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日民意依然理性 两国关系仍可进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09:19 南方都市报

  社论

  前日,在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日本“言论NPO”组织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举办的“北京·东京论坛”上,中日双方共同发布了在中日两国同步进行的中日关系民意调查结果。此次民意调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两国民众对彼此关系的态度与认知,以及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也为两国如何处理今后的交往,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依据。

  在现代社会中,民意是了解政治走向的晴雨表,也是政府制定内外决策的重要参照。从这次民意调查的情况看,与人们的想象有出入的是,在两国关系持续紧张走冷的背景下,两国民众对彼此关系的认识与定位,还能保持相当的理性。比如,双方被调查者大多认同两国关系对彼此的重要性;在中日经济关系问题上,65%的中方被调查者认为两国经贸往来是共同受益;而对于地区事务,中国民众支持两国合作的比例,同样超过了不支持者;另外,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日本精英阶层持反对参拜者超过了半数,而持强硬态度的日本民众只有三成。

  当然,不令人乐观的民意表现也不可视而不见。两国民众彼此间的厌憎情绪在增长,对彼此国家的印象“不好”的比例在上升,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多数人表示悲观和迷茫。更关键的是,对造成目前中日关系“不好”局面的原因和责任,两国民众均不认为己方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客观来说,中日之间今天形成这样有着明显落差的民意格局,有其必然性。其中的主要背景,就是随着近些年来中国重新经历新一轮文明复兴,日本对自己未来走向及在人类政治生态系统中应扮演的角色,也开始有不同于以往的思考。两者同时出现在东亚与世界政治格局中,难免就因为对彼此意图的疑虑和心理上的不适,而产生现实的碰撞。这种碰撞并非历史原因造成的,也不仅仅是误解导致的,有着必然的结构性矛盾,无法求得迅速的解决,而应当确保受到控制而等待两国关系的结构发生变化。

  事实上,正如这次民意调查所显现的那样,两国民众并不希望中日关系继续恶化,亚洲两个大国如果成为“敌人”,于人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对于中日双方来说,避免中日民意及中日关系进一步向恶化的方向发展,两国的政治家、学者、商业阶层与芸芸大众,应负起各自的责任。

  首先,还是有必要将日本的右翼势力与一般日本民众区分开来,塑造有利于抑制中日关系恶化的民意。应该看到,不愿意中日友好,一味破坏中日关系,竭力把日本往以往军国主义老路上牵引的势力,目前在日本国内仍不占主流。对这部分右翼保守势力,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世界应保持高度警惕。而对作为大多数的日本民众,应该看到他们基本的偏向——在容易受到右翼观点影响的同时,对于历史客观、民主社会与和平关系,仍然是以理性为底色。一个和缓沟通而不是激化情绪的两国民间交流特色,将能够有效地争取到日本民众。

  为避免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还应大力拓展两国关系的共同面,以共同性超越歧见。对未来中日关系来说,继续加大经济合作力度,将两国经济融为一体,以及在东亚地区事务上加强合作,非常重要。只要中日双方本着“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既尊重利益,也尊重真理;既尊重历史,也尊重未来”的精神,开展有益的讨论,当双方的合作领域拓宽、合作程度加深的时候,两国在某些局部的互利互信,也会加深,就会对一些分歧,起到一定程度的牵制。

  还应该看到,在构造中日关系及引导民意方面,两国媒体所起的作用极其重大。媒体是渲染对立,还是客观报道、理性疏导,往往直接主导着两国民众的情绪培养——日方80%以上的民众和精英阶层乃是依靠本国的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了解中国的消息。因此,比之官方的态度,媒体的声音,事实上更能成为民众的意见领袖。媒体声音的理性客观与建设,应当成为两国民众重新走向接近的开始与桥梁。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