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让移民在新家园里安居乐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04: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朱隽

  为移民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

  记者:三峡外迁移民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利益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对吗?

  张宝欣:不错。在安置去向上,我们选择了长江中下游的受益省份和沿海发达地区,比如上海、浙江、山东。安居乐业,首先要安居,我们确定了统建、委托代建、移民自建和购买闲置房等4种方式,规定统建房面积不能小于人均25平方米。移民安置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土为本,以农为主”,为了保证移民基本的生活,必须保证每人有一份土地,而且不能低于迁入地人均耕地面积。同时每户至少安排一名劳动力外出就业,从事非农产业,保证他们有稳定的现金收入。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具体的安置措施。

  记者:移民外迁前,会有很多顾虑:会不会种当地的田;吃不吃得惯当地的食物;是否会受当地人排斥?现在他们在新家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国家对他们还会继续扶持吗?

  张宝欣:每个移民落户迁入地后,都会获得两年的过渡期生活补助。之后国家还将从发电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钱对移民进行后期生产扶持。此外各个安置地还将对移民从生产技能、就业知识、子女就学等方面都提供一定的帮扶。

  移民也要主动与新环境融合

  记者:我在迁入地走访移民时,经常听说他们落户后对房屋、土地等物质条件都比较满意,但语言不通、交际圈子窄却是他们在一段时间里最大的困扰。

  张宝欣:语言背后是文化,交际圈子代表社会关系的建立。物质上的认同需要的时间很短,但精神上的认同、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却需要相对较长的一个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作“心理调适期”。如何尽快适应,一方面需要迁入地体谅、理解移民,对他们多关心、多帮助,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另一方面移民已经落户当地,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与新环境融合。

  记者:有些移民觉得自己为国家作了贡献,总有一种“特殊公民”思想,对此您怎么看?

  张宝欣:这种思想在少数移民中的确存在。移民不是特殊公民,也不能当特殊公民,已经是当地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就要像当地人一样地生活。要靠诚实劳动发家致富,要遵守法纪和乡规民约。好生活要通过自己的奋斗。

  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

  记者:三峡工程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您从始至终全程参与了这项工作,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宝欣:做这项工作必须对移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要有负责任的态度。移民工作难度相当大,16.6万是个数字,但在我们的工作中那是16.6万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到整体工作的进度,也要尽力照顾到移民的具体要求,从迁出到迁入,没有对移民的深厚感情很难做到。同时我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给出的承诺、做出的决定都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记者:三峡工程采取了就地后靠和外迁结合的移民方式,外迁移民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将为今后的移民工作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

  张宝欣:三峡工程外迁安置移民,的确有些经验可供借鉴。首先就是“以农为主、以土为本”和“集中安置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两项原则。分散安置是三峡外迁移民的创举,它有利于加速移民与当地的融合,也有利于具体帮扶政策的落实。在安置方法上由迁出地和迁入地协商安置地点,由移民户主考察对接。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移民意愿。

  《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07日 第五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