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周宏春: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会影响GDP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7日14:22 人民网

  编者按

  2005年7月20日16:0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室主任、研究员周宏春教授做客强国论坛,就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话题与网友交流。

  嘉宾简介

  周宏春,江苏省建湖县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研究员,博士。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86年获地质科学院水文工程学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地质系,获博士学位。先后到日本、美国参加中国环境问题和污染防治培训和研讨。

  参与《中国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的编写。1997-2000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从事研究,2000年至今,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从事研究,研究领域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作节约型典范

  [yayahong]:谈节约,首先应该教会老百姓怎么监督政府官员的浪费行为!因为政府各行政职能部门才是浪费大户!俗话说:“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百姓花的都是自己的钱,根本不用政府来提倡节约。除非是太绝望,不想活了。那些新闻和身边看到的巨大浪费现象,无一不是花的纳税人的钱。

  【周宏春】:这个问题是这样的。节约型社会首先要政府带头,一方面本身在节约各种资源、资金及各种公共资源方面应该起带头作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创造一个制度环境,让市场按照节约型方式发展,这两个方面是不可获缺的。前一个方面大家谈得比较多,我在网上也看到很多网友提出很好的想法和建议,政府确实是一个花纳税人钱的公共机构,但是它也是负责公平发展、地区协调、需要资金投入的一个机构。现在政府机构已经提出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问题,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前一阶段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也专门介绍了有关节能、节约其他资源的规划。前一阶段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了一个文件,主要是讲政府带头节约的问题。大家的想法非常好,但是我想,让政府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作一个节约的典范,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个人感觉,中央政府在节约方面做得比一些地方还是要更好一些,这实际上是需要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作一个节约型典范。

  [愚林]:能否介绍一下我国目前制订的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关于循环经济立法的薄弱环节是什么?

  【周宏春】:这是两个大的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问题,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立法的研究情况和计划,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首先是我国没有循环经济方面的立法,跟它有关的有几个,比如经济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资源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类似的相关法律还有一些,但总体上看,整体的思路和内容并不完整,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

  在国外经常介绍的情况是德国和日本,日本是讲建设循环型社会,它的立法体系是既有环境保护法,也有循环型社会建设促进法,这是一个基本法,下面还有两个综合法:资源综合利用法和废弃物回收法,此外还有专门的禁毒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利用法、爆炸材料循环利用法,当然,还有绿色采购法。我们的法律还没有这么完整的体系。更重要的是,有些法律的内容还没有很好地协调,比如法律之间有一些交叉规定。另外,法律中的一些概念、理念都有了,但是可操作性稍微差一点,在执行中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研究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中国的现实,特别是满足需求,尽量能做到可操作,明确不同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以及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对废弃物如何处理等原则性的东西都要提出。

  政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经济上看,主要是有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中国的激励经济政策主要是优惠政策,最主要的是1996年国务院出台的36号关于资源地方的优惠政策,2003年修改了1996年的目录,现在我参与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修订的新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这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矿产开采中的资源综合利用,第二是废气、废渣、废水的综合回收利用,第三是排放物的综合利用问题。还有是废旧电池、家电回收利用问题,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问题,国家都有专门的政策。应该说,我们对这些资源综合利用都给予了优惠,在税收上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也有一些减免政策。我们说的法律实际上是准入标准和法律限制的内容,产品标识等等,这些都是政策,总体来说,中国有比较多的政策。发改委也要制定其他的政策,通过政策来激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夜里挑灯~]:请问嘉宾:你在研究节约或者节能型社会时,是参考国外的经验还是中国的传统经验?为什么?

  【周宏春】:这两个方面都有。所谓参考国外的经验,我们现在面临的国际大趋势就是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这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国际上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成功经验。比如国外第一次节能的提出是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后,它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冲击,因此西方国家才提出节约能源的问题,这个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我国现在已经购买的石油占使用石油总量的比例是40%多,去年用了200多亿美元的外汇。所以怎样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提高我们资源运用的效率,这就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于中国的传统经验,中国人是讲究节俭的,这点毫无疑问,但是中国社会还没有工业化经验,需求主要是在人的生活层次。比如前一段时间我们看《康熙王朝》,剧中减少征税,实际上也是考虑到节约的问题,减少劳民伤财的不必要的活动,这也是国家治理上可借鉴的经验。当然,这种理念是2000多年前就有了,发改委马凯主任也曾讲到荀子讲的相关道理,实际这也是国人的传统。我想,我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提倡的,也需要发扬光大。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并不会影响GDP增长

  [新青年啊]:请问嘉宾,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会不会影响GDP,影响人民的收入?

  【周宏春】: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出发点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一体化,节约型社会的本意是,在不影响全国人民适度消费的情况下、不影响全国人民达到小康社会的情况下达到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本身也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GDP,实际上它的发展核心是通过节约资源,缓解环境资源和经济之间的矛盾。比如我们用中煤发电,既解决了电厂的发电问题,又解决了原来热力运用不足的问题,既解决了就业,又增加了GDP。另外,发展循环经济同样也需要基础设施,这里就存在一个企业的机会成本——投资在什么项目上产生的效益最好的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通过做一些市场不会自动做的事情,比如增加投资、减少税收、增加供应、增加基础设施能力,让企业来发展循环经济。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对GDP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也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是追求更长远的发展,把更多的自然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去用,给他们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

  [错在谁]:嘉宾,在这炎炎夏目,供电紧张,但看到这丰富的太阳能就这样白白浪费,你们有什么办法?

  【周宏春】: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应该说,在中国古代也好、现代的国外也好,都很重视太阳能的利用问题。我们国家古代的建筑都是用自然光的,现在大家都用电,就造成了电力紧张。当然,现在电力紧张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每家每户都用悬挂式空调,现在悬挂式空调用电的比例全国平均水平是20%,一些主要城市达到30—40%,如果改变这种供冷或制冷的方式,确实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从发展太阳能的角度看,国家已经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而且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基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丰富的太阳能开发也是需要投入的,比如也需要技术。我们在很多地方已经发展了光电板、光热板,比如一些光电板转换的热,用来烧热水,淋浴的问题就可以用太阳能来解决。当然全部应用也有一定问题,比如在晚上,我们就很难用太阳能技术来发电,这就需要解决储电的技术。国家是支持,但是要达到很高的覆盖水平也很难,无论是投资还是优惠,国家都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现在要想在一时之间飞速按发展,也不太现实。

  [你是风儿我是沙]:听说欧洲开始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循环经济税或者叫废物成本税。嘉宾知道吗?

  【周宏春】:现在欧盟出了两个法律,一个是《限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简称为WEEE,另外一部是《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法令》,简称RoHs,这两部法律对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影响非常大,大概影响到出口产值的6万多亿人民币,影响到700万人口的就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

  我们和有关部门正在联系和研究这项工作,感谢这位网友提出这个问题。

  [jimmye01]:对人民,不用谈节约,大家都是用自己的钱,懂得计算的。只用“阿公”部门,才会浪费资源,因为不是自己的钱。

  【周宏春】:对人民,我觉得也是需要谈节约的。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有些富起来的人在生活中斗富、显富、比阔,这些问题也是不节约的,应该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财富也是人民创造的,应该像国外的富豪那样,多做慈善事,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这是一个美德问题,也是他的伦理道德问题。

  对于政府部门,确实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浪费问题,这也是国家提出要建设节约型政府的一个出发点或目的。我自己提出两个最简单的看政府是否节约的标准:第一,这个钱如果是我自己的,我还愿意花的话,那就花得比较合理了。第二,你的建设投资是不是比中国的农民做得更好?我认为,中国的劳动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毛泽东有句话叫“卑贱才最聪明”,实际上就是反映老百姓最有聪明才智。现在中国的农民帮助东南亚国家搞沼气、太阳能的利用,报纸上也曾经介绍过一个农民帮国外打井,只用0.5平方米的地,这些都是最节约的,我们政府应该在一些大的方面按照这个标准衡量,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