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只图百姓说党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0:09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只图百姓说党好
  “社教来了,要吃完饭才准走”,马腾空村的大妈心疼整日里为大伙的事奔忙的张社教(右一)。记者李安定实习生贾小清摄他有一副好身板是天生的,他有一张黑面孔是太阳晒的。1983年从农校毕业后,他无论是当农技推广员、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还是现在做了等驾坡街办副主任,他总是一副农民相,脸黑肯流汗,舍得出力气,扑着身子工作在第一线,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干实、干到位。要说多年的辛劳图个啥,他说,那就是只图百姓说党好。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本色不变,历久愈显。

  张社教是雁塔区南沈家桥人,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8岁那年,张社教被电打倒,昏死过去。后来母亲告诉他,是乡亲们,又是卸门板,把他朝医院抬,又是一路做人工呼吸,才算救了他的命。从此,在张社教幼小的心灵里,便有了对乡亲们的感恩之情。农民的善良,劳作的艰苦,缺钱的困窘,为他日后亲农、爱农、帮农、助农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作以后,党的培养,领导的信任,使他的思想境界有了进一步提升,为百姓解忧,以自己的良好工作作风树立党的形象,为党旗增添光彩,开始成为他更加自觉的行动。

  这人咋不像个干部

  张社教20多年的工作生涯,有18年是在“农口”上度过的。虽然打从1983年农校毕业,他就是个干部身份,但凡是和他打过交道的雁塔区农民,都说张社教不像个干部。记者在雁塔区农村地区采访时,提到张社教的名字,一些人一时想不起张社教是谁,但是当提到那个大热天光着膀子为大伙建花卉大棚,那个三九天在杜陵塬和浐河边植树,累得竟能在背风处打着呼噜香甜地睡着的工作队长时,大伙就都想起来是有这么个人。张社教的形象比起他的名字来,更让人记忆犹新。

  “他不像个干部,但他是咱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干部。”这是马腾空村三组组长马栋的妻子袁利萍对张社教的评价。说起张社教,袁利萍说,她还对张社教产生过一段误会。2003年,张社教当了驻马腾空村工作组组长,袁利萍说,张社教这个工作组,来村子后不仅工作而且还真驻,是个名副其实的驻队工作组。见其吃住都不方便,丈夫马栋就硬把社教从村委会的一间5平方米的小房子中,拉到自己家住。听说工作队队长要来住,袁利萍便把家里的一间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张社教来了,也把泥土带给了马家,一向爱干净的袁利萍悄悄对丈夫抱怨,“这个区干部咋不像个干部,一点不讲卫生,每天都是两脚泥、满身土,我都收拾不清,他每天都干啥呢?”“好了,别埋怨了,我明天把你领到他的办公地看看就知道了。”丈夫马栋说。第二天,丈夫把妻子领到村里正在种树的河滩地,指着手里拿个木棍棍量树坑的张社教说,他每天就在这里办公。从此袁利萍再也没有抱怨过“张队长不讲卫生”了。

  风雪舍命走黄龙

  雁塔区余王扁村,村上1000多亩土地都在杜陵塬上。根据雁塔区建“万亩都市森林”,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当地农民创出生态致富新模式的战略部署,余王扁村在塬上贫瘠的土地上都种上了树苗,政府也给了村民合理的补偿。

  但苗木成林,为村民带来现实的生态经济效益,至少需要七八年时间。为了让群众既看到未来的效益前景,也能有眼前的现实收益。2002年冬,区上便派张社教到余王扁村组织、指导村民利用林间地搞农作物田间套种。

  张社教被派到余王扁村时,正是农历腊月天。花生、红苕等低杆作物都过了种植期,惟有土豆种植能让村民尽快受益。张社教便提议村民们尽快种上土豆。要有好收成当然要有好种子,陕西数陕北的土豆种子好。张社教便和余王扁村村长王选良约定正月初五到陕北买土豆种子。

  出发那天西安天气阴沉,王选良寻思着,能否等天晴了再去黄龙县买种子,张社教不依说道:“如果怕危险,你就不要去。”王选良犟不过便和张社教一起出发了。车子一路向北,雪越下越大,翻过横亘关中与陕北地理分界的子午岭,行道顿时凶险。没有防滑链的吉普车,在半尺厚的积雪山道上,一路打滑。司机小庄看着张社教,意思明显这车没法开了。张社教也不言语,跳下车在道旁折了许多树枝,垫在车下。车走一米他垫一米,就这样车子翻过了黄龙山。在回忆当时危险的情景时,王选良说:“大雪天,道路积着半尺厚的雪,车子不带防滑链过黄龙山,再遇这样的事自己今生是不会再逞强了。”

  正月十五,余王扁村在杜陵塬上的1000多亩生态林间全部种上了土豆。当年给村民带来亩均500多元的收益。张社教也因之有了“二杆子”的名称。为啥那么逞强地冒着大雪翻越黄龙山购买土豆种子?张社教比画着指头说,这你或许不懂,土豆这种农作物,你晚种一天就晚收7天,如果当时等天晴了,晚去两三天,土豆收获就要晚上半个多月,半个月之前能卖七八毛钱,半个月之后连两三毛钱都卖不出。

  奖状背后的业绩

  张社教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近20年,得到的专业技术奖状少说也有二三十个,每一张奖状后面,都与当地农民的增收相关联。他从农校毕业工作的第一年,主持的“三十烷醇”蔬菜增产剂项目在第二年推广开来后,当年仅在雁塔区就为菜农带来了70多万元的增收。1988年,张社教搞简易塑料大棚的研究和推广项目使全区蔬菜增收1460万元,获得西安市人民政府星火科技奖。1988~1994年间,他与陕西省植保总站、西安市植保总站共同协作,进行了“陕西省保护地蔬菜灰霉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研究,仅此一项研究成果,创造效益8000多万元,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为了提高广大菜农的科普意识,张社教几乎跑遍全区蔬菜田块,通过举办各类蔬菜技术咨询服务现场会,请专家讲授蔬菜、花卉科技知识,组织植保种子生产资料销售部门,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咨询服务,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深入田间地头治理各种蔬菜病虫害,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他与雁塔花卉协会会长崔龙一起用土法治了郁金香这个荷兰国花罕见的“卷叶病”,连洋专家都感到惊奇和赞叹,为花农挽回了20多万元的损失。“用治葱蒜的土办法治了郁金香的病,并不擅长郁金香种植的张社教之所以能够有那‘灵光一闪念’,关键还在于他对蔬菜病害防治的熟悉。”崔龙说。

  一桶油打了八小时

  2005年5月12日,傍晚6点多,天气闷热。生病休息在家的张社教踱着步子在屋里走来走去,显得有些焦躁。妻子李淑娟正在做饭,家里没了油,便让生病在家休息的社教出去买。

  阵阵沉闷的雷声不时响起,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辰辰,快给你爸送雨伞去。”李淑娟对女儿说。

  “买油就在巷口,连300米都不到,俺爸马上就会回来。”可二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出去买油的张社教还是不见踪影。

  “半夜两点张社教才回来,手里提了个油腻腻的旧油桶,问他到哪去了,说见阵雨下得大,他到田家湾、马腾空、白杨寨几个街办防汛重点村转了一圈。”张社教怕妻子说他没把油打回来,就掏了30元,硬是将街口卖油泼面的半桶油买了下来,这让李淑娟有些哭笑不得。

  张社教当了街办副主任后,一些朋友安慰李淑娟说,你支持社教工作还是有收获的,社教都当了副主任了。但李淑娟却说,你看社教那样子,迟早都是个农民样,还是一点都没改。记者肖持刚张文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