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伊朗军方:导弹开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10:52 人民网

  伊朗的“流星-3”地对地导弹

  人民网7月27日讯伊朗国防部长27日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的时候特别透露,该国已经在自行开发专供火箭使用的固体燃料技术上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这将直接改善伊朗自行生产弹道导弹的可靠性与射击精度。据悉,今后伊朗开发的“流星-3”型中程弹道导弹将直接采用固体燃料推进,从而大幅度提高此类武器的反应速度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美国方

面宣称,“流星-3”弹道导弹可以携带核弹头,其射程较远(大于2000公里),能成功覆盖以色列全境与美军驻中东地区的各个军事基地。据悉,伊朗军方上月成功测试了专供“流星-3”使用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而以往专攻此类导弹使用液体燃料发动机因寿命有限严重影响武器性能。

  资料显示,“流星-3”导弹为一级火箭推进,并且在2003年7月配给了伊朗最精锐的伊斯兰革命卫队使用。在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爆发前,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伊朗的主要武器供应国。自从1980年以来,美国挑头对伊朗实行了贸易和武器禁运,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伊朗国内的武器开发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已能自行生产坦克、装甲运兵车、各类中短程导弹以及战斗机等多种三军武器,有效改善了部队的装备情况。同时,伊朗还从俄罗斯购买了可从水下发射巡航导弹的“基洛级”常规潜艇以及其他各类比较先进的武器系统。此前,伊朗已率先在射程160多公里的法塔赫-110型短程导弹上采用了性能优良的固体燃料技术。

  即将卸任的伊朗总统哈塔米27日表示,无论欧盟在未来几天中就伊朗核问题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伊朗都将继续其在中部城市伊斯法罕核设施的活动。哈塔米当天在内阁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伊朗目前还无意恢复关键性的铀浓缩活动。据悉,哈塔米所说的“继续其在伊斯法罕核设施的活动”是指利用离心分离机从粗铀矿中提取用于铀浓缩活动的物质,与铀浓缩活动本身不同。伊朗去年11月暂停铀浓缩活动的。法国、德国和英国一直在与伊朗就“核问题”举行谈判,试图通过各类“经济交换措施”(包括提供民航飞机零件),促使伊朗放弃铀浓缩提炼活动。欧盟表示,将很快就伊朗核问题拿出新方案。

  不过,伊朗坚持以和平利用核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赋予伊朗的权利为由,拒绝向西方国家(欧盟与美国)做出多少实质性让步。伊朗希望,欧盟在新方案中允许伊朗继续从事铀浓缩活动。德黑兰方面表示,不管最新提议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伊朗都将重新启动位于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备。哈塔米强调,此次决定重启的仅是为铀浓缩做准备的铀转化活动,伊朗目前还没有考虑重启铀浓缩活动。哈塔米说,对于美国的军事威胁,伊朗已习以为常。如果美国胆敢犯这样的错误,它的损失将比伊朗大得多。但哈塔米同时表示,自己有关核问题的表态不意味着德黑兰希望自己与华盛顿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升级。

  美国一直指责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但伊朗坚称其核活动是为了发电,并表示决不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权利。去年11月,伊朗暂时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与代表欧盟的法、德、英三国开始就核问题展开谈判。欧盟坚持要求伊朗方面完全终止铀浓缩活动,但这个提议遭到伊朗的断然拒绝。今年5月底,双方达成协议,欧盟表示将在两个月内提出一个全新的综合计划,以推进与伊朗在技术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并进一步解决伊朗核问题。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内部要求军事打击伊朗的呼声却不断高涨。其中,美众议院早早通过决议,要求白宫“用适当的手段”遏制、阻止和防止伊朗获取核弹以及其他具有远程打击能力的先进武器。

  此外,据巴基斯坦媒体日前报道,美军正在阿富汗靠近伊朗边境的地区修建一座大型空军基地。据悉,这个机场距离伊朗边境线只有短短45公里之遥。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军可能利用这一基地作为跳板,对伊朗境内目标发动空中打击。从现在局面看,美军迟迟不愿从伊拉克撤走,除了维持当地秩序外,更可能是在悄悄做着从东西两线夹击伊朗的准备。在美国要求伊朗放弃核武的同时,自己却拥有5300枚作战状态核弹头,更有5300枚核弹头处于储备状态。美政府官员透露,有2000枚美国核弹处于待发状态,能在收到发射命令后数分钟就发射升空。这种步步紧逼情况下,国际社会很难劝说伊朗完全放弃核技术或者停止开发导弹武器。(高轶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