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借“他山之石”反家庭暴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7日16:15 新民晚报

  建立全天候应急反应服务中心,和司法、医疗机构联动。澳大利亚专家昨在“中澳反对家庭暴力培训研讨班”的发言给人启示——借“他山之石”反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在中国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昨天开幕的“中澳反对家庭暴力培训研讨班”上,几位来自澳大利亚的专家发言,提供了不少“他山之石”,值得我们借鉴。

  家庭暴力的定义宽泛

  澳大利亚的唐娜·瑞吉娜·陈博士说,有数据显示,大约七分之一的女性在与男性伴侣关系存在期间遭受过暴力;大约五分之一的年轻女性在与男友约会时遭受过暴力。这些在国外都被纳入家庭暴力的范围。

  为此,近20年来,澳大利亚在应对家庭暴力方面开发出不少项目,都是为了保证受暴者权利不受继续侵害。

  家庭暴力有“避难所”

  和中国不少家庭暴力往往由亲属、街道、妇联等出面调解不同,唐娜博士说,西方国家对于家庭暴力的第一反应,便是为受暴女性和孩子提供安全的食宿场所,以逃避他们丈夫或同居男友的暴力。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妇女反家暴服务中心的郎达·坎伯兰博士具体介绍了该中心的运行方式——这是一个为妇女躲避家庭暴力的全天候应急反应服务中心,下设收容所、法律机构、医院和卫生所等。维多利亚州的警察部门和全州范围的儿童保护机构都是该中心的合作单位,但彼此独立。

  家庭暴力有观念误区

  在中国,家庭暴力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便是观念误区。一项在辽宁、陕西、江西等地进行的“家庭暴力认识状况的调查”显示,尽管92.1%的人认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共同责任”,但也有43.7%的人同意“一个巴掌拍不响,家庭暴力产生很多时候是因为妻子不讲理”,还有25.5%的人同意“妻子做了对不起丈夫的事,可以打妻子”。

  而且,在中国还存在“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家庭暴力的干预。对此,唐娜博士表示,由于在国外比较重视个人隐私,反家暴同样存在观念误区,很多人面对家暴选择忍耐。

  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鼓励所有权益受侵害的女性向外界寻求帮助,让她们敢于申诉;另一方面也要对工作人员作有效培训,以更好地帮助受暴者,并对施暴者进行干预。

  本报记者宋宁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