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国的板凳很舒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10: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WNBA常规赛已经快结束了,中国队的两位女将隋菲菲和苗立杰现在的成绩单如下:隋菲菲一共出战5场,平均每场打4.8分钟,总得分7分;苗立杰稍好,出战了16场,平均每场打7.7分钟,总得分28分,总助攻13次。

  隋菲菲现在的技术统计还不如她在国内打一节比赛。苗立杰恐怕一场就能拿下不止28分。这种比较似乎意义不大,WCBA和WNBA之间也没有可比性,就像你不能随便拿一家中国的

软件公司和微软比一样。联赛之间的差距或许无法相比,但球员选择联赛似乎应该仔细思考。

  很多人喜欢把到国外打球比喻成“留学”,但实际上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到国外打职业联赛不是上学,而是选择一份工作。就像一个人在求职前要了解公司的需要以及自己将来发展的空间等等,这里需要知己知彼的智慧。

  从一个小公司的领导者,突然间变成大公司的小职员,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多见。“宁为鸡头,不当凤尾”,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更多的自主空间或许比在大公司里领着薪水、碌碌无为要好。

  如果隋菲菲和苗立杰纯粹为了在WCBA的间歇期在美国打一份短工,这自然无可厚非。在美国坐了一个赛季的板凳,或许对于她们来说,在篮球技术方面的进步并不会太大,增长的只是阅历而已。巴特尔也在美国打拼了几年,他在篮球技术上的进步小得可怜,增长的只有见识。

  但目前舆论喜欢把球员留洋视为中国篮球发展的重要过程,并且还鼓励很多人早点前往美国。这样就有问题了。那些稍有天赋的年轻球员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前往美国,往往只能在那里把板凳坐穿。一个球员最需要的应该是更多的比赛机会,而不是坐在板凳上等待春天的来临。实际上在很多联赛当中,从一个“铁杆”替补一直奋斗到“顶梁柱”的例子少之又少。

  “能力有多大,责任有多大”,同理能力有多大,就选择多大的舞台。这是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就像中国男篮前段时间惨败后才发现欧洲篮球应该才是学习的对象。差距不大,才有学习的可能,才可能去切实可行地效仿。中、美篮球的巨大差距,决定了一开始就向他们学习无异于盲人摸象,学来学去只能得到人家的局部。

  隋菲菲和苗立杰是有志气的球员,勇气可嘉。但这些不过是个人的选择而已,并不值得推广。包括姚明也一样,他在NBA立足了,很多球员可以把他当作榜样和追赶的目标,但一定要在自己准备充足的情况下才能远渡重洋。

  记住,打职业联赛不是留学,而是工作。要想真正取得进步,应该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不是先到了目的地,然后垂头丧气地往回走。本报记者张健强(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