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大学办的很成功? 财产地域歧视凸显教育不公(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4:31 新华网
中国大学办的很成功?财产地域歧视凸显教育不公(图)
  杨振宁:年轻人在中国机会很多。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

  杨振宁先生近日关于“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的言论,在网上受到普遍的质疑,这其实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8月15日新华社消息,世界著名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14日在乌鲁木齐“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上表示“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此前虽有专家对这一论断进行过反驳,但杨振宁表示“将继续坚持这一论断,因为这是亲身体会让他作出的判断”。关于判断标准,杨振宁在此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全世界对大学的责任的看法已达成共识,即大学有教育年轻人、做尖端研究、为社会服务三项重任。

  按杨振宁给出的三项标准看,中国的大学教育是有成绩的。但是,这种标准本身却是狭隘的、封闭的,它没有把大学教育放在满足社会广泛需求、为社会提供公平服务这个更大的宏观层面来看问题,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如果目前的大学教育更公平一些,那么,大学对于社会的贡献当更为巨大。

  中国大学教育的不公平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对渴求上大学的学子造成了基于财产水平的歧视性的待遇,二是在基于考生出身的地域实行了歧视性的待遇。

  目前中国大学学费昂贵尽人皆知,有人进行过测算,以每年8000元为标准,一个本科生4年的收费,是一个处于相对贫困线的农民家庭多少年的收入呢?这种高收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相当数量的出身贫穷的学子根本无力上学,意味着广大中低收入的家庭,为了供一个大学生,就必须负债,陷入贫穷,进而倾家荡产。大学招生中的地域歧视,更是尽人皆知的事情。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在北京的录取率,比在其他省市的录取率高得多。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2005年,复旦大学本科招生上海本地生源比例达63.1%,浙江大学招生本地生源比例达67.5%,中山大学本科本地生源占62.4%……

  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更公平些,把大门向全社会公平地敞开,不要因为贫富和出生的地域问题而把大量的优秀学子拒之门外,我相信,我们的高等教育,对于社会的贡献当比目前的贡献要大得多。更为公平的条件,不但使更多更优秀的学子接受教育成为人才对社会做贡献,而且公平的大学教育彰显的理念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比如建设和谐社会)更是功德无量。(梁发芾)(来源:齐鲁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