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阶层化和小众化:近年来青年流行文化现象的一个特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16:41 人民网

  中国青年流行文化在最近5年出现的一大变化是其“阶层分化”的趋势。作为社会分层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反映,处于不同阶层的青少年开始形成各自流行的“亚文化”。

  “小资”这一流行话语的关键词,集中体现了青年阶层化的趋势。这个曾经被主流意识形态大加批判的历史词汇(“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被赋予了某种新的文化意义。那些在中国城市写字楼里忙碌的“白领青年”们在“小资”的旗帜下,找到了归属感和身份定

位。“小资”这一城市主流消费群体的出现,带动了酒吧、健身、美容等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交场所决定了其欣赏品位:典雅、精致、舒适、绅士化、不落俗套,还有一点点“多愁善感”。将“小资”看作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可能更容易帮助我们理解当今的社会流行话语。事实上,它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形容词出现的频率也许更高,比如说“你很小资”,但很少有人直接问“你是个小资吧?”

  “新人类”是中国大陆这一时期的另一流行话语的关键词。与之相关的是“新新人类”、“新某某族”等一类称谓。比起“小资”来,“新人类”所指称的群体外延不明,其流行文化也很不容易把握,但似乎都具有这样一些价值指向:年轻、新潮、前卫、刺激、暴露、狂野、奢侈和叛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新人类”在精神上或许将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反文化运动”视为前辈,但在物质上绝对与当年的批判资本主义的精神背道而驰。

  近年来,“小资”与“新人类”占据了太多的媒体目光,以至于我们对其他阶层中的青年流行文化所知不详。比如城市“民工”青年、“蓝领”工人的流行文化取向如何?是否受到城市“白领青年”的文化取向的影响?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与阶层化相伴的另一现象是流行文化的“小众化”趋势。阶层化将社会“金字塔”纵向切割为一些层级,“小众化”则将某一层级再横向细分为许多板块。典型的“小众化”板块,比如“摇滚发烧友”、“欧洲电影俱乐部”、“DV摄影爱好者”等等,围绕这些流行文化形成一个个“小圈子”,他们有各自的活动地点和交流模式,构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景观。各个板块之间互有重叠,其互动关系也很复杂。这些青年流行文化的“小众化”板块,虽然人数并不庞大,但却是更大范围内的青年流行文化的策源地。比如20世纪80年代一些混迹于北京“摇滚小圈子”里的人物,后来成了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手。类似于营销理论研究中的“市场细分”,青年流行文化研究也应当对“小众化”的“亚文化”进行细致的分类和考察。(原载《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第21期,撰文:杨长征)

  作者:杨长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