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徐浩然:脸上写着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14:05 人民网

  7月22日晚上19:30,伴随着江苏卫视一档全新大型新闻直播节目《江苏新时空》的横空出世,一位英俊硬朗、气宇轩昂的总主持人——徐浩然走进了江苏观众的视野,不!是全国观众的视野。

  与以往的新闻主播不同,徐浩然担纲的新闻总主持人不再是新闻播音的机器,他的神情举止,甚至每一个细胞都在生动演绎着新闻的丰富内涵。无论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时政要闻

,还是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新闻,以及五花八门的生活资讯,他处理起来都是游刃有余,凭着精确的主持感觉,为电视观众烹制出一道丰富可口的新闻大餐。他的主持风格,让我们看到了国际一些大牌新闻主持人的影子。难怪乎人们这样评价:他似乎是为主持新闻而生,主持节目的时候,他的脸上似乎都在写着新闻。

  由于当地媒体此前对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高薪招聘新闻节目总主持人的爆炒,人们的视线不再满足于屏幕,而是想热切地探望屏幕后的他。带着这一愿望,我们日前对徐浩然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我们比约定的时间稍稍提前了到达新闻中心办公室,小坐了一会,很快从门口传来一句爽朗的话语:“让你们等了,不好意思!”,徐浩然一阵疾风似地走到我们面前,让人感觉到他的精力充沛、富有激情。他身着一件黑色T恤,身高估摸1、75米,比屏幕形象少了副眼镜,比幕上西装革履更给人一种精干亲和的感觉。浩然是个爽朗的人,我们的沟通十分流畅。

  一个酷爱学习的人

  徐浩然张弛有致、富有包容力的主持状态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新闻经历,他的老家在湖北,出生在云南,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又在广东电视台做了八年主持人,差异明显的各种地域文化浸润了他又在他身上有机地融合了。

  作为一名新闻人,他在电视记者、摄影、编导和主持人的岗位上都有过摸爬滚打的历练。1990年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做实习记者。《正大综艺》开播那会儿他做了一年多专职摄像。其后在云南电视台当记者、编辑和主持人。1995年起他在广东卫视担任著名栏目、中国新闻名专栏《社会纵横》的主持人兼记者、责编和副监制,先后担任过广东台三个栏目的制片人。1999年他和崔永元、王刚等人一起荣膺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金奖和“全国十佳电视主持人”称号。2000年他被破格评选为广东新闻界最年轻的主任记者。今天的他是个名副其实的主编型主持人,具有编辑、记者和主持人的综合视野。

  浩然涉猎广泛,酷爱学习和思考,希望每一天都有进步。他在广东中山大学读了经济法的研究生,还兼任广东几间大学的任新闻与营销的客座教授。作为一名省作协的会员,他已出版了五本书籍,其中两本独立撰稿。后来,他又受到几位著名企业家的影响,对企业管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据说他在广东台的年轻人中藏书最多,最大的一个房间就是书房,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艺术的都是他的最爱。即便没有时间阅读,他也非得把书买回来心里才会踏实。初到南京的头几天,他还专门挤出时间赶到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旁听了两场博士论文答辩。以前采访过他的记者说他是个挺能折腾的人,而我们的感觉是他的心里有太多的问号。他一直按捺不住好奇地发问,又以积极的思索和行动来打开问号。经历加上思考,慢慢积淀成了阅历。阅历慢慢又成了他折腾的底蕴。这回,他希冀借主持《江苏新时空》展现一位新闻主持人的思想和内涵,让观众满意也让自己满意。

  他需要体验创业的激情

  《江苏新时空》是凭高薪吸引了他?不全是,他说自己在广东这么多年积累,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早已看淡,现在更在乎自己的工作团队以及体验创业的激情。

  异域文化的差异性总是让他兴奋不已。江苏——这个全国的经济文化大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自有一种令他无法抵御的神奇魅力,陌生又新鲜的吴越文化在他眼前也闪烁着诱惑,他希望了解更希望亲临感受。而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以全球视野锻造这档《江苏新时空》,让他感受到一种改革的锐气和魄力,也让他感受到一种诱惑和挑战,刺激起他全副的创造激情。他隐隐约约感到:《江苏新时空》也许会把他的新闻生命带到又一至高点,而他或许也会把《江苏新时空》引领到一个浩瀚的空间。《江苏新时空》将和他一起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江苏新时空》总共有一百多位编播人员,浩然非常珍惜每天与新闻中心和栏目领导、同事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动与相处,他经常谦虚的向他们请教,他说在这里他体验到了一种久违的工作的氛围,虽然每一天都很忙很累,但是也很充实、很值得。

  当然,由于省级卫视的影响很大,新闻改革不同一般,所以对主持人的各方面要求更加的严,既要强调宣传舆论导向和新闻的权威,又要体现人格的魅力、主持的亲和力以及随机的幽默感,在主持语言上既不能说教又不能媚俗,既不能有“播”的痕迹也不能只是“说”,行内人都知道说好新闻比播好新闻的难度大得多。他认为在文化大省的江苏,要把握好这种分寸还真的要狠下功夫很用心,不过他认为观众慢慢地会看出点味来,这个味道就是他的个人风格,新闻不像文艺,不求一时的轰动,绝不能浮躁,“味道要慢慢地才能渗出来”。

  现在他要把握的是每天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每天下午2:30开始由台领导、中心主任和新时空几位总制片人召开当天的编前会以及次日的策划会,作为总主持人的徐浩然当然得参加。会后他还要自个儿加紧琢磨,凭主持人的灵感捕捉精准的分寸,驾驭跳跃的新闻内容,以便到时把新闻串说、评讲得更好。《江苏新时空》每天都要等到18:30才能定下最后的版面,而他19:00必须去演播室试灯光,所以只有片刻的时间去尽快熟悉稿件,并且在直播过程中现场导播还随时会有调整,有的增加有的删节,但是他还要在现场串连得“天衣无缝”。

  当然,白天除了节目的准备工作,浩然还有体察当地人文的功课,以尽快消除地域带来的心理隔阂和文化隔膜。比如,对当地地名的了解就需要假以时日。一些观众也许还记得在有一期节目里,徐浩然将一个“棉花堤”的地名念错了。

  他以平常心面对任何褒扬或批评

  记者:“现在众口一词说好或者说坏的可能性都不大。事情往往会是,喜欢你的人会很喜欢你,不喜欢你的人会很不喜欢你。如果一场责难突如其来,你会如何应对呢?”徐

  浩然:“现在观众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现在又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话语时代。有任何批评都是非常正常的。以前我曾经在广东受过专门的心理训练,其中有一项是当别人指着你鼻子骂的时候,你如何保持自我平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于任何表扬和批评,我都不会沾沾自喜或者顾盼自怜,心态应该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是,我非常愿意吸收中肯的意见并不断调整改进。在这几天的《江苏新时空》时,我没有刻意地以某种试图一鸣惊人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求得一时的轰动。我想无论观众对于节目、对于我还是我对于节目、对于观众都有一个从互相磨合、到慢慢适应再到完全认可的过程。我在广东的时候也不是一夜之间就获得多么大的赞誉,那样也许观众反而看不到你一个成长进步的过程,电视主持人总是伴随着节目与观众一起成长。尤其是新闻,新闻就像你每天都要喝的汤,汤不可能是爆炒出来,而是熬出来的。我所渴望的,是个人风格的慢慢释放。”

  记者:“我们知道你以前在广东曾经采访过上百名死囚等,也采访过很多成功的精英,那你是如何看待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呢?”

  徐浩然:“从他们身上我得到的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要学会珍惜、学会选择、学会思考。我自己总是以一种学习的心态来看待成败的,因为无论成败,学习的人永远是赢家。今年二三月间我去了英国剑桥学习英文,本来我计划再到剑桥、牛津或哈佛等名校留学MBA,收拾好行曩正待动身的时候,朋友告诉我有关江苏台招募主持人的消息。我也没当真,过来试了试。一轮轮考试过后,我被录用了。思量再三,我决定重返主持人这个我最喜欢的行当,挑战新闻主持的新高峰。家里人对我的选择也很支持。其实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旅途的景色就是各式各样的人生体验,我很在乎不断有新的人生体验。我会全力以赴扮演好现在这个角色,也希望不断得到大家的指教与支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