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的队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08:05 成都日报

  因为有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才赢得老百姓的认可

  正因为他们践行着政府“为民服务”的承诺,才换来成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获奖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6位获奖者走到“台前”,娓娓道出一个个“幕后”故事。获奖者朴实的言语、真挚的感情引起了在场200

0余名听众以及电视观众的强烈反响。

  “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代表着全市公务员和基层干部队伍,而在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群体,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正是他们的勤恳工作,才换来了成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巨大变化。

  他们能干能站能算

  这两天,当我们走近这支平凡的公务员和基层干部队伍,以及他们的平凡生活时,他们的行为和言语感染了我们。

  “95%”,不仅是对政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肯定,也折射出群众对我市公务员、干部队伍的总体认可。

  8月23日下午4时20分,编号为CD—032的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前台工作人员谭莉萍,面带微笑地接过一位咨询者的证件,为他办理专利申请的相关事宜,这是谭莉萍今天接到的第26份业务。每天,谭莉萍和她的同事们——市政务服务中心的150余名工作人员都在重复地受理着各类业务。据统计,从今年1月—7月,他们受理的业务总量约为9万多件。

  “每天重复相同的服务工作:接过手续、电脑审查办理、装订回复……你会不会感到枯燥?”“在窗口行业工作,我们不仅仅代表的是自己,更大程度上是践行着政府‘为民服务’的承诺,因此我们不枯燥。”谭莉萍一边熟练地操作着电脑,一边恳切地回答。

  “成都的公务员和基层干部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我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规范化服务,同时还有他们认真、高效的办事态度。”一位外地来蓉投资的被调查者如是评价成都公务员和基层干部队伍。据“2004年度投资软环境调查测评”结果显示:76.8%的被调查者对我市过去一年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持肯定态度,36.1%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市投资软环境总体水平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于前列……在一串串数据背后,凝聚着的就是我市整个公务员、干部队伍的辛勤付出。

  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共有包括市工商局、市园林局、市科技局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的43个服务窗口,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中心是我市43个政府职能部门公务员、干部队伍的“缩影”。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共收到市民反馈的“服务意见反馈卡”400余份,其中对中心服务表示满意的比例达95%。“95%”这个数字,并不仅仅是对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肯定,同时它也折射出群众对我市公务员、干部队伍群体的总体认可。

  每天忙着这些寻常事

  每天,在我市不同工作岗位的公务员、基层干部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为成都的发展努力工作。

  人物一交通“雕塑”吴刚

  语录:热爱这份职业,日晒雨淋就不那么重要了

  给出标准的前、后车辆禁行手势,转身,再示意左、右方向车辆顺利通行,五分钟里,转身40余次指挥着来往数百辆车……昨日下午5时许,温江区光华大道路口的车流开始逐渐增大,温江区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交警吴刚像往常一样,站在路中央位置维持交通秩序,标准的指挥手势始终如一地在“舞动”。走近他,才发现这位交通“雕塑”的额头、颈部满是豆大的汗珠,制服也已被汗水渗透。

  “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份‘日晒雨淋’的职业?”

  对于记者的提问,吴刚一脸坦然:“每份工作都得有人去做,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得对它投入十二分的热情。我们队伍里还有很多‘巾帼英雄’呢!热爱这份职业,日晒雨淋自然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人物二财务“主管”卫本斌

  语录:爱岗就要敬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的

  卫本斌是市科技局投融资与条件财务处主任科员,做事雷厉风行,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昨日上午10时,卫本斌和往常一样,埋头审核一大堆财务票据。在他的办公桌上,各类需要即日递交、处理的文件分门别类地排放着。工作中,卫本斌不仅负责局内财务管理业务,同时还负责职工社保事务、住房公积金等“内务”。

  “才来这里工作时,我刚20岁,现在不知不觉都34岁了!”

  14年里,卫本斌因为工作繁忙放弃了历年来所有的公休假期,因为工作需求辅修了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对自己的这些付出,你有什么感想?”“爱岗就要敬业,这些都是应该的。”谈话间,卫本斌的表情显得云淡风轻。

  人物特写

  章玉贵、廖正华的一天

  不能放过每条招商信息

  采访时间:8月23日下午

  人物:章玉贵,彭州市政务服务中心项目部部长,33岁

  8月23日

  中午12点章玉贵和往常一样,在彭州市政务中心附近的一家餐馆吃工作餐。一碗面条下肚后,他回到办公室,浏览了一下当天的报纸。下午1点,章玉贵坐到电脑前,继续收集该市对外经济合作局有关负责人所需的外出考察的信息。他收集的信息一是企业类;二是综合类,包括具体项目及项目涉及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企业概况等情况。

  一边工作,他一边和记者聊起自己的工作。“其实我觉得采访我不合适,我们项目部有6个人,大家都很辛苦,他们比我做得更好。”章玉贵扶了扶750度的深度近视眼镜。看着他朴素的形象,如果走在大街上谁能认出他是一个招商干部。“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有100个信息需要收集,就有100个信息需要反馈,不能放过每一条。”章玉贵的领导、彭州市对外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周强告诉记者,“他工作兢兢业业,能力很强,有一次,一个公司准备到我市投资,需要了解我市的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章玉贵花了两三个月收集有关情况,并制作了彭州市的投资指南。我希望他多注意身体。”

  下午3点章玉贵接到通济镇打来的电话,说是有个签约项目马上要举行签约仪式,需要询问相关的准备工作。“很简单的,你们要准备好需要签约的文件还有相关材料。签约的地点选好没有?有没有邀请有关领导参加?这样,我给你说……”通话时,章玉贵的右手还在翻阅着一些文件……

  下午4点章玉贵给一个镇收集企业信息。收集、整理、打印、传真,仅用了14分钟。“习惯了。彭州市政务中心项目部刚成立不久,很多事情需要熟悉,领导要求高。所以我们周六、周日经常加班。”

  “每天的工作都是这样,接电话,查信息,接待客人。”章玉贵说。一直到下午5点,他都坐在办公室电脑桌前收集信息。

  傍晚7点章玉贵和同事一起参加了政务中心临时的会议,他接到的任务是,为即将召开的全市项目工作会准备相关材料。

  晚上9点会议结束。章玉贵骑着自行车回到家,女儿听到他的声音,蹦蹦跳跳地扑到他怀里抱怨说:“你好久没有陪我玩了。”

  8月24日上午

  早上8点50分章玉贵和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按照安排,他开始整理、收集有关项目信息。

  上午10点章玉贵接待了两位来洽谈旅游项目的投资商。同一个项目,投资商一个来自都江堰,一个来自什邡。章玉贵和另外两个同事向客人介绍了彭州的投资优惠政策和项目的有关情况。投资商希望章玉贵向市里汇报,专门为他们的投资项目出个批文。

  “由于项目很特殊,投资较大,对方采取投融资形式。由于担心可信度,我们向客人询问了项目的资金来源,管理资金的方式,土地怎么解决,项目怎么运作,项目投资回报等情况。但具体的细节我不能给你透露。”他告诉记者。

  “我们领导、彭州市对外经济合作局局长周萍有句话说得很好:谈100个项目,最后有两个成功,就很成功了。但我们不能放过每一条信息。今年1—7月,我市共引进内资项目88个,其中新建项目63个,续建项目21个,改扩建项目4个;到位资金共计73266万元,完成我市年初下达目标任务数的56%,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6%。一想到这些成绩中有我和同事的努力,再累也觉得很值得。”章玉贵说。

  有困难就找我廖大姐

  采访时间:8月23日下午

  人物:廖正华,49岁,成华区府青街道办事处八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兼社区计生专干

  下午3点记者来到八里庄社区居委会。居委会办公场所是三间简陋的小屋,社区居委会有6个工作人员。廖正华还在街道办事处开会。辗转到街道办事处,记者终于找到了她。在回社区居委会的路上,街边杂货店的老板看见廖正华推着电瓶车经过,热情地招呼着她进屋里坐。当老板看见记者在一旁,马上不说话了,只是一个劲地盯着他们的社区居委会书记看。记者回避后,老板立即和廖正华攀谈起来。

  下午3点20分廖正华刚回到办公室,板凳还未坐热,一位流动人口协管员找上了门,希望廖正华能为他提供社区小组长的电话。廖正华打开资料柜,很熟悉地按目录找出这位协管员所需要的小组长联系方式。“这里有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的各种登记信息和资料,很多居民资料是我自己收集整理的。”她说。

  下午5点刚刚从社区居民家回来的社区代理主任陈正蓉,在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又出去为社区黄婆婆办低保。刚接社区工作的时候,陈正蓉觉得很多事情都很琐碎。“现在不一样了,我喜欢这份工作。要想在社区发财,趁早离开。”陈正蓉说。

  下午5点30分一个黑黑的、抱着篮球的小伙子来到廖正华办公室正对着居委会小门的窗前,“廖大姐,我领个东西。”领什么东西?廖正华递给他几盒计生用品,还发放了几期《成华报》给他,之后对他说:“有困难找我廖大姐。”小伙子看见有记者在有些害羞,接完东西就赶忙跑开了。

  下午6点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陆续下班走了。廖正华还在办公室里整理记录,她习惯性地比别人晚下班一小时。半个小时后,一个约二十七、八的女子走到居委会门前,小声地叫着“廖大姐”,两个人支支吾吾地说了半天。记者后来才知道,这位女子是来找廖正华询问生育事情的。

  傍晚7点10分廖正华回到她那个不到20平方米的家中。房间很小,东西一层层往上堆,儿子和她的照片很显眼地贴在镜子上。她儿子叫谭文知,在武警水电3总队11支队当兵。平时,家里只有廖正华一个人。隔壁邻居过来寒暄说,这周才见到她第一面。

  匆匆吃过晚饭,已经是8点,廖正华又开始工作了,只见她两只手提着自缝的大布口袋,一边装着计生用品,一边装着计生法规资料和报纸,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发送到家家户户。

  晚11点30分廖正华发完计生用品和资料,回到小区。守门大爷习以为常地替她开了门。大爷说,从她搬到这个小区来住以后,经常在这个时间替她多开一次门。

  8月24日

  早上8点廖正华赶到居委会。半个小时后,她同居委会的其他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开碰头会,总结昨天的工作情况,安排当天的新工作。

  早上9点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陆陆续续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穿行在各家各户之间。一个上午,廖正华辗转在居民二组、市建一公司宿舍、食品公司宿舍、机械厂宿舍、居民五组。居民们看到廖大姐,围过来,说得最多的就是,“廖大姐,帮我找个工作嘛。”

  中午12点30分廖正华才在府青街道办事处的食堂吃上午饭。

  记者感言:经过一天的跟踪采访,记者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就是这样在日复一日中重复着相同的事情。他们,也是建设成都的英雄。

  本组稿件由实习记者陈伟缪琴摄影张全能王熙维(来源:成都日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