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周书情--8.1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0:05 新京报

  过去一周出版界最重要的事件应该是上海书展。姑且不论上海书展的实际成绩如何,它敢于提出要办成又一个“法兰克福书展”,体现了这个城市的世界眼光和全球化的决心。本周我们看到的新书《全球城市》由上海的出版社引进出版,虽然是偶然,其中却也不乏耐人寻味的信息。

  沙森这本书是城市研究的经典,对城市的全球化过程也给出了相当的建议。不过人

们在参照如此经典文本的同时,不应该忘记自身的实际情况。就像上海书展目前即使在国内也只是一个小规模书展一样,我们的城市要真正实现全球化,还有很长的道路。

  这不是仅仅依靠城市建设就可以解决的,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不仅要提高人群的素质,更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看看其他几本新书,《大梦谁觉》、《从囚徒到省委书记》等等,说到底都是在反思历史。我们现在正建设着新的历史,希望不要成为几十年后的反思对象。

  ■原创小说

  

一周书情--8.12

  《葛定国同志的夕阳红》

  纯文学方面,今年的重磅作品相当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其他作品的关注。其实在众人注目的焦点之外,不错的小说还有不少。项小米此书此前已经通过电视为观众熟悉,应该能唤起读者的认同。

  《我本英雄》

  又是一部主旋律的小说,又是一部强烈关注现实的作品。不过较之以前的作品,周梅森还是带来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题材方面,关于经济改革过程中带来的“企业原罪”问题颇引人注目。

  《父亲嫌疑人》

  “弑父”!一部关于“俄狄普斯情结”的小说,柯云路的又一次变化,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挑战。只是作者已经没有了上世纪80年代时候的号召力,虽然题材相当吸引人,能够引起多大反响却未可知。

  ■历史纪实

  

一周书情--8.12

  《大梦谁觉》

  中国文人一向好为史论,“千年眼文丛”便是这样的史论合集,伍立杨这一种自然也在这个传统之内。此书以民国史为主,兼及其他。偶尔牵涉文艺,主要还是关于史实,在感慨历史的同时更放言当下。

  《陈独秀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从文化上看,陈独秀在现代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政治来看,则令人感慨良多。在陈独秀的政治生涯中,与莫斯科的关系相当重要,此前却少有人提起。此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解读了陈独秀的政治活动。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

  虽然写成了小说,却蕴含着相当的纪实因素,还原出“反右”时期的历史真实。作者由当时的右派到后来担任高级领导职务,所思所写不乏亲身经历,更在前后命运的对照中透露出历史之沉重。

  ■生活方式

  

一周书情--8.12

  

一周书情--8.12

  《大长今养生御膳》

  出版商是越来越聪明了,《大长今》流行,不但小说跟着红,连养生读物也做了出来。照说我们中国的养生文化已经够精深了,可跟韩流比起来似乎还少了那么点吸引力。说到底,还是流行创造价值埃

  《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看上去就是味道十足的生活。作者从伦敦的博物馆出发,却并不仅仅是对各大博物馆的介绍,更多的,还是由此创造一种生活氛围。走在去博物馆的路上,毕竟美好。

  《情迷星巴克》

  这书当然跟“星巴克”有关,可似乎又并不完全关联。作者并不是要给“星巴克”做广告,只是借着这个在小资阶层流行的符号解读一种生活方式。读这样的书不必太认真,也当成“星巴克”里面的一杯咖啡就成。

  ■翻译文学

  

一周书情--8.12

  《故园》

  韩流正热,不过在韩国的流行文化横行于亚洲的时候,人们对韩国的严肃文学了解却并不多。此书以上世纪80年代韩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叙说一段爱情故事,既具情感魅力,又反映出时代的精神变化。

  《比利时文学选集》

  比利时文学不大被人关注,其实曾经涌现过不少大家,在当代也有新的发展。这部选本虽然只选比利时文学的法语部分,但书中所选篇目,在时间上一直持续到当代,对于理解欧洲文学的现状颇有价值。

  《快走慢回》

  侦探小说似乎在抬头,不过唱主角的都是引进版。《达·芬奇密码》不必说,不久前出版的《非人》则带来了侦探小说的意大利风情。这本法国小说同样带着种种获奖光环,它在法国卖得好,在中国能红吗?

  ■艺术前沿

  

一周书情--8.12

  《电影+2004》

  卫西谛的又一本“电影手册”,基本上是2004年的电影年鉴,从娱乐的角度来看已经有点过时了。虽然还保持着原有的品质,但在市场上同类出版物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样的书到底有多少吸引力?

  《征服世界的中国漫画》

  现代中国有优秀的漫画吗?这套书将带来答案。

  翻开书,读者会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原来原创漫画如此优秀!此书汇集中国漫画家近年在国际上获奖的漫画作品,改变人们对原创漫画的认识。

  《电影的意义》

  对一般读者,这本书有点专了,即使是爱好当年“电影馆”丛书的小资,恐怕也不愿读这样的著作。不过从学术的积累来看,还是这类作品来得重要,焦雄屏此次重开“电影馆”,方向已经变化。

  ■思想传播

  

一周书情--8.12

  《自由的遗产》

  雅卡尔是高产作家,国内引进他的作品大概也不算少,可惜一直没有产生大的影响。其实这位遗传学家出身的思考者能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很多的,科学、教育、社会公正……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应该听听这位老人的言说。

  《媒介批评》

  媒介学越来越被重视,其实解读媒介也就是解读文化。《媒介批评》尝试在当下语境中通过对媒介的分析发现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第一辑主要关注了“国家形象的声音分析”,不仅新鲜,而且能引申出更多的思考。

  《全球城市》

  城市应该是怎样的?不久前引进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解读城市的状况。作为理论家,丝奇雅·沙森则通过对三个大城市的研究建构新的全球城市体系,此书在世界城市研究领域影响极大。□涂涂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