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浙东延安”战旗红(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12:00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浙东延安”战旗红(组图)
浙东游击纵队领导和纵队政治部文工队员合影

  记者胡晓新余三军摄影龚国荣

  从1941年上半年三五支队南渡杭州湾,开辟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4月攻克浙东军事重镇梁弄,建立以梁弄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的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新四军力量不断壮大,根据地不断扩大,令浙东人民欢欣鼓舞,令敌伪顽军闻风丧胆。靠的是什么?7月中旬,记者来到上海徐汇区一处简朴的老式单元房里,采访了在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从事过3年多连队政治工作的金乃坚老人,他满怀激情地向记者讲述了新四军的一系列治军“法宝”,并将政治建设誉为新四军的“战力之源”。
“浙东延安”战旗红(组图)
  今年83岁的金乃坚是浙江上虞人,自1942年加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以后,先后在新四军、解放军和志愿军中担任过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参加了浙东敌后3年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一江山岛战役,荣获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等,离休前系上海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他对自己生活和战斗了3年的浙东地区,尤其是梁弄充满了感情。由他回忆整理的“新四军浙东纵队连队政治工作回顾”获得了高度评价,并获得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的历史研究成果奖。

  军魂·军民鱼水情

  1943年11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成立了第一个炮兵连,金老成为第一任政治指导员。刚成立时,这个炮兵连的全部家当只有一门铁木结构的八二迫击炮。这门炮是1941年国民党军队败退时丢弃在四明山一条溪坑里的,后来炮身被梁弄一位不知姓名的老伯藏到猪栏里。几个月后,当地一名伪保长听说了此事,带人找遍了好几座山,找到了炮架、炮盘,就是找不到最重要的炮身。恼怒不已的伪保长多次毒打老伯向他要,但老伯一口咬定不知道。他内心的愿望是:有朝一日能将这门炮献给真正打鬼子爱百姓的部队,为被鬼子打死的儿子和受苦的乡亲报仇。1943年4月梁弄解放后,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门炮1945年在攻打周巷伪军一处据点时立下了奇功。

  金老说,当时各个连队都成立了民运小组,每到一地都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召开群众座谈会。各班都订有爱民公约。老百姓听说三五支队来了,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帮助烧水、搁铺、送情报、当向导。“河里的鱼儿要有水来养,抗日军队要老百姓来帮……”这首当年在梁弄广泛传唱的《河里的鱼儿歌》,反映的就是当年的军民鱼水之情。

  军魂·官兵一家亲

  金老回忆说,当年部队在梁弄整训,提出以提高三大技术(投弹、射击、刺杀)为主苦练杀敌本领。当时纵队号召全体官兵向投弹超过50米的“投弹大王”、警卫大队战士鲁国俊学习。当时许多干部虚心向鲁国俊求教,部队投弹距离从原先的平均25米,提高到30米以上,有的超过40米。还有一次,蔡群帆、林达率领五支队四大队到竹筋岙,保长慰劳支队首长20只鸡蛋,再三谢绝不得只好收下,后来就烧了一大锅蛋花汤给战士们吃。老百姓看到后感动地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长官”。

  当时连队的民主气氛十分活跃,战士们敢说话。有一次一个战士开了小差,中队长集合全队把大家大骂一顿。当场遭到战士们的抵制:为什么一个人开小差,大家都挨骂?后来纵队领导知道后,在会上点名批评了这名中队长。部队当年在梁弄整训期间,军人俱乐部经济委员会每天派人监厨,经常公布伙食账目。有一个中队平均每人一个月吃各种食品计:猪肉1.6斤,油10两,蔬菜29斤,豆腐4.6斤,还有黄豆、花生、栗子等。战士们对这种做法十分满意。

  军魂·学习文化热

  金老说,在当时的浙东纵队,连队中文盲或半文盲占65%,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0%,中学占5%,也就是说,每个连队约有两三个中学生,每个班有两三个小学生。但当时连队学习文化的气氛很浓,连队设有专职文化职员,各班有文化辅导员,将战士们按文化程度编成高、中、初级班。高级班以自学为主,中级班学语文、数学、史地等,初级班则提出每天学习3个字,尽快扫盲。有些连队战士情愿多吃几餐咸菜汤,节省伙食费买支钢笔。有一次三支队林达支队长,发现战士的钢笔坏了,就通知各连将坏钢笔集中起来送到支队部,他亲自动手修理了30多支,一时传为领导关心战士学文化的美谈。

  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战士们的民族觉悟和阶级觉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战前往往有许多战士自发来连队请战,要求参加突击班,担任最艰苦的任务。许多原来目不识丁的老战士坚持学习两三年后,能看《战斗报》,写墙报稿,看通知和军用地图也不成问题,有的则学会了迫击炮测距计算,有的还看《步兵操典》当了军事干部。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大大提高。

  军魂·党员冲在前

  金老说,越是艰苦的环境,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越是重要。从1943年底开始连续半年的第二次反顽自卫战斗中,部队连续作战,得不到休整,士气一度低落。个子矮小的第五支队机炮连重机枪排排长、党支部委员魏志开同志,有好几个月发冷发热,天天“打摆子”,但坚决不去后方医院休养,坚持天天行军打仗,以实际行动激励着全排战士。第五支队九中队指导员夏白同志,自己宁愿赤脚或穿草鞋,把省下来的布鞋奖励给战士,自己生病不吃病号饭,把病号饭省给战士。而战斗中党员骨干更是冲锋在前,据后来统计,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各连党员占各连20%左右,而战斗中党员伤亡数占整个伤亡数34.9%,班长以上伤亡占40%。

  “许多人就是从新四军党员的身上,找到了为什么装备简陋的新四军却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原因,从而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在。”金老说。
“浙东延安”战旗红(组图)
《新浙东报》社旧址

  链接

  浙东游击纵队《战斗报》

  1943年8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创办了由三北游击纵队司令部主办的机关报———《战斗报》。由周丹虹任编辑,后由江岚任社长,丁柯任主编。主要内容是报道部队动态,交流战斗、工作经验,对全体指战员进行宣传教育。设有“战斗俱乐部”、“战士生活”等栏目。

  浙东区委机关报《新浙东报》

  后来,《新浙东报》代替了于1942年创办的《时事简讯》,成为浙东区委机关报,区党委成立了以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张瑞昌、江岚为成员的5人党报委员会。第一版刊登新华社重要电讯和中共中央重要指示,报道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闻,并经常发表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的指令;第二、三版为国际国内新闻;第四版为科学文化版。后增出“新时期”专页,并设不定期的“生产”、“浙东妇女”专刊。

  《新浙东报》印刷厂的机器和铅字都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1943年7月7日,出版了第一张报纸,工厂建在杜徐岙上面的“泥镬里”一位名叫邦土的村民家里。楼下安装了印刷机,楼上是排字房。如今,梁弄镇上还保存着《新浙东报》编辑部的旧址。

  浙东韬奋书店

  1944年,浙东区党委宣传部在召开了浙东宣教会议后,决定成立浙东书局,由浙东区党委宣传部长张瑞昌直接领导。同年冬天,为纪念邹韬奋在上海不幸逝世,又改名为浙东韬奋书店。

  浙东韬奋书店

  到1945年抗战胜利,陆续在上虞、余上、鄞西、嵊新奉、章家埠等地建立了分部,这些分部对外统称韬奋书店。

  浙东出版的第一本书是《关于红四军的决议》,这是用钢板刻写后油印出版的。1943年5月以后,试印活页文选,以后就用铅印出版了。《新浙东报》、韬奋书店和印刷厂先后出版和印刷过《论持久战》、《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评中国之命运》、《兄妹开荒》等几十种图书,还印刷过浙东银行的“抗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