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小报”不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5:10 人民网

  孙为刚同志的通讯集《冲出涡流》,文字清新,题材多样,内容相当丰富。有些文章称得上胶东半岛城乡风情画,值得一读。

  这位《烟台日报》的青年记者,当过工人,当过基层干部,现在当记者,有相当扎实的生活积累。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有文学作品,几次获奖。自学成才,何止万千,这也是我们国家近十年来好形势的一个标志。有些同志习惯把地、市报纸称作“地方

小报”,我看名实不符。一个地、市,一般有百多万或几百万人口,各行各业,品类齐全,何能算小?抗日战争期间,华北最大最巩固的根据地之一太行区,最困难时不过一百五十万人,在太行区出版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以及其后的太行版,当时都是“大报”。几个记者我是其中之一,成年在这一百多万人中间转,以采访对象说,比现在多数地、市少多了。或许有同志说,那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情。对。可当今世上,几百万人口的国家多得很,能说那些国家的报纸都是“小报”?我们国家人口确实多,幅员确实大,地、市报纸的工作范围,放在全国大范围中,可以说小。但是,正因为我们国家地大人多,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地、市报纸在不同的土壤中生根成长,它能发挥的作用,任何“大报”也不可能完全代替。地市报纸聚集的大量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是当前新闻宣传战线的一大任务。由此想到评定新闻职称。从上而下规定某一级报纸能评百分之几高级职称,某一级报纸根本不能评高级职称,这种事先划定许多报纸不能出现优秀人才的办法,我怀疑它的科学性。把这种不合理做法改变过来,大有利于青年新闻工作者更顺利地成长。

  地方报的同志有很大的优势:了解当地情况,熟悉当地生活,同当地干部、群众有密切联系。孙为刚同志有一条采访经验:“小中见大”,主要说新闻敏感。为何选此“小”不选彼“小”,而且选得准确?我看就是由于熟悉情况、生活、人物,早有丰富的积累。否则大海捞针,是不大容易找到的。

  地方报的同志也有必要进行某种特殊的努力:了解宏观即全国、全省区的情况,尽可能拓展视野。衡量地、市报纸水平高低,首先看它能否突出本地本市的特点,同本地本市生活结合是否紧密。特点是同全局比较而言的,越是了解全局,越能准确地把握特点,据以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

  1998年

  作者:李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