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赵艳林:甘为面塑化春泥(民间艺术传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4:4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赵艳林:甘为面塑化春泥(民间艺术传人)(图)
赵艳林素描。

  罗雪村画

  父亲是人称“面人赵”的赵阔明,外祖父又是近代泥塑名家潘树华,两代人的熏陶加上自己的潜心钻研,使赵艳林手下的小小面人跨越时空,成为民间工艺中不可多得的奇葩。

  虽然有两代先人的家学,从小也爱看父亲捏面人,可赵艳林当年并不想学面塑。是父亲的一再劝说最终感动了小艳林。1959年,她进了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学面塑,也学国画、书法,有空时还随着父亲去看戏做票友,因而进步极快。

  上世纪60年代起,赵艳林的面塑作品《荷花舞》、《白蛇传》、《梁祝》等就频频亮相各大工艺美术展览,作为礼品送往60多个国家。1981年赵艳林到美国休斯敦参加传统民间节日,她的现场表演引来了狂热追捧,几乎每捏出一个面人都引来一阵欢呼。

  她那双手是修长柔美的。在旅法著名画家张充仁与中国动画鼻祖万籁鸣给赵艳林的题词里,不约而同地都有“神奇之手”的赞誉。1996年,赵艳林创作的微雕面塑作品《古时嫦娥思人间,今日台胞念故乡》被带到台湾赠予蒋纬国先生;另一件微雕面塑《寿星翁》则成了张学良将军的百岁贺寿礼。2002年在上海召开的“亚行部长会议”上,她为中外贵宾现场表演,结果面前排起长队,人人都希望能得到一个精美的小面人。1996年,赵艳林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证书。

  揉和面粉是个力气活儿。由于面粉质量不同,最后的强度韧度好坏全靠手拿捏。而面塑的特性就在于干了之后难以修补。一旦动手制作,赵艳林就像穿了红舞鞋一样停不下来,尤其是那些大型作品。

  眼下,她正在琢磨着要为2010年的世博会创作一件作品———“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代表上海和中国传统工艺的东西应该多亮相。既要有上海和中国特色,有趣味、有意义,又要是面塑擅长刻画的内容,到底什么才合适呢?”苦思冥想的背后,她有这样的念头:“人老了,眼神和手都会变迟钝,那很可能是我的收山之作了,一定要做好才行。”

  近50年来,赵艳林一直在少年宫和一些学校担任教师和辅导员。到底教过多少孩子学面塑,她数不清。一些孩子从幼儿园一直跟着她学到大学毕业,从面塑开始走上艺术创作道路。

  虽然,没有孩子真的来继承她的手艺和事业,但她仍然是乐观的:“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人会因为喜欢而最终选择这门手艺吧……”乐观而豁达的赵艳林说这话时,目光里透着希冀与期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8月06日 第一版)

  作者:本报记者 姜泓冰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