次太空行走,持续6个半小时。

  第六天:机组人员会继续把货物运到国际空间站,并准备第二天的太空行走。

  第七天:在第二次太空行走中,野口宗千和罗宾逊将会取走和更换有问题的控制力距陀螺仪。

  第八天:机组人员将继续转运多用途后勤舱中的货物,他们还会把国际空间站上的设备放入后勤舱,等待返回地球后进行实验。

  第九天:在第三次太空行走中,野口宗千和罗宾逊将会把外置摄像机和光学系统安装在空间站的支撑桁架上。

  第十天:多用途后勤舱关闭后将被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重新放回“发现”号货舱。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为“发现”号返航做准备。

  第十一天:宇航员关闭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之间的舱门,准备返回地球。“发现”号与空间站分离。

  第十二天:“发现”号机组检查机飞行控制系统,将设备搬上机舱,为着陆做准备,同时密切注意航天飞机的脱轨过程。

  第十三天:“发现”号有效载荷舱舱门关闭,同时发射火箭,令航天飞机重返地球大气层的速度减缓,“发现”号机组驾驶航天飞机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航天飞机的“历史瞬间”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升空,开创人类航天新时代。

  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首次实现黑夜发射,6天后又在黑夜降落。

  1984年2月3日,“挑战者”号再次发射,在7天的飞行任务中宇航员首次进行了不系带的太空行走。

  1984年10月5日,又是“挑战者”号,首次搭载了7名宇航员升空。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1988年9月28日,“发现”号在航天飞机任务中止32个月后升空,5名宇航员释放了一颗卫星。

  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轨道。

  1992年9月12日,“奋进”号升空,这架航天飞机成为宇航员马克·李和简·戴维斯的“婚礼特快”,这两位宇航员是第一对在太空缔结良缘的夫妇。

  1995年6月27日,“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它实现了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在外太空互相“串门”,新闻评论说“冷战”已在地球之外结束。

  1996年11月19日,“哥伦比亚”号发射。

  1998年10月29日,“发现”号搭载着77岁的参议员约翰·格伦起飞。。

  1999年7月23日,“哥伦比亚”号发射,这次指挥它的是艾琳·柯林斯,标志着女性首次成为航天飞机的机长。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于空中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新闻人物

  妈妈宇航员指挥“发现”之旅

  与文学作品中的巾帼英雄不同,柯林斯不是个胆大的人。“我不会在游乐场里坐过山车,因为我害怕。我只坐过一次,以后不会再坐了”,48岁的柯林斯说。然而,柯林斯从小就一直怀有一个梦想———飞行。对梦想的执著,帮助她克服了恐惧和数不清的困难。

  “家里没有钱供我上飞行课,甚至没有钱让我坐一次飞机”,柯林斯回忆说。16岁开始,柯林斯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积攒了1000美元。“我把钱拿到当地机场”,柯林斯说,“我要他们教我飞!”

  1978年,柯林斯靠助学金在美军空军学院学习。同年,她在锡拉丘兹大学获得数学文凭和经济学文凭。后来,她成了空军飞行员、飞行教官和试飞员。1986年和1989年,柯林斯共拿下两个硕士学位。1990年,柯林斯被美国宇航局选中,1991年正式成为宇航员。

  柯林斯是历史创造者。1999年,已经身为人母的柯林斯第三次进入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航天飞机女指令长。据新华社电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随着日本宇航员野口聪一搭乘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他已成为轰动日本的新闻人物。

  野口聪一今年40岁,从小就对宇宙探险充满兴趣,一直憧憬有一天能飞上太空。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飞上太空,这大大激发了他飞上太空的志向,于是他在上大学时选择了航空工程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从事实验和改良超音速飞机引擎的工作。为了实现飞上太空的理想,1996年他报考宇航员,被录取为候补宇航员。

  按照最初计划,野口聪一应该于2003年搭乘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天。由于“哥伦比亚”号坠毁,美国所有航天飞机停飞,野口聪一也不得不等到此次“发现”号升空,才实现他的太空梦想。

  在为期12天的飞行中,他将进行3次太空行走:在飞行的第五天,他将进行首次太空行走,对航天飞机表面进行检修,第七天将更换出现故障的国际空间站控制装置,第九天将设置和回收航天飞机外的实验装置

  作者:记者曲俊雅 陈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