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者型官员周小川:揭开“一篮子货币”的盖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4:3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17日电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指出,8月10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挂牌仪式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他“出其不意”地解释了汇率改革中“一篮子货币”的组成和组成机制,令市场大呼解渴。

  “现在,除了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全球央行行长中还没有谁能像中国的周这样让我们的神经高度集中。”一位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的高级分析师詹姆斯看完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

行长周小川在上海关于汇率的发言报告后发出感慨。

  7月21日19时,央行经国务院同意,“出其不意”地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个决策的出台,实际上早在2003年周小川赴任央行行长之初就开始酝酿了。

  10年来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在保障中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大趋势。而且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正在逐渐损害中国经济运行的均衡和主动。1999年周小川在其专著《转轨期间的经济分析与经济政策》中,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改革的方向在他看来,只能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进一步开放和市场化。

  在周小川和他的学术密友、前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的共同主持下,2004年年中,央行初步完成了这项改革的具体方案。随后在完善补充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保证该方案顺利实施的应急措施。也就是说,在市场感受“出其不意”的时候,汇率改革已经在政策制定上准备了2年有余,理论上的准备则更久。

  所以,央行能在汇率改革启动后短短3周的时间内,不但将政策越来越透明地传递到市场,而且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措施。尤其是周小川对“一篮子货币”的具体解释和远期结售汇和掉期交易改革方案的“出炉”,其透明和迅速超出许多市场人士的奢望。

  周小川被国外银行界人士评价为“对全球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错综复杂最具洞察力的新一代中国高层官员之一。”但在私下场合,他更愿意被视为一个学者。事实上,在目前中国所有部长级别的官员中,周小川的学术著述的确可以说是最丰富的一位。

  作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最活跃的青年理论家之一,周小川参与了一系列事关中国经济改革的研究和政策建议。在周小川最早的著作《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与吴敬琏等人合著)一书的书名中,就能看到其对中国改革系统性推进的全新理解。该书出版后,他和吴敬琏组成的课题组被学术圈戏称为“协调推进派”。此后,他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使其两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荣誉奖——孙冶方奖。

  他信任市场经济的学术观点,也反映到了他以后的行政工作当中。在外贸部(现商务部)当部长助理时,他就倾向于进行较为彻底的外贸体制改革;在央行担任副行长兼任外管局局长时,他对思考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考虑甚多;在担任建行行长时,他思考商业银行如何接轨、建立激励约束的问题;在任证监会主席的两年多时间里,不管是讲话还是行动,都可以看到他积极推进各项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决心。

  2003年出任央行行长后,周小川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复杂、最艰难的金融改革”(《华尔街日报》评语),事关数以亿计存款者的公共利益。尤其是背着数万亿元不良资产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更被国际金融界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截至6月末,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10.12%,比2003年年末的20.36%下降了10.24个百分点;2004年年报显示,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3.92%,资本充足率提高到了11.29%,初定2005年年底上市。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5.12%,比上年末下降11.16个百分点,年末资本充足率达到10.04%。加上同时进行的利率和汇率改革,短短两年多,中国金融改革从无序实现了大局初定。

  现在,这位学者型官员主持的金融改革已进中盘,无论是银行改革中“汇金公司”的思路,还是此次汇改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的“稳、准、狠”,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改革者对建立一个更加开放而市场化的国家的勇气和决心。(记者王健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