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业新闻学的兴起与传统新闻学的新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6:50 人民网

  我国的新闻传播活动源远流长,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的状报、汉代的露布,甚至远古时代的甲骨纪事、铜器铭文、烽火报警。然而,我国的新闻学研究活动却相对滞后。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新闻学,是一直到了20世纪初才开始崭露头角。这种滞后情形,还表现为它在很长时期内局限于本学科的单线性研究,缺乏纵向的深入和横向的开拓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辐射。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分为新闻基本理论学(或称新闻基本原理学)、历史新闻学(或称新闻历史学)、应用新闻学(或称新闻实务学)和管理新闻学(或称媒体管理学),由此构成了传统新闻学的“四大组成部分”,由于媒体管理学体现了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也有学者把它归入应用新闻学之中,合称“三大组成部分”。

  新闻学的“四大组成部分”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对象和任务。新闻基本原理学,是对于新闻本源及其报道活动的一般特点和普遍规律的总体把握,是新闻学的理论基石;历史新闻学,是对于新闻及其报道产生和发展历程的纵向研究;应用新闻学,是对于新闻的采访、写作(制作)、编辑(合成)等实践业务的学术研究;管理新闻学,是对于新闻传播媒体(媒介)和新闻报道主体(从业人员)的运作特点和管理规律的研究。

  其中,应用新闻学由于实践业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受到有关学者的特别关注,并由此派生出诸多专业学科。比如:①从新闻报道的不同生产流程考察,派生出了采访、写作(制作)、编辑(合成)等专业;②从不同的体裁形式考察,派生出了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专业;③从不同的报道题材考察,派生出了时政、经济、法制、体育、文艺等专业;④从不同的报道区域考察,派生出了国内与国际、总部与分部等等。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以往有关论著对于生产流程和体裁形式的专业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于报道题材的专业研究则相对较少。再加上这些专业对于实践的紧密依赖性,以及对相关理论空间的开拓不够,这些学科在很长时期内仍然依附于应用新闻学的范畴。据蓝鸿文教授考察,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对专业采访报道的研究,虽然已提上日程,但还是不如对基础采访学的研究成果多”,“研究门类也不全,对工业、农业、科技、卫生、文艺等专业采访报道的研究就很少涉及,更不要说有关金融、人口、环境、旅游等专业采访报道的研究了,留下许多空白”。新中国建立前夕,新华社总社提出了“必须有计划地使编辑、记者逐渐专门化”的问题,随后对“报道经济新闻”也有过批示。20世纪60年代初,新华社的编辑、记者就农村、工业、文教、少数民族、外事等专业报道写出了一些研究文章。至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专业新闻学研究涌出了一批专著型、综合型、文集型的著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以题材范围为对象的专业新闻报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再加上传播学理论的引进,我国新闻学领域出现了“五大新情况”。

  第一,以专业题材报道为特色的专业新闻媒体蓬勃兴起。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新闻传媒绝大多数是以党和政府主办的机关报为代表的综合性媒体,只有极少数是由专业部门和相关团体主办的专业性媒体。改革开放后,从中央的各个部委,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部门,纷纷办起了以报道本行业题材为特色的专业报刊,诸如经济报、法制报、体育报、农民报、健康报、教育报、企业报、科技报、人口报、环保报,等等。据邮发部门提供的资料,1988年全国通过邮政发行的各种报纸984种,其中专业报纸450种;至2001年,全国专业报纸发展到947种,总量增长了一倍多。因此,整个新闻报道苑林展现了各类专业新闻报道异彩纷呈的景象。

  第二,传统的综合性媒体形成了以报道题材为专业的分工建制,专业新闻报道愈来愈受到业界人士的重视。多年来,在以党和政府主办的机关报(包括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为代表的综合性媒体编辑部内部,大都参照党政机关的体制,形成了以不同的报道题材为专业的分工建制,设有政法部、经济部、科教部、文艺部、信访部等部门,有的在部门下面还设有不同的组或科,以便“对口”联系,分工“跑线”。近几年来,一些媒体以“采编中心”建制,如《南方日报》编辑部,分设有时政新闻采编中心、经济新闻采编中心、地方新闻采编中心、文体新闻采编中心、珠三角新闻采编中心等,也大都体现了专业报道的特色。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媒体内部专业分工日趋细化,专业新闻报道日益活跃。此外,一些综合性大型媒体还纷纷设立多个专业性的子报子刊。比如《人民日报》,过去无论如何扩版增刊,都只是冠以一个报名的综合性大报,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除主报外,还先后创办了《市场报》、《中国汽车报》、《环球时报》、《健康时报》等多个专业性子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大型综合性报纸,诸如《南方日报》、《解放日报》、《四川日报》等媒体,也都派生出了多个专业性子报子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也发生了相似的变化,不但派生出了多个专业性节目和频道,还出现了少数专业性电台和电视台。

  第三,新闻采编人员的分工日趋专门化和职业化。过去,综合性媒体的采编人员,往往需要“包打天下”,“全面出击”,因而有“万金油”和“杂家”之称。由于专业新闻报道的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采编人员大多以报道题材为专业,成为某个专业报道的“专职记者”或“专职编辑”,而长期的专业报道实践和积累,又使他们成为了各自报道专业的“行家里手”。

  第四,专业新闻团体和科研机构竞相涌现。过去,我国的新闻工作者团体和科研机构,一般只有全国与地方的区域级别之分,很少有报道专业之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以及各地各级分支机构,几乎包括了全国各地的新闻从业人员。改革开放后,以新闻报道专业为旗帜的新闻团体竞相成立,比如法制记协、科技记协、体育记协、教育记协、企业记协、石油记协等等,相关的专业新闻科研机构也随之设立。

  第五,西方传播学理论被引进我国新闻学研究领域。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行为科学。人类的信息传播历史,如同从类人的动物进化为人之后的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但是,人类对于传播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则是在被称为“第六媒介”传播学把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电视称为六大大众传播媒介。从不同的传播介质和方式考察,前三种合称印刷媒介,亦称纸质媒介,后三种合称电子媒介。的电视问世之后的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的。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大众媒介的大普及、大发展,美国学者对于大众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对于人类传播活动各项要素及其效果的全面研究,并由此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与新闻学是两个关系最为紧密的相邻学科,它们互相依托,互相关联,互相促进。至20世纪80年代,据介绍,传播学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957年,但比较系统的介绍是在20世纪80年代。1957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曾在《新闻学译丛》翻译介绍过“masscommunication”,当时译为“群众思想交通”。张隆栋教授也曾在20世纪60年代翻译过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并油印出来供新闻系教师参阅。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郑北渭教授公开发表了《公共传播学的研究》和《美国资产阶级新闻学:公共传播学》两篇文章,这是传播学首次正式登陆中国,也拉开了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序幕。同年9月,复旦大学新闻系首先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传播学讲座和选修课,这是我国首次在大学讲坛介绍传播学。1979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张隆栋教授在《国际新闻界》杂志上发表了编译文章《公共通讯的过程、制度和效果》,这是中国学者首次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传播学理论。1981年,张隆栋、郑北渭、陈韵昭等相继在《国际新闻界》和《新闻大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系统介绍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传播过程理论、传播效果理论等。1981年6月,复旦大学新闻学研究生居延安首次以传播学研究为主题撰写了硕士论文《美国传播理论研究》,系统地介绍了美国传播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条件、传播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果等。中国内地最早从外引进的传播学著作,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年出版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传播媒介的垄断》、1984年出版的《传播学概论》。中国内地最早出版的传播学论著,是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传播学(简介)》、《信息·沟通·传播》、《无形的网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学原理与应用》等专著。传播学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并对我国新闻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上述“五大新情况”,使我国新闻学的研究领域相应地发生了“两大新变化”:

  一是专业新闻学以其丰厚的成果跃居上位学科。在传统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中,专业新闻学是处于应用新闻学之下的分支学科。随着专业新闻报道的发展,一些长期从事专业新闻报道的专家型采编人员,从多年的专业报道实践经验和职业需要出发,对专业采访报道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比较丰厚而突出的成果。据蓝鸿文教授考察,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专业新闻学研究成果可以分为综合型、专著型和文集型三种。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专业新闻学的研究成果不但在数量上追赶综合新闻学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姑且把以往将各种各类的新闻报道归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称为综合新闻学(或称基础新闻学),而把对各种各类的专业新闻报道进行分门别类的理论研究称为专业新闻学。,而且在质量上有了新的提升。它们不再是简单地在应用的意义上去论述专业新闻报道的采、写、编等实务,而是跳出了应用新闻学的框架局限,以专业新闻报道为出发点和主线全面拓展,即不但从基本理论上构建了专业新闻报道的基本原理学,而且勾勒出专业新闻报道的历史轨迹和专业新闻报道的媒体管理学,从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专业新闻学理论框架。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陆续有体育新闻学、经济新闻学、法制新闻学、科技新闻学、教育新闻学等相关专业新闻学的专著面世,这些专著勾勒出了相关专业新闻学的理论框架。

  二是出现了新的分支学科——新闻传播学。在传统新闻学的理论体系中,侧重研究新闻的来源以及新闻报道的生产和制作流程,对于新闻的传播过程及传播效果虽然也有论述,但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传播学传入我国之后,一些学者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对新闻传播的手段、过程及其社会效果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这样,在新闻学的研究领域中,产生了新的结合点和新的分支学科,即新闻传播学。这里所说的新闻传播学,是在新闻学理论框架之下运用传播学理论研究新闻的传播过程及其社会效果的分支学科,而不是在社会科学理论框架之下与新闻学处于同一级学科地位的传播学。

  上述“两大新变化”,使传统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①专业新闻学不再是依附于应用新闻学之下的分支学科,而是跃居于应用新闻学之上,与基础新闻学并行,构成了新闻学的二元体系;②新闻学的理论体系不再是传统的“四大组成部分”,而是增加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新闻传播学,形成了“五大组成部分”。这“两大新变化”,形成了新闻学理论框架的新格局。

  (注:本文摘自作者新近出版的新闻理论专著《法制新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标题为编者所加,文字有改动。该书全面考察和总结了我国法制新闻报道的实践经验,对法制新闻报道的特征、功能、作用和发展轨迹,对法制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等实务,以及法制新闻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法制新闻侵权诉讼及其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深入的论述,从而构建起了法制新闻学的理论框架。该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全书分为四编十章,51万字。)

  作者:刘斌李矗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