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靶子:“搞科研”的何时不再想“做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7:05 人民网

  评论由头:

  科协主席周光召痛斥官本位 称做官就不要搞科研

  “要搞科研就不要当官,要当官就不要搞科研,当了官就要好好为科研工作者服务,既想当官又想搞科研肯定什么都做不好。”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今天上午和十几名新疆老科

技工作者座谈时,对科技工作者热衷做官的现象进行了痛斥。

  关注点:科学家千万别成了“科学官”

  在西方发达国家,科研机构和行政机关是完全分离的。科研机构实行的是一套和科研紧密联系而和行政无关的等级制度,科研人员的待遇、级别以及科研项目的资金等不和行政级别挂钩,而是由科研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决定的。科研人员对行政决策的发言权并不体现在科研人员要担任什么职务,而是以其“智囊团”的身份做出的论证报告来支持、反对或者修正行政机关的决策。把科研体制隔离于行政体制之外,是保证科研人员能把精力更多地投入于科学研究而不是当官。

  关注点:这是当前科研环境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依赖于保护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制度性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竞争力的落后,实际上是科研环境和科研体制的落后。在目前的科技环境下,“要搞科研就不要当官,要当官就不要搞科研”恐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当官科学家就没有主导权,当了官科学家就没有学术前途,这实在是科技界的一种困境。所以,制度的完善要比道德的指责更为重要。

  关注点:岂止科技工作者热衷做官

  科研人员想当官,和普罗大众想当官是一致的,利益就是一把天然衡量的尺子。如果科研系统的官员们不管辖科研经费的划拨,如果科研人员的生活待遇能够按照科研成果的实际进行落实,如果当温总理请袁隆平院士先上车不再成为新闻,那么,我想,又有几个科技工作者会那么热衷于做官呢?

  关注点:错不在科研人员,而在于“官”、“研”不分家的科研体制

  在现行的科研体制内,科研管理“人治”化,课题申请靠职称、依关系,凭官位;学术争论以资历、名望为标准;课题成果评价凭面子,相互吹捧;科研经费、福利待遇向科研行政人员倾斜;科研资源与“官位”紧密相连,“官”“研”一体化,以致形成了干好不如“官”好,干好不如“偷巧”的圈内氛围。在这样的体制和氛围内,要求科研人员坐冷板凳、刻苦钻研,无疑于挤牛奶不给牛草,只会打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由此,出现大面积的学术浮躁,“大量科研工作者千方百计要混个官当当”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编辑点题:

  “搞科研就不要做官,做官就不要搞科研,”这句话表达了科协主席对目前科研人员“官本位”思想的痛恨和希望。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科研工作者热衷于做官呢?科技工作者队伍中“官本位”思想大行其道的主要根源在哪里?科协主席的这一声痛斥,能把他们头脑中的“官本位”思想横扫得无影无踪吗?如何树立起科技工作者心中的科技规律本位抑或其他?各位尊敬的网友,您对此有何看法或建议,欢迎写下留言。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