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夏令热线”与读者心连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7:28 新民晚报
“夏令热线”与读者心连心(图)
  一个个电话,一次次沟通,在短短两个星期里,本报“夏令热线”接到25000个电话;一声声求助,一件件困难,牵动了你,促动了我,感动了他。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东视新闻娱乐频道、上广新闻频率的共同协作下,今年“夏令热线”在创办第13个年头里更上一层楼。虽然为期两周的“夏令热线”已经结束,但个中的情结却始终铭刻在你我他的心头。为此,本期“编读视点”从大量的读者来信来电中摘取片段,与本报记者共同聊一聊我们的“夏令热线”

  读者:亲民馨香扑鼻来

  李信强(虹口区曲阳新村居民)

  “夏令热线”年年办岁岁新。今年的“夏令热线”,更是一股亲民的馨香扑鼻而来。热线开通第一天(7月11日)的新民晚报第2版上《心中要有百姓,工作为了群众》一文,是市领导接听夏令热线的侧记,涉及食品安全、百姓用电、政府带头节能、群众评议等方面,以纪实的手法,通过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政府与百姓心连心。这样的报道,读者当然爱看。

  记者:百姓期待记心头

  秦武平(上海新闻部记者)

  接到市民的来电,心中有感动又有惭愧。感动的是越来越多老百姓对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充满信任和期待,惭愧的是我们的版面有限、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将读者呼声在报纸上反映。今年市民来电特别多,我们每天要处理成百上千个来电,每一次电话让我和碰到难题的市民一样心急,我会在现场倾听百姓呼声,督促相关部门问题解决,让市民的夏日生活过得更好。

  读者:特别报道感动我

  刘立国(爱尔有限公司管理员)

  我是一个新上海人,也算是个“白领”。今年上海的夏天比较热,但我更感受到了新民晚报“夏令热线”的热情。每天的“夏令热线特别报道”真可谓丰富多采。在这个园地里记者编辑辛勤劳作,既有专题性的深度报道、连续性的“昨日追踪”,还有“上午投诉点击”、“热线回音”、“读者连线”、“热线日记”等等。图文并茂的报道深深感动了我,我为大上海的文明和谐而自豪。

  记者:生日纪念忙采访

  张欣平(上海新闻部记者)

  我每年的生日,都是在“夏令热线”紧张忙碌的采访报道中度过的。今年生日那天,自己依然冒着酷暑到一居民区现场调查,听到市民动情地对我说,“希望记者同志能真实反映我们的生活,帮助高温天遇到困难的居民解决问题”。亲切的话语,激励着我。夏令热线”何尝不是一个舞台,看看你的心中究竟有没有普通读者,看看你的笔下究竟能不能流露真情。

  读者:区长专线解难题

  沈凤鸣(闸北区退休教师)

  “区长专线现场”,让各区的领导亲自接听市民电话,促进了解决实际问题。黄浦区沈副区长在“区长专线”上接到来电,一市民反映云南路汉口路自行车乱停放,影响行人走路的问题。沈副区长“马上处理”,“不到半小时,有关部门已经到现场将路面恢复了正常”。新民晚报记者实地采写了这一“为民故事”。这样的舆论导向,让读者心平、气顺。

  记者:舆论监督责任重

  袁玮(上海新闻部记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夏令热线”也是新闻舆论监督途径之一。今年的“夏令热线”首次采用了市、区联动的新形式,市、区领导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干部与媒体共同接听群众的反映意见。既是协作,也是督促。不少“难”,往往是历史遗留问题久拖未决的,需要市有关部门协同“作战”解决的,借助媒体和市相关部门的力量共同推一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读者:长效机制众人盼

  潘多英(市级机关干部)

  “夏令热线”每年开通两个星期,集中帮助解决市民的一些困难。同时,我们也期盼政府、媒体建立为民解难的长效机制。去年开通的新民晚报的“962288”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反映困难、建议和要求的渠道,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衷心希望新民晚报不仅继续办好“夏令热线”,而且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做出新贡献。

  记者:为民宗旨永不变

  顾龙(上海新闻部负责人)

  “夏令热线”13年来常办常新,已成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媒体品牌活动。每年夏天来临,老百姓总会打电话来问何时开通?我们也会积极筹划,让当年的“夏令热线”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方面的具体问题,年年有创新,使党心民情越贴越近。“夏令热线”还要办下去,更要办出新意,不辜负广大读者的期望。

  【编辑点评】

  十三年弹指一挥间,而今迈步从头越。“夏令热线”之所以能受到广泛的关注,之所以能勃勃生机常驻,之所以能成为上海多家媒体协力打造出来的一个品牌栏目,缘于它始终秉承与广大读者心连心的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使命。

  每一次来电多多少少都能让我们在感动的同时生发些许感慨。“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试想,如果离开了广大读者的理解支持,离开了广大群众喜怒哀乐,离开了与众多百姓风雨同舟,“夏令热线”还能怎样?

  浦东一小区居民向“夏令热线”反映该小区用电不正常,在市领导的过问下,供电部门当天便解决了问题。图为抢修人员正向本报记者胡晓晶(左二)讲述更换线路经过本报记者纪海鹰 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