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晚聊斋 扫 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3:51 今晚报

  1956年,我的全部记忆都被雨水打湿。嘀嘀嗒嗒,连绵不断的雨声,使我想起这一年,耳边就不清净。

  本来,北方缺雨,偶一落雨,三日不晴,便是“淫雨”,或者叫“霖雨”了。可这一年,整个夏天,几乎没有放过晴。望着天,总能听见乡下人在叹息:这老天一点笑模样都没有,可是要苦死庄稼人了!

  眼看着小麦就要上场了,连阴天不晴,庄稼收不回来,急人不?三三两两的农人,披一条麻袋当雨衣,辗转在田头,闷着头抽烟,唉声连连。

  也怪,这一年庄稼偏长得旺势,好年成,白馒头眼看就要吃到嘴里了。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大好年景!可是,转眼间麦子由绿变黄,由黄又变灰,渐渐地那灰上又泛起一层绿光,让庄稼人瞧着心疼。原来,先是麦穗上长上一层黑霉,继而,麦粒又星星点点发出了绿芽。

  农民再也坐不住了,一年的辛劳,不能这样白白扔了。先前一遍遍磨得闪光发亮的镰刀,被雨水潮出了锈。再磨一遍,顶着雨也得下地。这才真叫“龙口夺食”哩!

  麦子冒雨收回来,场院积了水,无法垛,只好码在屋檐下、门房里以及一切可以避雨的地方。屋子本来就不大,这下子更拥挤了,走路得侧着身子。湿淋淋的麦子不断散发出沤味、霉味,让人闻着头疼。

  大人们为湿湿的麦子发愁,孩子们却为黄泥封路,出不了门,整天闷在家里难受。坐在门墩上,看着雨线从屋瓦上吊线一般淌下来,像是凄切的泪水;院子里水积得老深,还不时被雨点打起一些水泡来。父亲愁眉不展,说这天是晴不了啦:“看看,蛤蟆都支锅了!”乡下人说那“水泡”就是蛤蟆支的锅,是继续下雨的征兆。

  让孩子们高兴的事也有,就是南塬上种西瓜的瓜农们,被雨下得卖不了瓜,一车车拉进村子,又挨家挨户送到人家里,说:“你们先吃瓜,忙罢多少给称些麦子就行。”这一年,西瓜真没少吃。秋天到玉米地里一看,全是西瓜秧子。我们叫“巴瓜”,是混在粪肥里的瓜子发的芽。

  麦子抢雨收回来,还是干不了,怎么办?不知是农民想出的办法,还是政府的号召,已不记得了。总之,忽然间,家家都烧起热炕来。五黄六月烧热炕,少见!每面炕上,摊满剪下的麦穗,直到焙干,再搓下麦粒。湿麦子一受热,水气腾腾,进那屋子,如同走进蒸笼。

  就这样折腾了些日子,总算忙罢。这一年,留给农民的记忆,像是刀子刻下的。过后,一提起,不说年份,只说:“吃芽芽麦那一年!”记不住孩子年岁的人家,问起来,便说:“嗨,就是吃芽芽麦那年生的娃。”“芽芽麦”,成了1956年的“年号”。“芽芽麦”,磨成面,不只颜色发灰,蒸成馒头,吃到嘴里,好像面没发酵似的,粘牙,发酸。难吃啊!靠天吃饭,老天“不偿食”,有啥办法!

  这一年刻在我脑子的,还有“扫云娃娃”。

  北方缺雨,旱多涝少。对付天旱,办法稠。“祈雨”,是大活动。旱天里,总能看到敲锣打鼓放鞭炮的祈雨队伍。神汉抹红搽黑,坐在轿子上被人抬着。壮汉麻鞭摔得叭叭响,前边开路。神汉叫“马角子”,说是会“发神”;神一旦附体,那明晃晃的铁钎子从腮帮子上插进去,又从另一边戳出来,不流血,也不疼。老人说,不几天就会下雨,灵验得很。

  可是,霖雨不断,“去雨”怎么办?没有好招数。倒是妇女心性灵巧,家家用布料或彩纸,制作成一个个红衣绿裤的娃娃,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簸箕,叫“扫云娃娃”,挂在屋檐下,在风里摇来摆去,像是要把浓重的乌云扫开。那簸箕应是从扫地得到的启示,乌云或许也是垃圾。这些偶人,白白的脸,红红的嘴唇,黑眉黑眼,很是好看。活路的精细与粗陋,随各家妇女的手艺而定。不管做得怎样,都带着一份急切与虔诚。“扫云娃娃”天天祈祷的就是云散日出。我至今也不知这风俗始于何时,传自何方。那时,真喜爱这些“娃娃”,就缠妈妈也做一个,妈妈不做,烦躁地说:“迷信,有啥用!”她总是为艰难的日子烦恼。

  几十年过去了,再没经过1956年那样的“老霖雨”,也再没见过谁家做过这“扫云娃娃”。“扫云”,一个多么美好的想像啊!它像一朵艳丽的幻想之花,绽放在农民苦透了的日子里。

  每当南涝北旱的年月,我就想起“扫云娃娃”。要是有一架巨大的“扫云器”,把南方的积云扫到北方来该多好!如今,可以“南水北调”,可以“西气东送”,“南云北遣”会怎么样?“扫云器”可以“催云”,“吸云”;像一把能够挥起大风的“扫帚”,让云按照人的意愿,到该落雨的地方落脚。

  诗人希望“环球同此凉热”;英雄们要“急令飞雪化春水”;传说龙女牧云,如放牧羊群;乡下的妇女,做一个“扫云娃娃”,要一扫天下旱涝,解除农民的艰难。

  扫云!会的,我相信。这念头,从吃“芽芽麦”那一年开始,至今已纠缠了我50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