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沦陷区文学不等于汉奸文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5:42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8月8日讯记者文松辉报道:昨天上午,“抗战时期北平反法西斯文学艺术研讨会”在京召开,50多名中外学者齐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报告厅,共同探讨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文学艺术的反法西斯精神。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泉在会上提出,至今仍存在全面否定沦陷区文学的观点,这种观点是不科学不客观的,应破除“沦陷区文学、汉奸文学”的定式,对沦陷区文学作出真实客观的判断。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朱明德在开幕词中说,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是中国抗战时期最大的日本占领区之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北平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北平的文学艺术在抗日救亡宣传中一直很活跃。他说,在抗战时期,北平文学艺术的怒吼和呐喊绵延不绝。此外,除了怒吼、呐喊之外,也有呻吟,不过,在特定的法西斯统治之下,呻吟也是一种反抗。可以说,在沦陷时期,北平的文学艺术没有空白,相反,是蕴含着殖民统治压制不住的反法西斯精神。

  据朱明德介绍,在抗战时期的北平反法西斯文学艺术研究方面,特别是在文学研究方面,北京已经取得辽一批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张泉研究员的《抗战时期的华北文学》等著作,内容丰富全面,提出了一系列言之有据的新观点。这些研究成果受到海内外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也引发了学术界的争鸣。这无疑会进一步促进和深化相关研究。然而,与上海、东北等地对这一时期的研究相比,北京相对落后,除个别领域外,北京基本上还没有分门别类的系列专著和大规模的研究成果问世。抗战时期的北京地方通史,至今还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与北京的地位及不相称。他说,期望通过这次会议,推动对抗战时期的北京(华北)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研究。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张泉在会上回顾了对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历史。他说,北平沦陷时期文学的主体,不是汉奸文学,而是或明或暗抨击侵略行径和汉奸言行的作品;是映射沦陷区现实,寄托民族振兴愿望的作品;是真实再现沦陷区城乡残酷现实的作品;是无视日伪的奴化宣传和“国策文学”喧嚣,恪守自己业已形成的文学信念和创作风格的作品。北平沦陷文坛对于文艺复兴、乡土文学、木刻问题、小说的内容与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表明,多数作家主张文学创作要继承五四新文化传统。此外,曹禺等人的现代话剧在北京的演出经久不衰,画家蒋兆和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创作并展出了映射现实的巨幅画卷《流民图》。这些文艺现象表明,北京沦陷区文学一直保持着法西斯主义高压下不能扼杀的民族精神。

  张泉说,全面否定沦陷区文学的观点至今仍存在,这种观点是不科学不客观的。他认为,这种观点的形成,除了对沦陷区原始资料有欠了解外,还有方法和观念方面的原因。他说,如果从对待直接现实政治、继承新文学遗产与民族文学传统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三个纬度着手,对北京沦陷区文学文献加以排比分析,就会对沦陷区中国作家作品的民族国家认同的政治取向,作出真实客观的判断。

  张泉认为,应破除“沦陷区文学、汉奸文学”的定式,对沦陷区文学作出真实客观的判断。他说,实事求是地发掘沦陷区文学艺术中的积极因素,具有深层文化上的意义。因为抗战时期北京文化艺术的实绩,从一个侧面说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强大的民族凝集力,是中华民族得以抵御外来军事侵略和文化奴化的内因之一。

  抗战时期沦陷区作家梅娘、刘沙,在沦陷区生活过的作家的后代舒乙(老舍之子)、何标(张我军之子),画家蒋兆和的女儿蒋代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封世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向远,日本千叶大学教授桥本雄一、渡边澄子等50多名中外作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他们分别提交了相关主题的论文,舒乙、梅娘、何标、蒋代平等人还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