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父街头拉琴折射大学生勤工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23:55 红网

  红网『字体: 大 中小』与以往街头卖艺有些不同,67岁的张家口老人赵秀峰在人民大学东门拉琴,是为了给读大学的女儿赵炜筹措学费。即使三年里他数次往返于北京和张家口之间,替孩子还了1.4万多元学费,无奈还是在女儿大学毕业之前欠下3万多元债务(8月4日《新京报》)。

  相信在人大东门路过的行人,都无法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欣赏完那曲《加伏特舞曲》

。不妨设想一下,一位谈吐优雅、月退休金1100元、有着环保局退休职员身份的家长尚且如此,把同样一幕放在一位农村贫困户家长身上,其结果必然是更大的窘迫。

  不能完全把“老父街头拉琴供养孩子上学”的现象归结于青年一代的道德颓废,也不能完全认为这是大学生身上暴露出的普遍人格缺陷,更没理由责备社会保障制度在此类事例中的设计缺陷,毕竟每个假期都有许多像赵炜那样的大学生在多方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如果交不起学费的大学生都能有工可打,何至于让赵秀峰这样的老人倚于街头卖艺。

  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我们身边究竟有多少老总愿意让自己的人力资源经理去招没有那些实践经验的在校大学生?我们的政策设计部门有没有想过办法去引导用人单位多招假期工?我们的学校会不会主动推销自己的同学参加那些有报酬的社会实践?倒是按国际惯例办事的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肯在假期向大学生打开用工大门。

  以世界劳工组织提供的一组数据为例,2004年,美国有36%的大学生参与了勤工俭学和义工活动;欧洲大学生的参与人数也达到27%,无论哈佛、耶鲁还是那些名牌私立学校,打工面前完全是人人平等。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生的比例只有7%不到。显然在勤工俭学方面,我们还无法用贫富指标和收入高低来解答这一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反思高校的勤工俭学?首先从用工大气候看,还没解决好观念问题,无论国企、私企都少有用假期工的习惯;其次是高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局限性很大,几乎都分散在家教和校内服务业领域;其三是劳动就业部门没能为每位大学生制定一张包括个人诚信和特长在内的“临时工作卡”,使用人单位无法考核假期工的能力。也许,我们会抱怨,就连刚毕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企业和社会有什么义务把宝贵的机会拿给在校大学生练手。然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假期工在学校期间的锻炼,大学生毕业后何来就业经验和人才价值?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无论是政府和用人单位,已突破了不少传统的用人观念,培育了不少新老结合、长短结合的临时就业机会,但我们喊了几十年的高校勤工俭学毕竟需要除旧布新,在带动企业转变用工观念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勤工俭学走出封闭的小环境、小气候,才能真正从报酬层面解决这一问题。

  殷切希望明年的人民大学东门,拉琴的不再是像赵秀峰这样的老人,而是“赵炜们”在更多的国企或私企找到一份假期的工作,毕竟我们更愿意看到像赵秀峰这样的老人能在家里拉琴娱乐,颐养天年,而不再以需要社保的年迈之龄替子女还债。(稿源:红网)(作者:胡安东)(编辑:潇湘行)(2005-8-522:15:11)(2005-8-514:21:40)(2005-8-5 10:06:59)(2005-8-50:26:03)(2005-8-415:45:51)(2005-8-4 10:36:49)(2005-8-47:45:24)(2005-8-317:42:21)(2005-8-3 14:11:50)(2005-8-3 8:43:40)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