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量力而行”的前前后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4:08 人民网

  “量力而行”四字出现在《人民日报》社论的标题上,表明人民日报宣传工作的进步,也表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巨大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人民日报在经济建设问题上,宣传过违背、反对量力而行原则的东西,也宣传过提倡、维护这个正确思想的东西。但在社论标题上,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这四个字。

  五十年代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生产、建设协调发展,基本没有发生是否量

力而行的问题,因此没有必要议论这个问题。1956年以后,问题发生了,许多工作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为纠正这种偏向,《人民日报》1956年6月20日发表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这篇社论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属意,中央宣传部同志起草。考虑到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标题是两面讲的。文章先谈1955年下半年以来进行的反对保守主义的斗争,已经收到重大效果。“现在国家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健康的,是在不断前进中的。”文章接着说,现在有些工作中发生了急躁冒进的偏向,“有些事情做得太急了,有些计划定得太高了,没有充分考虑实际的可能性”。文章说,急躁冒进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是因为它不但存在在下面的干部中,而且首先存在在上面各系统的领导干部中,下面的急躁冒进有很多就是上面逼出来的。文章指出,区别什么是保守主义,什么是急躁冒进,有个客观标准,就是客观实际的可能性。社论发表后,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各地纷纷清理当前工作和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偏差,着重纠正急躁冒进现象。但是,这篇社论引起毛泽东同志的强烈不满,说是给干部、群众泼了冷水,在大会、小会和个别谈话中大加批判。

  这篇社论的重点是反对急躁冒进,提倡量力而行。当时没有使用这几个字,我认为是为了稍稍降低它的尖锐性。毛泽东在许多问题上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硬说这篇社论犯了严重错误。从此,《人民日报》的宣传就“一边倒”了。“不怕作不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诸如此类极不科学的豪言壮语出现在报纸上,流行在社会上。《人民日报》是欠了人民的账的。

  直到1959年,“大跃进”已经碰了钉子,毛泽东还不许提“量力而行”四字,不许宣传这种思想。例如,他坚持当时的宣传“不能讲消极方面的东西(其实是指量力而行原则——笔者),少讲稳妥可靠的东西,多讲鼓劲的东西”。

  但在“量力而行”问题上,当时并非没有不同的意见。就领导层说,刘少奇提倡的“条件论”就很引人注目。他说,凡事能否实行,决定于各种条件。他说过:“反对‘条件论’,反了很久,什么是‘条件论’也没弄清楚。马克思的原则是一切决定于时间、地点、条件。所谓条件,一是客观条件,一是主观条件。承认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反对条件是唯心主义。”他要人民日报写篇文章从哲学角度说清楚这个问题,文章写好,他愿意修改定稿。文章写出来了,但是不能发表,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同读者见面。

  “大跃进”期间,《人民日报》作过大量违反实事求是原则,违反“量力而行”思想的宣传,对党对人民事业造成损害,为此向中央作过检讨。人民日报毕竟有一批经常接触实际的记者,有大量反映群众生活、工作、要求和呼声的读者来信来稿,对国家建设、人民斗争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经常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使工作人员不得不考虑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1959年11月16日向中央作的《关于当前国内宣传的请示报告》说:“鉴于去年报纸宣传中的经验,现在有必要及时注意‘热’中有‘冷’……做到实事求是,大鼓实劲而不鼓虚劲。”但是,在“左”的路线下这只是一种愿望,实际上走的还是那个不能说是正确的路子。

  粉碎“四人帮”不久,两个徘徊期间,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搞“两个凡是”,搞“洋跃进”,量力而行的思想、文字继续不能同读者见面。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各个领域实行拨乱反正。人民日报在此前后发表一系列特约评论员文章,传播拨乱反正舆论。1979年7月7日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经济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宏观角度论述量力而行原则。文章写道:“毛泽东同志说过,作计划要‘长袖善舞’,要留有余地。但是,多年以来,我们总是没有做到这一点。计划指标往往高于实际可能,明明是有缺口的计划,还说成‘积极的平衡’,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我们经济工作中的又一大毛病,就是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人的潜力看成是无限的,只看需要,不看可能,只凭主观意志,不看客观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客观可能性,我们应该有科学的研究,冷静的估计,从而使经济计划指标,订得比较切合实际,不仅没有缺口,而且留有余地。”

  1980年,为了把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说清楚,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五篇社论,联系新中国建立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从各个角度阐述我们的观点。这组社论引起读者广泛的注意。

  1980年4月7日发表的第一篇社论《量力而行的思想十分重要》可说是一篇总论,谈到“粉碎‘四人帮’三年多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好转”。但是,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由于“洋跃进”的影响,“国民经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社论说:“在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我们要按照量力而行的指导思想办事。”“从主观愿望来说,人们都希望把好事办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如果一个早上就实现四个现代化,谁不高兴?但主观愿望是一回事,客观可能又是一回事。毛泽东同志说,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少花钱多办事’。前者是尊重客观规律问题,即量力而行;后者是主观能动性问题,即尽力而为。这是一个把需要和可能、客观和主观、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结合起来的正确方针。”

  第二篇社论题为《量力而行是基本建设的重要方针》,回顾“三十多年来,我国基本建设发生了两次大的起落,损失浪费惊人,都是由于积累过高,基本建设规模过大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量力而行。”社论说,1958年以后,经济建设中“左”倾思想滋长起来,往往从政治需要出发,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用任意扩大基本建设规模的办法“保”那个高指标高速度。1970年至1978年,积累率提高到33%左右,1978年高达366%,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不得不再次进行调整。社论强调“基本建设必须量力而行,这是一个积极的、稳步前进的方针,它包含有尽力而为的内容。”“在量力的基础上尽力而为,基本建设才能以最小的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三论量力而行社论题为《欲速则不达》,集中批判“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思想。社论说,“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经济工作中的一个大毛病就是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只讲需要,不讲可能;只凭主观意志,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社论说,“量力而行的指导思想不但是稳妥可靠的,也是积极有为的。它本身就包含着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尽力而为的内容。这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量力,不但是量我力之所短,也是尽我力之所长,扬我之所长,避我之所短。”

  第四篇社论谈经济计划,题为《不留缺口是计划工作的重要原则》,文中谈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的基本建设计划与国家可能提供的财力物力大体适应,基本建设贯彻了量力而行的方针,建成的大中型项目平均每项只需六年时间。而第四个五年计划以来,由于计划往往留有很大缺口,超越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建成的大中型项目平均每项要用十一年半,工时延长近一倍。“对于计划应不应当留缺口,要不要量力而行这样一个几乎是常识性的问题,在一些计划工作和经济工作者中间,长期以来实际上没有解决。”社论说:“基本建设留有很大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项目是一些领导干部不顾客观实际,不尊重经济规律,不经过技术、经济主管部门研究、平衡,不经过周密考虑和反复比较,只凭主观愿望,轻率地作出决定造成的。”“三十年来,我们总是吃高指标的亏,而且吃的大亏不只一次,这还不值得我们深思痛改吗?”

  第五篇即最后一篇议论“量力而行”的社论,题为《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主要谈几个关系,如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坚持先简单生产后扩大再生产的方针,坚持生产指标同燃料、动力和原材料供应相适应的方针,坚持合理的积累率、基建规模要同财力物力供应相适应的方针,坚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改善人民生活的方针,坚持信贷、外汇、物资的各自平衡,保持市场和人民生活稳定的方针,等等。“以上几条归结为一条,即:在量力的基础上,坚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如果真想快一点,那就要量力而行,循序而进,有计划按比例地搞经济建设。”

  凡事量力而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成为《人民日报》在一个时期宣传的主调。

  摘自《李庄文集》

  作者:李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