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余纪“淘金”百年中国电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1日06:30 重庆晚报

  专访背景

  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评选活动”,今年1月在北京正式启动。作为电影界纪念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其评选办法是由组委会聘请大陆具有一定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电影史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共100人组成评选委员会,采

取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一百部值得载入史册的国产名片。重庆西南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系教授余纪,以电影学学者和电影艺术家的双重身份,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惟一应邀担纲参与评选的评委。在7月收到评委会聘书后,经过慎重的思考和斟酌,日前,余纪已把自己的评选结果和评委登记表一并装进一个大信封里,郑重寄往评选活动组委会。专访现场

  8月13日下午,闻讯前往的记者在蓊郁的前西师校园见到了余纪教授。身着T恤休闲装的余纪步履轻健,精力充沛,举手投足间一派儒雅,却也精光影约锋芒含藏。在客厅的沙发上,就着淡茶,余纪和记者纵论起了这次百年无双的评选,以及跌宕沧桑、成就辉煌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标准和个人的标准

  今天周刊:“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评选活动”的评选范围不小吧?

  余纪:是的。自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至2004年间祖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出品的所有故事片、戏曲片、美术片,都是它的评选对象。

  今天周刊:作为评委,有怎样的一个评选程序?

  余纪:其实,我们100个评委在接受评选任务时,就都得到了一份组委会提供的经过初选的220部推荐片目,和一套与之相配的《特供电影碟片》。我们以此为参考,同时也综合考虑推荐片目之外的电影,各自评选出100部名片提交组委会。然后综合起来,根据票数形成百年百部名片。

  今天周刊:你的整个评选过程是怎样的?很反复、很曲折吗?

  余纪:从接到任务到寄出评选结果,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其间选定画圈,排除打叉,用四种不同颜色的笔共选了四次。

  初拿到材料时,我就在推荐片目上毫不犹豫地选定了80部左右的影片,这部分一直没有什么变化,而另外20部左右影片的选择才是反复斟酌,一份片目表被划来划去。比起百年中国电影史产生的众多影片来说,百部名额毕竟有限,取舍就很费思量。比如我老师郑洞天拍的《邻居》很不错,我个人也很喜欢,但综合考虑,放在上世纪80年代的背景下,这部作品并不是最有代表性的,所以最终排除。而像《今天我休息》这样一部“大跃进”时代的主旋律轻喜剧,按理说从艺术价值上讲并不太高,但我反反复复犹豫多时,最终考虑到这部电影曾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而中国电影中喜剧太少,所以终于选入。还有《大决战》,本来在我所选之列,但联系这部电影的诞生时期,和当时世界同类型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等相比,艺术上差距较大,最终又拿下了。

  今天周刊:有什么片子让你在考虑中重新翻看了《特供碟片》的?

  余纪:绝大多数没有重看,因为我几乎都看过,翻看《特供碟片》只是为了几部解放前的未有机会一睹的电影,比如《夜半歌声》。

  今天周刊:你选择这百部名片依据什么标准?你个人化的标准又是什么,能调和在一起吗?

  余纪:首先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其次得有广泛的影响,再次是在电影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我个人的标准是侧重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的考量,这和本次活动的选片标准还是可以融合的。当然,这次我也提醒自己是为大众选片,所以在选择了《黄土地》、《红高粱》之外,我还选择了《刘三姐》这样的影片,姜文曾说他看过18遍,张艺谋也说看了数不清的次数,我自己也看了五六遍,虽然该片在艺术上没有什么突破,但仅因为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就该入选百年百部名片。

  今天周刊:你个人偏好哪类电影?

  余纪:说实在的,真没有,我在电影方面是个彻底的“杂食主义”者,无论是欧洲的还是好莱坞的电影,我都不排斥,无论什么类型的影片,只要做得好就喜欢。我是趣味广,标准严。

  今天周刊:你所选的百部影片中有无和童年的愉悦观赏经验重叠的?

  余纪:有啊,《大闹天宫》、《鸡毛信》都是我小时候看过的,都曾让我如痴如醉,现在来看,其水准仍够得上评选的标准。

  今天周刊:怎么看待自己这次的评委身份?你觉得这个活动意义何在?

  余纪:身为中国电影人,能成为这个权威性评选活动的评委自然是莫大的荣誉,不过也是巨大的责任。人类有个习惯,在“100”、“10”这样的数字上,都要回顾总结,这个活动就是对百年中国电影的成就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遴选经典名片,应该能为中国电影的继往开来产生有益的推动吧。中国电影曾推动抗战胜利

  今天周刊:用一句话来概括百年中国电影你会怎么说?

  余纪:电影是中国20世纪成就最高的艺术门类之一。

  今天周刊: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一种说法是中国电影也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吗?

  余纪:的确如此,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日本人把当时集中在上海的中国民营电影工业几乎全部摧毁,而一些官营的电影工业撤到了重庆。那时的重庆成为了世界的几大文艺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的话剧、电影中心,可谓群星荟萃。在当时国民政府军委会第三厅郭沫若的领导下,整个文艺界比较进步,制作了大量的电影,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都有,到部队、农村去放映,鼓动民众抗战。还有一部分电影人撤到了延安,那个时候拍摄的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就很轰动,极大地推动了抗战热潮。

  今天周刊:电影极大的鼓动作用是否是其它艺术门类无法替代的?

  余纪:当然,应该说中国电影也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中国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文盲遍地,而电影则可以跳过这些障碍,依靠它特有的直观效果在短时期内改变人的观念。比如说,现在发现的早期的科教片,教导大家不喝生水,怎么预防疾病,现在看来,这些现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通过电影融进民众生活是很迅速的。

  今天周刊:你怎么评述中国电影?

  余纪:中国电影是20世纪中国人精神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见证并参与了百年中国历史的进程,为历史提供了可亲可近、可视可听的影像,它在这个过程中也从无到有,从粗糙到成熟,应该说已成为世界电影的一个流派了。电影改革正处在“音障”期

  今天周刊:当下的国产电影有热闹的一面,也有困窘的一面。先谈热闹的一面吧,比如目前国内的两大热门导演冯小刚和张艺谋,有人就认为他们过分商业化的电影带来的是艺术上的滑坡,你怎么看?

  余纪:我认为票房和艺术是不矛盾的,高票房的电影也有很多是好片子啊。当今世界,好的艺术也需要吆喝,在美国一部电影的成本,宣传就占了50%,而且往往提前一年就开始。冯和张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是可喜可贺的,拿冯小刚来说,我认为他非常有才,他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模式,注意,模式不是贬义词,在这里,模式就是风格,世界上所有优秀导演都有自己的模式,中国很多导演就是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今天周刊:同是配合中国电影百年诞辰,崔永元在央视搞了个《电影传奇》,你觉得怎样?

  余纪:我很喜欢《电影传奇》,它唤醒了一代人对电影的美好回忆,给新一代普及了电影的历史知识,让他们了解父辈们的生活。我的老师和电影界很多同仁都很欣赏和感谢小崔的这个节目,这是电影界自己想做而没做的事,倘若做也不一定有他做得好。

  今天周刊:目前,中国第五代导演已是塑为“金身”,在你眼里呢?

  余纪:第五代着实不错,比如不久前顾长卫的《孔雀》就非常好,但若说第五代就代表了当代中国电影那是言过其实,在第五代之前,中国电影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历史传统了。

  今天周刊:再谈谈困窘的一面吧,这几年国人不爱进影院是事实,其中高票价是重要原因。从前几年成都的“5元票价”事件开始,现在又出现了电影半价日,电影在中国放下“高贵”的身价真的已为时不远了?

  余纪:5元票价的发起人赵国庆是我的朋友,前不久去世。我认为他是中国电影改革的闯将,他的这个事件推动了中国电影体制的改革。在市场化的今天,电影走高票价的道路只能是自取灭亡,80元、100元一张的电影票违反了定价原则。在美国,电影票价不超过普通人平均月收入的0.5%。当然,电影票降价问题至今还只是一个开端,后面的路还很长。

  今天周刊:前几年,电影界对美国大片的进入高呼“狼来了”,你怎么看?

  余纪:其实,美国电影不可怕,据我所知,相对于美国电影在其它地区的战绩而言,中国市场的回报并不是很高,主要是中国观众对美国文化的认同度不大。中国人还是希望看到讲自己老百姓的故事。

  今天周刊:你认为目前国产电影整体困顿的病灶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对症下药?

  余纪:主要出在发行这个环节上,目前的现状是中国电影失去了市场,老百姓不看电影了。这需要政府来建立市场,使各种资本进入市场。最好的例子就是《那山那人那狗》,这部刚出来就在国内沉寂的片子,被一日本片商只花8万美元购进,竟在日本赚得了8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电影太不会“做”。当然,电影是一个集文化、娱乐、意识形态于一身的产业,它的改革很难一蹴而就。目前,中国电影正处于改革的“音障”期(超音速飞机进入音速的临界点),一旦迈过这个槛,定会迎来高速发展的。

  (记者联系:66589910)人物背景:

  余纪:1951年生,汉族,重庆市人,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艺术理论专业硕士,西南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重庆市电影学学科带头人。编剧并导演了电影《百万彩票》、《鲁迅之路》、《青苔》等,执导了电视连续剧《文人无行》等。网络编辑:李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