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忆峥嵘岁月抒凌云壮志 韩纵老战士深情忆往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0:22 大华网

  “韩江纵队是革命群众的队伍”

  曾任韩纵二支队队长兼政委林川回忆参与创建抗日游击队的经历

  曾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第二支队长兼政委的老同志林川在87岁高龄之际,仍清晰地记得当年参与创建抗日游击队的经历,仍记得韩江纵队从发起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

就形成了近2000人的队伍。林老说,这便是群众的强大力量,韩纵是在广大群众的深厚基础上形成的,是真正的民族先锋。忆当年,林老感慨无限。1944年9月下旬,中共广东临委书记、东江纵队政委尹林平传达中央的指示,同意潮汕地区党恢复组织活动,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44年12月上旬,时任潮惠南县委书记的林川在普宁梅塘四方园王武同志家,召集潮普惠方面的骨干开会,研究了筹建武装的办法和开展抗日斗争的部署,并决定公开发表游击队成立宣言,提出“抗日民主,反对内战,改善生活”的口号。1945年春,主要由教师和农民党员组成的潮普惠南武装队伍和揭阳武装队伍共300多人,聚集到普宁铁山后的白暮洋村,正式成立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林美南任游击队党代表,王武任大队长,曾广任政委,林川任政治部主任。大队下设两个中队和一个短枪班。会上,大家唱歌欢呼,庆祝抗日游击队的成立,附近群众也前来参加,还送了两头大肥猪,以示祝贺。3月13日,《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宣言》公开发布,阐明了游击队的宗旨、任务和方针,指出:“我们要驱逐敌人,收复家乡,最主要是依靠潮汕人民的民主团结,组织武装和坚决斗争。各抗日党派、各阶层、各种武装部队,必须精诚团结联合一致,对日寇作战”。这一宣言,给乡土沦亡的潮汕人民带来希望,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从此,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成了潮汕地区人民抗战的一面旗帜,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消极抗战,广大人民群众把抗日保家的希望寄托在抗日游击队身上,积极参军参战,使游击队的力量不断加强。在短短三四个月中,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还有相当规模的抗日地下军和秘密游击小组。1945年6月下旬,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林川任第二支队长兼政委。从此,林川领导着成为韩纵主力的二支队,战斗在潮普惠南的平原和山区,英勇地打击日伪军。

  铲除奸细大快人心

  李亮置生死于度外枪决叛徒姚铎

  1944年11月12日下午,随着几声清脆的枪响,在重庆叛变投降国民党、并返回潮汕进行破坏活动的原南委秘书长姚铎终于被潮澄饶敌后游击队队长陈应锐和李亮击毙,使潮梅闽西南党组织避免了一次大破坏,为全面恢复党组织活动和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扫除了障碍。

  由于姚铎曾在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中共潮梅特委和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任过职,对潮梅闽西南党组织的情况很熟悉,并且利用“恢复党的组织活动”的名义行其欺骗伎俩,阴谋将潮梅闽西南党组织一网打尽,因此对准备全面恢复活动的潮梅闽西南党组织,特别是首当其冲的潮汕党组织构成了极端严重的威胁。因此党组织决定清理门户,对姚铎进行处置。

  陈应锐和李亮是在第一次处决姚铎的行动失败后接受了这个光荣而又艰险的任务的。李老还记得,当时接到这个任务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1944年11月12日下午,已打入虎穴作为内应的女共产党员、原中共普宁县副特派员陈德惠根据布置,特意约姚铎前往城外和商业学校看望老同学,并巧妙地让姚铎放松警惕,外出不带手枪和保镖。在进贤门附近处,陈应锐担心姚铎认识李亮,便自己尾随姚铎,李亮则从另一方向包抄。当追至商业学校附近时,陈应锐拔枪击中姚铎虎口,第2枪却卡壳。这时李亮距离姚铎约有百余米,见姚铎负伤狂逃,忙举枪射击,第一枪不中,第二枪也卡壳,接着连续三枪击中姚铎后背,姚铎负伤逃入商业学校。

  李亮赶入学校,听到厨房里拉门闩的轻微声音,只见他一脚猛踹,厨房门和姚铎应声而倒!李亮连开数枪,姚铎身上便溅出鲜血。最后一枪正中要害,从下颔直穿头顶。陈应锐随后赶到,当确定叛徒已死,两勇士才撤离现场。

  但当撤至距离县城1.5公里处的岐河渡口上船时,国民党追兵已至,弹如雨下。陈应锐为掩护李亮而跳上河中沙洲将火力引向自己,不幸多处中弹壮烈牺牲。李亮则跳入水中潜游回沙洲并躲过搜捕,于晚间化险为夷踏上归途。

  “识字班”里涌动的抗日热潮

  高修一老人回忆在潮安农村开展抗日宣传的经过

  青年救亡同志会(后简称青抗会)是在党组织处于秘密状态下领导公开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通过团结广大社会青年,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包括推动地方当局抗日的重要力量。当年曾从事过这一工作的高修一老人想起往事,仍深深感叹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

  高老向记者回忆到,1939年自己接到了一个光荣的任务———往潮安秋浦八角楼,以教书为掩护开展抗日宣传发动群众。于是她便在村中一个小学当义务教员,住在了村里一个退职老保长的家里。老保长家有两个女儿,高老便在她们的房里打了个木板铺,盖了一床没有被单的棉胎。高老还记得,棉胎很厚很暖和,睡下去却不知怎的钻出许多臭虫,四处叮咬,弄得她整晚没睡,第二天才不得不用药物消灭它们。此后高老住在这里才了解了很多事情,知道小学里那些女学生为什么总是迟到早退,因为她们都是家里的劳动力,姑娘们每天都要下田,不是浇水就是施肥,媳妇们则是一日三餐都得由她们做。她们是喜欢上学的,可实际环境总使她们不能专心读书。高老便萌发了把她们组织起来成立姐妹会,并办起识字班吸收多一些没能上学读书的妇女。在取得老保长的支持后,便利用他家里的大厅,拿来两只“船头”灯晚上读书照明用,又找到青抗会平时对外的宣传材料编成课本,刻印几十份,当晚识字班就开课了。

  令高老想不到的是,来识字的除了她的姐妹们,还有她们带来的邻居妇女,有抱着孩子来的,有上了年纪的阿姆带着小凳子来的,热闹非常,满满一大厅比学校更有规模。开课后高老一句一句地念着课本,并把意思也跟她们解释,然后她们便无所顾忌地放开喉咙一句一句地跟着念:血、血、血,中国人民流的血,火、火、火,日本鬼子放的火。时至今日,那黑夜里的一片声音仍不时在高老的耳边想起。高老感慨地说,这是一股抗日的洪流,显示的是人民群众杀敌的力量,而抗日的群众基础也就是在这里初步打下的。(来源:《汕头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