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首部系统《中国油画史》看图说“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02:39 新京报

  40万字全面记录“西画东渐”历程,800余幅经典作品概括中国油画历史

  

首部系统《中国油画史》看图说“画”

  首部《中国油画史》待人评说。

  本报讯第一本全面地梳理中国油画发展历史的《中国油画史》近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作者是曾撰写《中国前卫艺术》的艺术家刘淳。

  据出版方介绍,油画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版画史》、《中国国画史》、《中国雕塑史》等美术领域的各学科的学术史相继问世之后,除了出现过几本“中国油画简史”或者是在“中国美术史”中有章节介绍中国油画的历史,一直没有一本系统的中国油画史著作面世。因此有理论家惋惜“中国油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以视觉方式来认识和表达中国的历史。评价和展示中国油画的发展过程和变化应是一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如今刘淳终于填补了这一美术史书籍的空白。

  刘淳告诉记者,其实这本40万字的《中国油画史》原先还有一个副标题“1900-2000年”,但是书中也包含“明清回顾”那一章,油画传入中土的历史从时间上基本等同于西方油画的起源,但只是在局部地区传播,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大潮带动了油画在中土的传播,才真正将西方具有人文精神的油画传入中国。

  记者发现,本书十分注重交待社会时代背景,记录了中国油画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与作品,分析了中国油画在发展过程中种种变革所产生的原因,并对不同时期的画作与画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发掘了一批被美术史遗忘或忽略的画家与画作,并附有1542年至2000年间的“中国油画大事记”,还精选了各个时期的800余幅代表性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和欣赏价值。

  ■业内反响

  ●尹吉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艺术史学者):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本《中国油画史》。我所知道的是,中国以前出版过《上海油画史》、《中国油画文献》等书籍,另外在《中国现代绘画史》等书里面,中国油画史也是其中最重要的章节。我认为写一部专业通史应该需要20年的时间,因为它需要研究很多关键的个案和历史事实。目前很多艺术史学作品应该称之为“论著”,油画史不应是以论带史,我想像中的一部“中国油画史”应该是首先把事实讲清楚,发现以前人们没有发现到的事实之间的关系,而且尽量避免个人评论。

  ●谢泳(学者):作为一本中国油画史的通史性著作,这本书的努力为以后中国油画史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基础,对这个起点的意义如何评价是一回事,但以后中国油画史研究绕不开刘淳的这本著作当是无疑的。至少它是一个路标,是一个艰难探索者留下足迹的线路……

  ●尚扬(油画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为什么中国一直缺乏一部系统的中国油画史著作,我想原因有三:其一是在《中国当代美术史》这些著作中,有很大的篇章是关于中国油画的。第二,油画在中国是一个进展得比较有生气的、健康的门类,但是在国外,油画正悄然退出展览,当代美术在西方发展迅速,前卫艺术占据了展览会的主要位置,我想不写中国油画史的人可能有这个顾虑。第三,写油画史是一个需要大量案头工夫的工作,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

  ■作者访谈

  刘淳:艺术没有恒定标准

  新京报:在《中国油画史》这本书中,你对油画史的梳理几乎完全重合于中国社会学史,而不是以美学思想的发展作为书写脉络。

  刘淳:这本书里有“明清回顾”这一章,追溯了400年前油画被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历史,但严格意义上说,中国油画只有100年的历史。这100年间,中国油画的发展是镶嵌在大的社会背景之上的,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而变革,因此我选择从通史的角度来写这部《中国油画史》。

  新京报:贯彻这本书的历史观是什么?

  刘淳:我写《中国油画史》,不去想中国油画过去有多沉重,那不是我考虑的,因为历史没有“假如”,我只是从史实出发,客观地记载在中国油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过影响并引起轰动的历史事件、人物、作品等。

  新京报:但是这本史书中处处可见你的评论。

  刘淳:历史都是当代史,当然免不了有作者自己的声音。以后另外一个人写的“中国油画史”肯定和我不一样,有他(她)的重新认识,我们都是用当代人的史学观来看待过去。但我认为这不影响“客观性”,因为我的年龄与资历也不足以让我有话语霸权。

  新京报:画作与文字资料在国内是否容易收集?

  刘淳:我是从1999年开始专心写这本书,实际上从前期准备的时间开始算起,至少有七八年的时间。这期间因为我总跑图书馆,也买了很多书。

  新京报:搜集资料过程中有没有发掘到一些过去被忽视的美学作品和思想?

  刘淳:太多了!譬如朱沅芷,大多数人包括油画界都对他很陌生,但我在《中国油画史》里给了他重要的一笔。他是非常了不起的,但生命短暂,而且一直在国外,国外对他很重视。还有谭华牧、廖新学、刘字鸣等人,我单列了一章“被历史遗忘的人们”来介绍他们。

  新京报:你主要是从技术、思想还是观念上去评价一个画家的作品?

  刘淳:我是综合去看,因为每一个人的作品都是艺术、思想、技术的结晶,三者紧密结合。虽然我也有我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又不是指我的个人喜好,而是进行多维度的价值考量。

  新京报:你为何从研究前卫艺术转向写油画史?

  刘淳:上世纪90年代我扔下油画笔,是因为我突然遭遇了语言的困惑,不想继续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模仿西方油画,因此90年代我到全国各地去走访。

  新京报:你把最大的篇幅给了1990-2000年的油画发展史,是否存在特别的考虑?

  刘淳:这10年是中国油画最大变革的10年。上世纪80年代是我们借鉴西方的10年,90年代我们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方式,是最个性化、最百花齐放的10年。

  新京报:这个观念是美术界公认的吗?

  刘淳:这个观念还是有争议的,有人说90年代还是继续向西方学习的10年。我不考虑是否得到公认,我最不喜欢那种拿不同时代的画家相比较的做法,譬如你拿陈丹青与徐悲鸿相比较有意义吗?他们所处的时代截然不同。

  新京报:艺术本身总应该是有恒定的标准的吧?

  刘淳:这种说法完全不对,艺术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罗中立的《父亲》是艺术史上谁也绕不过的一幅作品,但这个画产生的社会反响远远超过作品本身,罗中立自己也承认这幅作品没有逃开西方现实主义的阴影。这幅作品的意义在于它创作于改革开放初期,它切合了那个独特的时代背景。若把《父亲》放在今天来看,没有意义。

  ■何为“油画”

  油画一词来自于英文OilPainting,从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专指油画,它既是一种方法,还是以这种方法绘制的成品。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它是用透明的植物油来调和颜料,在加工处理过的布或木板上绘制的艺术形象。这种方法起源于欧洲,现在OilPainting已经成为一种材料和技法,造型和观念、风格和样式融为一体的画种,也成为代表欧洲绘画的人文精神和具有科学意义的视觉艺术。并且,是全世界最为普遍的画种之一。

  ■图解中国油画史

  1明清回顾(1542-1899)年

  

首部系统《中国油画史》看图说“画”

  15世纪30年代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技法,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如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画有天主、圣母的油画作品带入中国,引起“西画东渐”之风。

  代表画家:清康熙年间入京的传教士兼宫廷首席画师郎世宁。

  ▲代表作品:郎世宁《香妃戎装图》(约18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一改传统中国画人物“正面律”形式,服饰颇为西方。

  2引进与传播(1909-1949)年

  

首部系统《中国油画史》看图说“画”

  20世纪初的“西画东渐”主要表现为以海外留学生为代表,在西方文化大规模移植至中国环境下,引进和传播油画教育与现代画风。

  代表画家:李叔同、吴大羽、关良、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朱沅芷、吴作人等。

  ▲代表作品: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局部,1928—1930年作),“以西方的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3重建艺术功能(1949-1966)年

  

首部系统《中国油画史》看图说“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教育采用苏联模式,偏重现实主义,讲求艺术社会教化功能,批判西方现代艺术流派。

  代表画家:罗工柳、董希文、王式廓、詹建俊等。

  ▲代表作品:董希文《开国大典》(1952年作),作为油画政治风与民主风的典范,广为流传。

  4“文革”绘画(1966-1976)年

  

首部系统《中国油画史》看图说“画”

  “文革”席卷全国,中国油画乃至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油画也转为“红光亮”和“高大全”的政治符号。当时各式各样的“毛泽东形象”与“英雄赞歌”成为各类艺术作品的主要题材,但它们的作者不会想到,十几年后,这类作品成为“政治波普”的图像来源,走上国际画坛。

  代表画家:刘春华、唐小禾、汤小铭、陈逸飞等。

  ▲代表作品: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1967年作),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样板绘画,“红”遍全国。

  5延伸与转折(1977-1984)年

  

首部系统《中国油画史》看图说“画”

  走出“文革”阴影,油画创作开始脱离政治束缚走上艺术本身发展轨道,开始探索“形式美”。其中,回溯“文革”的“伤痕绘画”与回归现实的“乡土绘画”成为主流。其中,陈逸飞、魏景山《蒋家王朝的覆灭》(1977年作)突破“文革”程式,成为革命现实主义经典。陈丹青“自然主义”的《西藏组画》轰动一时。

  代表画家:陈逸飞、程丛林、罗中立、陈丹青何多苓、丁方、尚扬等。

  ▲代表作品:罗中立《父亲》(1980年作)以“超级写实主义”风格确立了乡土人像的里程碑。

  6激情岁月(1985-1989)年

  

首部系统《中国油画史》看图说“画”

  在新古典主义盛行的同时,85美术新潮运动用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与美学冲击传统,中国油画开始具备激情与理性并重的观念试验。

  代表画家:张群、孟禄盯李山、张晓刚、毛旭辉、王广义、靳尚谊等。

  ▲代表作品:张群、孟禄抖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局部,1985年作),充满困惑、思考和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味道。

  7世纪末的开放(1900-2000)年

  

首部系统《中国油画史》看图说“画”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历史转折影响着艺术更为快速而多样化的发展。油画家们在对技术熟练和“再现现实”厌倦之后,热衷于阐释“内心世界”,求新求变。这10年成为中国油画史最活跃的10年,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新生代、艳俗艺术、新表现主义等油画风格风起云涌。

  代表画家: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刘小东、俸正杰、尚扬、石冲等。

  ▲代表作品:方力钧“大头系列”作品(上世纪90年代作),用调侃画面反映当代人无聊状态。

  采写/本报记者刘晋锋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