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莞经验引起强烈共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18:10 桂龙新闻网-北海日报

  东莞市领导到北海作专题报告

  本报讯(记者林德斌)6月28日上午,北海市在市府小礼堂举行了“东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报告会,东莞市委副书记刘树基在报告会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东莞市人民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起了与会领导干部的强烈共鸣。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0多万,1985年撤县设市,1988年为省直管城市。1984年,东莞国内生产总值为14.6亿元,财政总收入为0.85亿元,到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4.5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3.1亿元,东莞人用10年时间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1995年,东莞开始实施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到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1155.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59.1亿元,外贸出口总量排全国第4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广东前列,城市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12位、地级市第1位。在短短的20年间,东莞市就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用100多年,亚洲“四小龙”用4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东莞奇迹”,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

  报告会上,刘树基介绍了东莞市各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就支撑东莞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因素”,东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过程工作中的体会等方面的内容,引用详实的数据,结合东莞在各个时期各阶段的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政策与变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东莞如何利用优越地理位置、良好发展机遇和改革开放大好政策“三大因素”,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在分析东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时,刘树基认为,积极和真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落实是内在动力,在工作实践中,除了要积极引进和发展外资、民营企业等做法外,全面组织群众参与投资也很关键。

  刘树基最后透过东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谈了在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即先做经济人,后做社会人;经济工作以企业、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手段指导经济活动,不排斥“政府带头驱动”,实施积极引资、积极货币、积极财政等政策;在经营城市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和规模巨大的市场的优势。

  市委副书记段文道在主持报告会时说,东莞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放得开、搞得活,看得远、能让利,重实效、抓落实,敢创新、有作为,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抢抓千载难逢的机遇,用好改革开放政策,大胆探索创新市场经济新办法,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已达到宽裕小康水平。他要求大家结合北海市实际,虚心学习借鉴东莞经验,查找差距,克服不足,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工作,发展壮大北海市经济。

  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温卡华,市政协主席宁铿,市委副书记韩元利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专题报告会。

  责编:劳海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