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徐州“无差别教育”的理想与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4:32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在巨大的教育差距面前,徐州的回答是“无差别教育”,然而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并不顺利

  本刊记者/刘溜

  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美术老师邓颖来到了离徐州市市区将近100公里的丰县顺河中学,看到这里的情况后,她只能用两个字形容自己的感受:震惊。

  这个乡镇中学里,教室里黑压压挤满了学生,大多数教室里有七八十人,其中最多的一个班有94人。晚上,学生住在由教室改成的宿舍里,一个宿舍80人,一张上下床睡4人。

  邓颖是徐州市十三中的老师,此行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体育老师曹莉娜及一位英语老师。

  在这里,曹莉娜第一次给孩子们上体育课,却发现没有体育器材,而面对着半个长满了草的操场,她不知该说什么是好了。

  同为公立初中学校,徐州市十三中与丰县顺河中学,一个是市示范初中,一个是最穷的县里最穷的乡镇中学。2004年,在徐州市“无差别教育”的实践中,这两所学校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学校”,开始了交流与帮扶。

  “无差别教育”,这一说法的提出者是徐州市市委书记徐鸣,他把这项工作称为“扶弱抑强”:扶的,是弱校、穷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抑的,就应该是城里的强校、重点校了。

  今年5月在徐州召开的“无差别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对无差别教育做出了高度肯定,徐鸣也由此出名。

  “无差别教育”的良好初衷

  “一些农村的学校连危房问题都没有解决,而城里的学校都装上空调了”,徐鸣说“这个差距也太大了”。

  十三中与顺河中学正是城乡学校的两个典型:前者有图书室、计算机中心,有物理、化学、生物、劳技等多个实验室,还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室、音乐教室及美术教室;而后者除了教学楼、一栋教师宿舍楼外,仅有半个操场,没有一间实验室,缺乏最基本的实验器材。

  在一次教育论坛上,徐鸣说,同一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往往比地区之间的差距要大得多,具体一点说,就是徐州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差距非常大。而这种情况并非徐州独有,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

  2004年,徐鸣在徐州提出了“无差别教育”构想。

  徐州市教育局《积极推进无差别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如此检讨自己的教育模式:各地政府曾集中人力物力办了一批重点学校,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加剧了教育内部资源的分配失衡,拉大了校际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

  教育局认为,推进无差别教育,就是实现由重点扶持到均衡发展的转变,从而实现学校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四方面无差别。

  在推行“无差别教育”后,2004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投入26.9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5.7%,而这个市的GDP,为1000亿元多一点,也就是说,地方的教育投入已占到了2%以上。

  除了为差校弱校拨款改造校舍硬件,“无差别教育”的另一内容是缩小学校师资方面的差距。徐州市结为一对一对口帮扶学校的,已有30对。从2004年下半学期开始,市里要求每学期每所重点学校派出2~3名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代教”,一年来已共有近100名教师下乡。除了教师的交流外,还将在学校之间实行校长、管理人员轮岗制。支教时,课时费及工资仍由本校发,局里每月另补贴300元。

  教育局还规定,新教师及参加评职称的教师必须有支教经历。

  “无差别”一年之痒

  徐州市泉山区,2004年进行毕业生教学质量抽测,全区校际间平均成绩差距为22.6分,到2005年,“无差别教育”实行一年后,这一差距缩小为15.4分。

  “无差别教育”得到农民拥护,2004年年底,在徐州全市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农村基层干群给市教育局打了最高分。

  但在一年来的“无差别教育”并非处处通畅。

  徐州市十三中校长赵良厅说,本校教师报名下乡代教并不是很踊跃,第一次有5人报名,第二次也只有7人,而全校总共有170名教师。

  所谓代教,按他们的说法应是“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也就是说,除了城市老师下乡外,还有少数农村老师到城里学校上课。而有一位农村教师到市31中代教两个班,学期才进行一半,学生家长意见已经很大,31中不得不中途换回本校的老师。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抑强”的工作还没开始,就有来自重点学校及其学生和家长的反对声,那些愿花钱择校的家长希望好学校继续“好”下去。人们对扶弱没有多少意见,但对“抑强”表现出了抵触情绪。

  就在5月份教育部官员对“无差别教育”给予高度肯定后不久,6月初江苏省要求徐州政府从上到下抓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初中升学率相比苏州90%的初中升学率,徐州只有73%。6月份中旬的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相关领导认为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优质教育、高等教育的资源不充足”。而对于经济不宽裕的徐州来说,教育经费往往顾此失彼,如果把主要财力投入到别的地方,“无差别教育”的经费势必减少。

  在接受采访时,徐州教育局仍坚持说,无差别教育跟发展高中教育是不矛盾的,会按原计划一直做下去。

  但另一方面,徐州教育局表示,徐州的“无差别教育”目前做的还不如苏南地区的均衡教育,均衡教育是教育部2000年就提出来的教育思路,同在江苏,像无锡市能额外拿出3个亿用于教育均衡发展,而这样大的资金投入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徐州所望尘莫及的。用一位行内人士的话说,不管是均衡教育还是无差别教育,如果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的话,都很难实现,“我们第一是缺钱,第二是缺钞票,第三是缺人民币。”(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