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他这样沦为杀人机器(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0:21 新文化报
  进攻、扫荡、杀人、炮火和尸体——一个普通的侵华日军士兵,用近20万字和208张照片,记录了他自1937年8月到1940年3月,近三年时间里魔鬼般的“战地经历”。在四川新发现的荻岛静夫日记再一次提供了半个多世纪前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

  日记同时还供出68年前侵华战争中一个普通年轻士兵的战争感受;日本民族在60年前的帝国理想,如何在一个普通的士兵的血液里膨胀。

  日记本手掌大小,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共7本,封面皮分褐、黑两种颜色,有3本分别印有“从军手帖”、“阵中日记”、“从军日记”字样。
发现者四川民间收藏家樊建川说,“这是日军部队给士兵发的统一印制的笔记本”。目前国家已经鉴定这批日记为国家一级文物。大扫荡、化学战、慰安妇他“忠实”地记录罪行

  “我军扫荡观音寺一带后,就把附近的村庄全部烧光,几百间房屋燃烧的火焰把夜幕都要烤焦了。”

  “傍晚,我们使用了掷弹筒之后,队长带领着我们拿着刀把数名俘虏兵作为试刀的对象,一个个杀掉。”

  ……

  这样的字句在日记中不断出现,令人发指的残忍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使人不忍卒读。

  “攻打南昌由好几个师团一起行动……还要使用大量化学武器,计划一鼓作气占领南昌。”

  “晚上,听队长说开设慰安所的事,高兴的人很多。”

  ……

  荻岛静夫的日记是不折不扣的“实录”——冷漠到很少用形容词,麻木到不见感叹号。这是一个典型的战争狂人日记。

  而今天,它是一份代表了日本法西斯恶魔的战争罪行自供状!拍照是为了“纪念”刺目的冷血让人心惊

  与日记相伴的,是一本厚厚的影集,里面整齐地粘贴着208张照片。照片大多为一寸或二寸,已经泛黄,有些图像已模糊难辨。

  “我看到敌人的尸体层层叠叠地躺着,就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纪念。”“前几天,在如皋攻击战的枪林弹雨中,我拍了一些我军应战的珍贵相片,很高兴的是相片洗出来效果非常好,一点都不模糊,作为永远的纪念吧。”荻岛静夫日记中有多处这样的“说明”。

  似乎料想到有人会读到这些日记,荻岛静夫给每张照片都编了日期,并注了文字说明,使得照片完全可以与日记的内容结合起来。文字已是骇人听闻,文图互证,更是触目惊心。

  照片上有轰炸过后的遍地尸体,有眼神呆滞的慰安妇……有一张名为“墙角”的照片,照片中荻岛静夫本人在战场废墟的墙角埋头记日记,他似乎要用这样的方式保留当年写战争日记时的真实状态。鬼子兵为何要记录他变成一架杀人机器

  从日记内容看,荻岛静夫是日本东京泷的人,1937年8月23日,27岁的荻岛静夫应召入伍。一个星期后,他乘船从日本神户出发,经4天航行后,抵达上海,加入日军第一一零步兵团第一一零联队,成为一名特殊的“火葬兵”。

  年轻的荻岛静夫侵华三年的日记从未中断过,他按的相机快门也从未停止过,哪怕是在炮弹横飞的最前线,他也要举起照相机。他热衷于拍照,并把拍下来的照片作为新闻图片寄给日本的《读卖新闻》在当时的报纸上发表,他与《读卖新闻》的记者还成了好朋友,并以此为荣。

  日记中的荻岛静夫十分鲜活:他来自日本农村,家里有父母、兄嫂、恋人。他惦念老父老母的身体,惦念庄稼收成。他有对战争的恐惧,对未来的忧虑,也有青春的迷茫。而27岁的他却在奸淫掳掠的侵略战争生活“常态”中度过了人生的关键时期。

  从日记披露的文字看,荻岛静夫在做“火葬兵”时,清楚地记录着仅淞沪会战一役,他一人就焚化了1000多具尸体,他在此节中写道:“我们要改变对中国军队的印象,他们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不能打仗。”可见战争的惨烈,可见他已沦为一架杀人机器。

  “荻岛静夫所属部队入侵中国时有5000多人,到1950年他回国时,只剩300多人。荻岛静夫大难不死,居然还升到了步兵军曹(日本旧陆军的下士官)。如果他还健在,今年正好是95岁”。樊建川读日记时还作了大量笔记和批注。

  樊建川告诉记者,他是2004年夏天从一个熟识的文物商人那里知道这套日记的。日记于1950年就收藏在中国,他希望能找到荻岛静夫。如果他不在了,能找到他的后人也好:“我们想知道他今天对当年侵华战争的态度,想知道他会像东史郎一样忏悔吗?”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说,这本日记,对那些还在力图掩盖历史真相的日本右翼政客无疑是有力的一击。日记再加上当事者拍摄的大量照片,其中还包括该士兵自己记日记时的写真照片,使得这些史料极具冲击力和震撼性。综合新华社等

  日记内容节选昭和十二年(1937年)十月四日 晴 南山宅

  昨天午后七时行动开始。宇野部队于晚上九时到达吴淞河对岸,子弹频频飞来,当场击中了两三名士兵。

  通过交通壕前进的第五、六两个中队的渡河进攻遭到了敌人的阻击。在敌方堡垒等坚固防御阵地发射的自动火器十字交叉火力的袭击下,有人相继倒下。虽然我们懊恼不已,仍然渡河不得,最终还是撤退了,还牺牲了十几名兵士。宇野部队的目的何时才能达到啊!我们也有丢掉性命的一天吗?
他这样沦为杀人机器(组图)
  昭和十三年(1938年)九月十九日阴 庐山山麓

  正午时,敌人野战炮猛烈地袭击我军后方部队,敌人使用的野战炮比友军的好,大、小行李部及其他第二线的部队都遭到敌炮的攻击。我军用火炮应战,炮声震荡庐山,我们在山上的阵地被炸得满目疮痍,子弹嗖嗖横飞。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战场上的惨烈状况,而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说不定全军覆没就是我们的命运啊,生死之隔真的像一张纸,敌人的抵抗非常顽强。右边的高地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如歌如画的绝景之地,现在却战火交织。昭和十四年(1939年)一月十九日晴淮口

  昨天完成了第八中队弹药的分配,我下午没事可做,有了空闲,身体状况很好,心情愉快,就和副官一起去巡察牛头山一带。在庐山的一个高山顶上,敌军原来构筑了工事。此时攻守易位,友军正在修建工事,执行警备。远远看去,庐山戴着白雪,我等的巡察犹如新春的郊游。步哨的艰辛,又当何如。

  眼下的淮口,清泉流过岩石。望着这般景色,便和副官拍了纪念照。

  扫荡残敌的行动本想只需两三天,可是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星期。从远处传来炮声,是103部队在进行攻击。晚上,我筋疲力尽地从山上回来。

  明天早上三点半起床,秘密扫荡附近的村民。

  文物背后

  烟云散尽,历史袒露出了它原本的真容。作为历史的见证,文物是历史不死的生命。那些文物遗存大多风化严重,但凝结在上面的信息却依然鲜活生动。

  历尽沧桑中山舰

他这样沦为杀人机器(组图)
  修复后的中山舰保留了舰体右侧被日军炮火炸出的弹洞沉没前的中山舰修复后的中山舰

  中山舰在江底沉睡了59年之后,在1997年得以重见天日,满载着一段伤痛和悲壮呈现在人们眼前。 中山舰原是1910年7月清政府耗资68万两白银向日本定购的一艘炮舰,排水量780吨。1913年建成回国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随即编入民国海军,定名“永丰”号。1917年7月,“永丰”号追随孙中山先生南下广州,与其他舰船组成了西南护法舰队,为保护革命成果立下了赫赫战功。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广州革命军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将“永丰”号改名为中山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山舰被编入第一舰队,但由于中国海军实力单薄,无法参加海战。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中山舰参加战斗。10月24日中山舰奉命在金口封锁航道,14时许,6架敌机呼啸而至,疯狂轰炸中山舰。敌机共进行了4轮轰炸,中山舰多处中弹,舰体急剧下沉,最后沉入长江。 中山舰一共服役了25年,它是中国海军史的沧桑一页,也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缩影。新华社发

  “老黄牛”敌人给我们“造”痛击敌人不留情

他这样沦为杀人机器(组图)
被称为“老黄牛”的马克沁重机枪

  八路军山东纵队越过沟墙,到敌据点围歼敌人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挺被称为“老黄牛”的马克沁重机枪就是敌人给我们“造”的。

  1938年初,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军攻克日伪军盘踞的胶东蓬莱城,搜查吴家大楼时,在地下室一口棺材里发现一挺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得名于他的发明者英国人马克沁。这种机枪体积大,散热管是黄色的,且枪的威力大,战士们便给它起了个“老黄牛”的绰号。

  1939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一部,带着这挺“老黄牛”攻打招远伪军,共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缴获近300支枪。

  1941年3月,该部队又带着这挺重机枪,参加了反击国民党军队顽固派的胶东战役。在海阳、莱阳地区的大榆山,击退国民党军队4000余人的两次进犯。

  1945年9月,八路军山东军区第六师、第五师一部在山东平度向守城伪军发起进攻,仍带着这挺“老黄牛”,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人们对这挺劳苦功高的“老黄牛”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它在征战了“大半生”之后,20世纪50年代末,被送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新华社发(新闻编辑:曲兆佳)(来源:新文化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