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教与卫生》:藏族牧民看病不再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16:31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在中国西藏自治区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上百万藏族牧民。哪里有水和草,他们就会赶着牦牛和羊群迁到那里去。这种迁移不定的游牧生活,加上交通的不便利,使牧民们普遍面临着看病比较难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去地处西藏西南部的仲巴县,来了解一下那里的牧民得病后怎么办的问题。

  41岁的洛桑丹增是仲巴县布多乡的一位牧民。最近,他的妻子心脏有了毛病。当他带

着妻子从600公里外的牧场来到县医院看病时,发现他在县城上小学的儿子也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在那里看病。医生告诉洛桑丹增,他的儿子只是感冒咳嗽,是小病,吃点药就会没事了,倒是他的妻子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办好妻子的住院手续,洛桑丹增心里稍微轻松了点。他告诉我们:“我们要是得了一般的小病,比如感冒、头疼、拉肚子等,村里的医生就能治。若得了大病,村里、乡里的医生都看不了,就得到县医院来看。”

  仲巴县的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面积有4万多平方公里,生活着近2万名牧民,是个地广人稀的纯牧业县,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直到上世纪60年代,当地才有了真正的医院--仲巴县人民医院。几十年来,它一直担负着为当地牧民诊治大病的重任。为改善这所医院的医疗条件,去年,在当地卫生局的支持下,一幢5层的白色门诊、住院大楼落成了,并成为当地非常醒目的标志性建筑,能同时容纳上百人住院治疗。

  尼玛顿珠是仲巴县医院的内科大夫,近60岁的他已在这家医院工作了近30年,认识当地很多牧民。每次洛桑丹增的儿子和妻子来看病,都会先找尼玛顿珠大夫。在尼玛顿珠大夫看来,医院的医疗条件这些年来在不断地得到改善。他说:“(目前,)外科、内科、儿科、妇科,(这)四大科室(我们医院)都有。以前(医院)的条件很差,医生只有血压仪和听诊器,其它什么工具都没有。现在,有了(作)心电图(的仪器)、B超(等医疗设备)。”

  由于生活在县城里的人很少,只有600多人,因此大多数时候,尼玛顿珠大夫和他的同事们都要去乡下给牧民们看病。在以前交通不便的时候,他们常常背着药箱,走着或者骑着马去乡下巡诊。尼玛顿珠很得意地告诉我们,他的马术非常好,就是当年骑马下乡巡诊时练出来的。为了更好地为牧民们服务,前几年,医院购进了一辆小汽车,大夫们下乡巡诊方便多了。这样一来,尼玛顿珠的那匹老马因派不上用场,就歇息了。

  在每年夏季和秋季,尼玛顿珠大夫和他的同事们都要下乡巡诊。因为这个时候牧民们会带上好几个月的干粮,到离定居点很远的草场去放牧,而这也是他们看病最难的时候。尼玛顿珠大夫说,仲巴县有13个乡、近60个村,虽然每个村、每个乡都有乡村医生,但他们只能看些头疼、发热的小病。全县像他这样能看大病的医生也就有20多位,一年中他们至少要下乡巡诊三、四次,基本上什么病都看。

  目前,虽然仲巴县已经告别了缺药无医的年代,但该县卫生局局长赵惠君先生认为,仲巴县在医疗卫生方面仍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今后卫生局将采取措施,改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我们县在医疗卫生方面)急需要改善的,一个是提高医生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另)一个(是)急需解决缺(少)医(生)的现象。再一个,(是)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巡回医疗机制(,以方便牧民看病)。”

  在医疗条件不断改进的同时,仲巴县广大牧民享有的医疗保障也日益完善。长期以来,由于西藏自治区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济发展缓慢,因此中国政府在那里实施特殊的医疗保障政策,每年给每位农牧民补助一定的医疗费用。但如果他们患了大病,这笔费用往往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满足农牧民的医疗保健需求,近年来,西藏许多地区实行了在其它省区也得到广泛推广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农牧民各出一部分钱,以解决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仲巴县在去年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

  目前,仲巴县的牧民每人每年只需交纳10元人民币,然后在生病时,无论是门诊费用还是住院费用都可以报销70%左右。虽然与过去相比,他们每年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但由于享受到的医疗保障也同时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受到了广大牧民的欢迎。目前,仲巴县所有的牧民已参加了这一医疗制度,不用再为看不起病发愁了。(来源:国际在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