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交通文明”该是怎样的文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00:17 新京报

  有这样两个新闻,让我们重新思考“交通文明”这个老话题。

  一个是,在“北京市交通秩序环境集中整治”全面铺开后,仅海淀一个地方,两个半小时就处理行人、非机动车违章2000余起。

  另一个是,8月19日首批71万多份交通违章告知书开始邮寄,昨天,到崇文、宣武交

通支队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人比过去增加5倍以上。

  第一个新闻以数字告诉人们,现在的违章现象已经到了怎样严重的程度,如果这样的现象再不制止,“交通文明”的目标将永远是海市蜃楼。

  第二个新闻,5倍于往日的违章处理人数,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说明,“违法告知”的作用巨大,而在此前要不要这样做还引起过争议,现在的事实表明,的确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违法,而告知显然应当成为执法者的一项重要义务。

  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这无疑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在马路上,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绝大多数从发达国家回来的人,会有这样的感受:那里的人特别遵守交通规则,无论是在深夜,还是在远郊,即使没有警察,但只要有红绿灯,人们都会十分自觉地按“灯”行事。而在我们这里,车辆闯红灯似乎成了家常便饭,而即使是在警察的眼皮底下,行人也会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

  人们为什么缺少交通文明?从根本上说,是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出现在马路上的人,彼此基本上是陌生的,而人们常常在熟人社会中,才能表现出应有的宽容、理解和文明,而一旦进入陌生人社会,这些优点容易被自我淡忘:“反正谁也不认识我,违章也没有什么”。

  在熟人社会,道德自律往往容易发挥作用,约束人的行动,直到变成一种自觉。而在陌生人社会,在道德约束还没有成为一种自觉时,规则就应该及时发挥作用。

  但在很长一段时期,机动车违章成为主要的纠正对象,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章因为执法难而被忽视。规则被打了折扣,所以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违章愈演愈烈,反过来刺激了机动车司机的心理失衡,形成“不管别人违章凭啥管我”的恶性循环。

  北京市“交通秩序环境集中整治”是想表达“严格执法”的愿望,本报开展相关征文活动,意在搭建一个“声音广潮,鼓励对此畅所欲言。

  不过正如有人提出的,这种整治不应该有截止时间,不应只是一种“运动式”的执法,而应是一种常态执法,严格执法不仅仅在这40天。

  而作为交通文明的另一个部分,文明执法也应在这次活动中体现出来。当机动车违章人收到违章通知书,他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威严,也同时能体会到执法者提醒的善意。对违章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哪怕只是简单的处罚,可能要花费比纠正机动车违章更多的精力,但仍然要体现出对违章者的尊重。

  还有,要对城市交通设施的文明程度进行复核。有些行人违章是因为交通设施不完善,片面考虑了机动车的效率而忽视了行人的权益造成的。在许多国家,大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是自动装置,中小路口有指示先行或后行的交通牌,居民区有专门设置的路障,以督促司机开慢车。在学校、幼儿园或孩子集中的地区,路牌上会印有小孩的图案,在自然保护区则有印有动物的路牌,提醒司机注意。所以,该在哪里架设过街天桥,该在哪里建设地下通道,都要多听听所在区域的居民的意见,要保证通行的效率,也要保障弱势者的公平。

  现代城市中的马路,已经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移的通道,也是文明程度的检验常只有道德和规则并重,效率和公平兼顾,才能体现真正的交通文明。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