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穆庭:《1937》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4:19 金羊网-新快报
  纪念南京大屠杀单曲网上流传,该专辑将于9月18日在北京义卖

  新快报讯(记者 徐碧姗 实习生 曾宝珠)1937年南京一场屠杀,多少家破,多少人亡。国仇家恨自难忘。今天,一个叫张穆庭的台湾人轻唱着一位秦淮河船工的初恋故事,告诉我们:1937年还有爱情,但和许多生命一样,无辜死去。

  歌谣就叫《1937》,通过张穆庭专设的“1937”网站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打动无数人心。目前两岸已经有超过200万人次浏览了这一站点。这些,都多少出乎张穆庭的意料。

  纪念“9·18”举行义卖

  “当初选择用网络的方式来让更多人听到《1937》,一方面是网络传播速度很快,另一个考虑就是经济原因,省钱。”张穆庭说。光是拍《1937》的MV(音乐电视),张穆庭就花了50万元人民币,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和从自己的公司中拿。钱对他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但他还是决定9月18日在北京举行《1937》单曲专辑的正式义卖,以纪念“9·18”事件,并打算把全部收入捐出用来帮助两岸的慰安妇。

  “用艺术去纪念一段真实的历史”

  虽然歌曲上网已经有大半年了,但是张穆庭在台湾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还是在7月27日以后。7月24日,央视播出了对张穆庭的专访,台湾龙头报纸之一的《联合报》的一位记者看到了该专访的文字稿随后采访了他。7月27日,《联合报》用半个版登了这件事情。随即,电视台、电台的采访要求向他扑来。上个星期,张穆庭一直在忙着做电台节目,全是关于《1937》的。
张穆庭:《1937》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组图)
  “有媒体问我,为什么不写在台湾发生的‘二二八’偏偏去写1937?我的答案就是,我听过故事,看了电影,对1937有了艺术感觉,有了灵感,而我对‘二二八’还没有感觉。我只是用艺术去纪念一段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我的出发点纯粹在于艺术和文化。而现在有人完全是用政治的视角在解读。”

  有媒体甚至用张穆庭是台湾本省人这一点来质疑他。他感受到了没有想到的巨大压力,之前“一点也不碰政治”的张穆庭说:“就像上了一堂政治课。”

  “以流行悼念历史,以音乐唤起责任”

  其实,还在去年拍摄《1937》MV的时候,张穆庭就感觉“脱轨了”,一切都超乎自己的想像。在大陆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找演员无人问津、光导演换了三个、外景从南京选到苏州,差点放弃,最后拍摄的时间实际只有半天,无奈之下的张穆庭只好一人包下导演、编剧、演员三角色。

  到后来,制作专辑,搞宣传,做义卖,之中碰到的关卡更是难言:精力,经费,还有关系。所以张穆庭很担心9月份的义卖是否能如期举行。

  “一切都脱轨了,有一点后悔,但也无法回头了。”张穆庭说,“事情变得复杂,未来会发生什么很难说。”他曾提出一个理念———“以流行悼念历史,以音乐唤起责任。”“不过我相信我所做的是有意义的,音乐人要有社会责任感。所以我会坚持下去。”

  新闻背景

  2001年,张穆庭到北京大学做交流访问时,遇到一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这名老者年轻时在南京秦淮河摆渡,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候,他因在外地撑船得以幸免,回来却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初恋女友。2004年3月,张穆庭观看了电影《五月八月》,影片叙述了一位母亲如何保护两个女儿免于被逼当慰安妇的故事,也提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他深受震动,边看边哭,很快谱写出曲子《1937》,并以那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故事为原型完成填词。其后又自费拍摄了《1937》的MV并创建了提供自由下载单曲及MV的同名网站。

  对话张穆庭

  我们都有责任纪念1937

张穆庭:《1937》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组图)
  “《1937》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近日,在海峡对岸的张穆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记者:台湾的年轻人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了解得多吗?他们持什么样的态度?

  张穆庭

  :现在台湾“教改”以后,光教材都有20多种,全靠学校自己选择,我估计对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会说得很少。台湾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不关心政治的。他们更关心娱乐。相对地大陆的学生会比较勤奋,台湾的学生要有危机感了。

  记者:在制作《1937》的整个过程当中,你的家人、朋友以及公司同事持什么态度?

  张穆庭

  :其实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做。我的家人是持不反对也不支持的态度。在整个报道出来以后,还是会影响一些朋友的看法。至于公司嘛,本来员工不是很多,都还能接受。

  记者:台湾媒体穷追猛打,你为什么不拒绝采访?

  张穆庭

  :我坚持接受采访是为了表白自己,我的出发点是艺术,不是政治。我没有想过借此进入政坛。

  记者:有网友留言说,“张先生的行动要支持,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应该的。”你怎样看这种意见?

  张穆庭

  :南京大屠杀作为一段历史事实,我们任何人都应该正视它,那么多无辜的人死去,不应该被忘记。所以我们后人都有责任去纪念它。“只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那位老船工说的,也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张穆庭

  25岁,台北人,台湾大学音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37》单曲及MV创作者。创办有台湾祈年音乐有限公司。

  1937

  一扁舟,桥下轻滑过老船工,道尽长江愁多年后,旧地寻芳踪人去楼空,意悠悠枫桥过,但见雨花楼渡江口,伤痛泣诉说墙垛破,遍地满疮孔化归尘烟,雨水落这些年,我哭过一夜又一夜旧相片,我翻过一页又一页闭上眼,想起你的从前这世界,已离我太遥远一转眼,场景又染红一整片望着天,唤不回曾经的誓言说再见,短短的一瞬间闭上眼,幸福只剩残缺

  [网友留言]

  《1937》的论坛吸引了两岸许多年轻的网友,他们的留言中既有对历史的悼念,也有对两岸关系甚至中日关系的激烈争辩。以下是部分网友的留言:

  爱国情怀#2005/07/3117:43

  听了这首《1937》我想哭,我爱我的祖国,希望台湾同胞早日归来,《1937》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

  大陆#2005/08/0804:16

  我的背景:我生于中国大陆,在美国接受教育。我觉得我的立场应该代表了一定数目的大陆同胞。简单地说,支持统一,支持能使中华强盛的政党与政府。

  伊柔#2005/08/0621:05

  虽然我是一个高二学生,八年抗战也许离我太遥远,但每当读到这段历史,我都觉得很难过及气愤,坦白说,同龄朋友中有很多是哈日族,我真的觉得很无奈,我更讨厌台湾的政治人物一天到晚都在亲日媚日……两岸的政治立场虽然不同,但大家都是炎黄子孙,都是同胞,应该联合。两岸一起努力,21世纪就是中国人的世纪!———一个台湾的高中生

  留旅人#2005/08/0701:14

  我真的怀疑出生在台湾的年轻一代对大陆、对那段历史,有多少亲切感、熟悉感。

  莫留#2005/08/0612:07

  两岸之间几十年的分隔的确造成了很大的隔阂。说实话,台湾的报纸都是报忧不报喜的,报道大陆新闻时也同样如此,所以一般人对大陆的印象就是负面印象,也是太过于偏颇了。

  老蚂蚁#2005/08/0601:57

  我53岁,是在台湾出生的外省第二代,当我看到《1937》影片(MV)时,泪流满面,久久不能自已:爱台湾、去中国化的同时,还有人能有勇气提到已被多数人遗忘了的、中国人的历史悲剧———1937南京大屠杀。

  (金陵/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