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外贸依存度高企 坚守自由贸易长远得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1日09:09 南方都市报

  社论

  中美纺织品贸易第3轮谈判当地时间17日在美国旧金山结束,由于双方在原则问题上仍存在实质性分歧,所以没有能够达成任何协议。但积极的一面是,双方同意继续就这一问题进行磋商,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问题最终能否解决,人们只能静待双方谈判代表继续努力。不过,三轮谈判失败而仍然不能达成协议,似乎也强化了人们的一种印象,中国的贸易环境,至少在某些方面,与某些国家,似乎有所恶化。

  这种恶化,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贸易总量不断扩大,尤其是有些产品的出口增长超乎寻常,引起贸易伙伴国内部某些行业和群体的反弹。但另一方面,中国贸易环境的恶化,亦与国际大环境有密切关系。近来不少国际主流媒体都在谈论全球化已经陷入低潮,甚至已经失败。这样的论断或许有点仓促,但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确有抬头之势,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似乎也前景难料。

  这种情况值得中国关注。因为,中国经济已经深深地融入全球经济网络中。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增长奇迹,至少有一半来自对外开放,来自对外贸易。从1978年至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55.9倍,年均增长20.72%,远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贸易国。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相当可观。1980年,外贸总额与GDP之比是15%,2004年达到70%左右。外贸出口是GDP增长的主要引擎。

  当然,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也意味着,国际贸易环境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稳定增长,具有关键意义。而这种格局,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从资源利用效率角度看,也无需须强行改变。因而,如何在贸易活动中占据主动地位,就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对于具体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冲突个案,政府相关部门自当理性地灵活应对,以专业化、技术化的手段,合理地保障企业的利益。不过,在这种救火队式应对策略之外,整个企业界及政府相关部门似乎也有理由考虑长远之计。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还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贸易大国,中国是否还需要思考,自己从理念上对整个世界的贸易秩序作出某种贡献,从而在增进中国企业和民众的福利的同时,也增进整个世界的福利?

  换言之,在今天,在很多国家试图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时候,中国作为自由贸易的受益者,有责任起而捍卫自由贸易的原则。中国希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于世界经济秩序亦负有一定责任。而自由贸易,就是一个合理而高效率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经济、贸易大国,有责任坚持这个原则,并呼吁各国坚守这一原则。

  坚守这一原则,合乎中国的长远利益。一个大国需要拥有“软力量”。主张、坚持某些被理论和经验证明较为可取的理念、理想和原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软力量。中国也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整个世界:自由贸易能增进所有贸易伙伴国的利益。

  主张和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将会大幅度改善中国在全球公共空间中的形象,并使中国在国际贸易秩序中更加逼近主导性角色,从而在具体的贸易谈判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一项被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原则,是其主张者的一大谈判筹码。从来,这一筹码都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中国为什么不能考虑掌握这一筹码?

  就具体的利益权衡,也需要中国更有力地主张自由贸易。中国经济的增长固然得依靠内部需求,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总需求仍将主要依靠对外出口。同时,中国在进口方面,也需要更为自由的环境,因为中国需要进口的能源、原材料、高新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当然,自由贸易也最合乎中国消费者——也即所有公众——的利益。

  当然,人们会说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总是会遭遇种种阻力,各国国内政治、社会甚至文化因素,都会阻碍相关国家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人们的常识也会出错。各国决策者都以为,贸易保护主义会给自己带来好处,其实那种政策是损人不利己。

  当然,中国高调主张自由贸易原则,也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中国自身的不少贸易政策,仍然是保护性的。其实,这样的政策,真的合乎公众利益吗?似乎大可反思。哪怕是从国内的角度考虑,中国也需要增加贸易的自由度,调整这些政策。而这样的调整,既能增进国内公众的福利,也能给贸易伙伴国创造更多机会。

  自由贸易在经济学上是正确的,而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总体上也是有利的,那么,中国主张和维护自由贸易,就既能取得道义上的优势,也能得到现实的利益。尽管国际间的关系有其特殊性,但很多事实也证明了,坚持正确的国际贸易原则,最终会给自己带来巨大利益。不管别人怎样做,重要的是,需要记得我们自己的长远利益。

  专栏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