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湖南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15:14 人民网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致力于以工业化理念和产业化思路,集中打造湖南农业新优势,把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切实加强领导,综合运筹各项措施,全省上下广泛形成共识,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以及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呈现出快速推进的好势头。一是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增长较快。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3900万亩,约占全省农作物面积的三分之一,无公害生猪2900万头,占全省出栏生猪数的五分之二;产品认证由2003
年不到200个,发展到目前的105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870个,产品实物总量600多万吨,年销售额310多亿元;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80多家,绿色、有机食品标志产品180个,年生产总量86.4万吨,年销售额32.77亿元。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改善。根据例行监测结果,2004年,我省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为11.3%,比2001年下降了54.5个百分点;水果、茶叶农药残留,分别比2001年下降了5.0个百分点和47.5个百分点,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为0.4%,比2001年下降了26.7个百分点;近两年全省没有发生一起因农产品质量引起的重大中毒事件。三是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伴随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培育了“金健”米、“兰岭”茶等一批名牌产品,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如大米市场已从传统的广东市场扩大到上海、北京等地;柑桔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1年的不足10%上升到18%,黄花菜、百合、湘莲等特色产品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销粤生猪已占广东市场的40%以上。同时,国际市场的出口量也稳步增长,今年1-5月农产品出口与去年同比增长24.1%,产品销售市场已由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日本等市场扩大到欧盟、东欧、美国等市场。四是培育了农业优势产业。我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开发,紧紧围绕水稻、油菜、茶叶、柑桔、特色蔬菜、生猪、水产品等10大优势产业,集成和推广了一系列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配套综合技术,实行从环境-种养-收获-贮运-加工的全程质量监管,强化了企业与基地对接,推动了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优势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五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过程中,一大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得到大力推广,农业的科技含量迅速提高,降低了农民的市场风险、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综合效益不断提升。近两年来,全省共推广水果套袋果袋5亿多个,提质增效达3亿多元;推广无公害优质稻5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7亿多元。临澧县开发40万亩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2004年实现增效1.2亿多元,每亩为农民多增收310多元。

  我省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和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之所以出现这么好的形势,主要是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科技进步规律大力引导和服务的结果。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列入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在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杨正午、省长周伯华都要就加快打造我省无公害绿色优势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行部署。去年,省委省政府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列入为民办8件实事的重要考核内容,今年又颁布了《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并于8月1日起实施;同时,逐步加大了对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省财政在2003年新增投入500万元的基础上,去年新增800万元,今年又新增加1500万元。在省财政的带动下、市县两级财政去年也增加了1000多万元用于认定认证和检测体系建设。省人大从2003年起在全省开展“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把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督促检查。省政协每年都要就这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建议意见。在加强领导、政府推动上,我们主要是从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夯实基础、分类指导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精心组织,合力推进。

  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农民、加工流通企业和广大消费者乃至影响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精心组织、整合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在推进中,主要是形成了三大合力。一是农业厅系统内部形成合力。我厅成立了以余英生厅长为组长、分管副厅长为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厅市场信息处,进行全面组织和协调。组建了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职能整合,实行了统一归口管理。建立了“综合调度,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由厅市场信息处牵头,整合厅法规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省农业环保站、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有关业务处室等责任单位的力量,协同共管,既分工又合作,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制定了《湖南省农业厅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厅和厅直11个单位的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建立了考核制度,成立了由厅监察室、办公室、人事、计财处为成员单位的考核办公室。通过整合力量、协调分工、统一认证、齐抓共管,我省在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开发上形成了整体合力。二是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了支持合力。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牵涉到许多部门和环节,需要部门紧密配合,形成部门支持合力。2003年以来,我省由省人大、省政府出面组织20多个部门开展了“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在实施中,省农业厅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加强了与发改委、财政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在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的资金投入、技术措施、基础建设、规范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公安厅、商务厅、工商局、质检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是全省上下联动形成了推动合力。各市州县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财政、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考核目标,逐级签订责任状,并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许多市州县还出台系列的奖励政策,规定凡获得国家A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每个产品奖励2万元,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企业,每个产品奖励1万元。同时,各级严格抓好督查督办,建立了“月调度、季督查”制度,去年,我厅先后4次派出督查组对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尤其是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薄弱环节进行现场督办,省农业厅先后向各市州分管农业的主要领导、农业和畜牧水产局长发出56份厅长督办函,限时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创新机制,产业化推进。

  按照产业化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了“以产品品牌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原料基地为依托、以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化机制,推进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标识化流通和质量可追溯的一体化经营。一是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是加快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级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搞好优质服务,积极引导企业进入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的行业。省里出台了鼓励企业参与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特别是明确了14家龙头企业为全省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的试点企业,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向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品开发、精深加工的方向延伸;农业部门切实搞好技术与认证方面的服务,指导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帮助企业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生产档案,将严格的全程质量监控要求落实到基地、农户。通过14个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农业部门的服务,目前已有70多家国家和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入了开发行列。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基地是产品开发的基础。我们要求现有标准化示范区、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农产品出口基地等,都要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国家标准建设,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原则上都要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同时,我们加强了基地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采取签订购销合同、开展股份合作、租赁土地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依托龙头企业,通过组建协会,把政府职能部门、技术推广单位、加工企业与农户联系起来,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投入品配送、统一订单收购服务,基地建立农业投入品经营档案、农田生产档案和企业生产档案。我厅重点抓了一批示范点和示范区,尤其是长沙县金井茶厂全程质量监控试点,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了基地条件、生产技术规程、投入品使用、鲜叶采摘、加工生产、包装及产品质量等一整套完整的企业标准,在县内建生产基地15000亩,在慈利等县跨地域合作建立基地16000亩,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投入品配送、档案化管理、微机质量追踪,在基地建立质量监测点,每个点确定了3-5名质量监管员,专职进行全程质量监控;组建了茶叶协会,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经营,对茶农合同执行、收购鲜叶质量、田间档案建设、茶园管理等情况进行“五星”评星,并将评定情况与收购价格密切挂钩,对“五星”守信户,收购价格上浮5-10%,对“三星”以下户,收购价格下浮5-10%,并帮助进行限期整改。通过完善一系列的措施,金井茶厂的试点成效非常明显,加工产值由2003年的3300万元上升到去年的5100万元,利税由300万元上升到500多万元,茶叶已出口到欧盟、美国等市场。三是创新营销机制。市场是产品开发的原动力。为了让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开展了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商业企业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专店、专区或专柜,通过市场来拉动产品开发。在认真组织无公害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的同时,一直积极支持红星实业总公司举办以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为主参加的农博会,尤其是去年,长沙红星实业总公司投资1.8亿元,在长沙建立了9.8万平方米的绿色食品贸易试点市场,从而带动并加快了蔬菜、水果、茶叶、稻米、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认证。四是创新监管机制。在监管机制创新方面,我们重点抓了湘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示范县建设。近年来,湘阴县围绕优质水稻、茶叶、特色蔬菜三大优势产业开发,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追踪档案、质量保障体系和控制管理制度等,全面推广普及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按照农产品从基地到市场全程质量监控的要求,建立了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为技术支撑,全县13个基地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质检机构、农产品市场监测点为基础,每个监测点配备2-3名监管员形成覆盖全县的质量监督网络,对基地环境、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加工企业生产过程和出厂产品实行全面质量跟踪监督检测。为了保证监管工作有效进行,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考核责任制,加强了督查督办。由于安全监控措施得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全县6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出口首次突破4000万美元。

  三、夯实基础,整体推进。

  近几年来,我们致力于夯实开发的基础,在产地认定、建立机构、体系建设、健全制度等方面整体推进。一是产地认定的整体推进。产地环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产品认证是市场准入的前提。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地认定单靠企业、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难以实施的,必须强化政府推动作用,依靠政府牵头、整体推动。近年来,我们以基地县为重点,选择农业生态环境良好、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29个种植业重点县和31个养殖业重点县,采取“政府推动、统一组织、集中申报、整体推进”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推进蔬菜、水稻、茶叶、生猪、水产品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通过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29个种植业整体认定县共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830万亩,占全省总认定面积的64%。我省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并确定全省无公害农产品适宜生产区和改良生产区。二是“三位一体”认证的整体推进。过去我省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管理存在着行业分管、部门分管,条块分割,不利于工作的开展。2003年,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省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把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归口质量安全中心管理,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体制。各市州县农业主管部门也明确了“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机构,形成了全省上下对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方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降低了认证成本。三是体系建设的整体推进。体系建设是基础,是保障。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了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管理三大体系建设。质量标准体系方面,成立了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湖南省2004-2007年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规划》,加强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清理工作,共制修订176项,审查发布58项,清理530多项,初步形成了与国标、行标配套的地方标准体系。建立60多个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示范区,示范面积400多万亩,今年又明确了全省要在去年基础上新建15个万亩(头)无公害、5个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抓好蔬菜、水稻、茶叶、水果、生猪、水产品6大类20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争创建省级、市级标准化综合示范区100个,各县市至少抓好1个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检验检测体系方面,制定了《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整合组建了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省畜禽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已有12个市州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0个市州建立了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30多个县市建立了检测机构,在200多个市场和基地建立了监测网点,建立了196个农药残留速测点,重点开展了蔬菜、生猪等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今后三年内,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省级农产品、畜禽水产品质量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和完善14个市(州)、108个县的农产品质检中心,省财政每年安排600-1000万元用于检测体系建设。认证管理体系方面,按照省、市、县都有认证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的目标,重点抓了认证检查员、监督管理员队伍建设,全省已培训认证认定技术人员2千人次。四是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着重抓了信息报送、产品标识、追溯承诺、责任追究等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报送制度,主要是定期对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并按要求报送;农产品分级包装和产品、产地标识制度,主要是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经营者;追溯承诺制度,主要是在做好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的前提下,推行农产品标识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推行“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屠宰厂与养殖场”的对接与互认,强化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强化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四、分类指导,层次推进。

  湖南农产品资源丰富,各地自然禀赋、气候条件不尽相同,农业优势也就各有千秋。所以,我们在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上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次依次推进。一是布局上分层次推进。充分考虑各地的不同条件因素,实施科学布局,分地区、分区域打造农业优势。近几年来,我们确定了在山区和大型水库库区等生态条件优良的地区以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为主,洞庭湖区和丘陵区以大宗优势农产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为主,城市郊区以发展无公害蔬菜为重点。由于加强了生产布局,我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做到了有的放矢,各有侧重,健康有序。二是品类开发分层次推进。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目的,说到底就是要打造湖南农业的新优势,提升大宗优势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湖南粮、棉、油、茶、柑桔、蔬菜、肉食、淡水产品在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国内都有一定的市场基础。这些年来,我们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在品类开发上各有侧重:对于蔬菜、生猪、禽、蛋、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我们坚持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为主,以满足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消费需求;对于大米、油菜、柑桔、特色蔬菜、草食动物等优势产业,坚持以发展绿色食品为主,扩大外销和出口;对于茶油、茶叶和一些地方特色产品等,坚持以发展有机食品为主,努力扩大出口创汇,比如兰岭茶叶,产地环境优良,又有精深加工的基础,我们重点支持兰岭茶厂开发高档有机茶,兰岭有机茶品牌效益日益凸现,出口创汇额逐年提高。三是根据产品开发的组织化程度分层次推进。在指导开发无公害绿色食品时,我们十分注重量体裁衣,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产品开发的组织化程度,来确定开发方向。对于一些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以生产大宗农产品为主要产品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企业,指导它们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对于一些面向国内外市场、以加工产品为主、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指导它们以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为主;对于一些有资源和特色的优势产品、以针对国外市场有需求而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则指导他们以开发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为主,提升产品优势,抢占国际市场。由于注重分层次推进,目前我省在发展茶叶、大米、柑桔、特色蔬菜等绿色、有机食品产品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突破,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我省的优质绿茶发展,就是依托绿色食品开发来打造优势品牌的典型。20世纪90年代初,茶叶面积曾突破100万亩,产品畅销国内外。由于农药残留超标等质量问题,90年代末几乎退出了国际市场,从98年开始我省狠抓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技术,全省认证绿色、有机品牌10余个,产品50多个,逐步打造了湖南高档出口绿茶品牌,优质绿茶出口逐年增加,2004年湖南茶叶的出口量由2002年的全国第7位上升到第3位。

  总的来说,近些年来,我们在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离农业部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与兄弟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开发,使湖南的产品优势、农业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2005年8月17日

  作者:湖南省农业厅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