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状元常及第 书香满岭南(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9:47 大洋网-广州日报
  编者按

  中国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到清光绪27年(1901)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一共经历了1300多年。

  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1905年自此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它划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决裂的时代。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广东一共出过14名状元,记者借着“废除科举一百周年”的机会,走访了状元们的故乡,重温了状元们的文才武德,并且通过学者、专家,甚至普通百姓的不同角度,来解析传统,反思“状元文化”。

  策划张则友

  文/图记者黄慧、关家玉、于敢勇、蔡冬庆、王冲寒

  通讯员林明聪、陈炳文、谈细育、吕举良、邓家声、柯贤基
状元常及第书香满岭南(组图)
塑像:举子在号房里举行科举考试

  专家评断科举

  科举产生并发展于隋唐,与盛唐气象的出现,从新旧两《唐书》即可看出其间的宛密关联。少数民族一旦入主中原,也往往赶紧将科举的旗子接过来,从历史上看,这无论对于本民族文化发展还是汉民族文化传播,其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科举考试到了明清之际,内容上形式上都趋于僵死。我们往往会立即联系到徐文长、蒲松龄这些不羁之才,长期困于场屋。但是,这只能说明科考的内容形式,应当“与时消息”,而不可能导致出对整个考试制度的否定性结论。事实上,作为文化制度形态的考试,至今也没法否定得了。人类只要需要选拔,就仍然需要遵守一定的考试形式。

  ———知名文化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臧克和教授

  状元故事

  佛山:“状元之乡”

  两状元同出一村

  佛山素有“状元之乡”之称,在古代,广东省历代共出现过14名状元,而佛山就占了一半,其中文状元5名,武状元2名。简文会就是其中之一,他年幼丧父,靠母亲缝补衣服维持生活,省吃俭用买纸张笔墨。高中状元后他成为南汉重臣,为官清廉,甚有政声。南汉乾和年间,简文会冒死直谏暴君,被贬谪为祯州刺史,仍尽心民事,积劳成疾,死于任上。

  同是简文会的家乡黎涌村,500多年后的明代弘治年间,又出了一位文状元,他就是伦文叙。他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被誉为神童。伦文叙为人厚道,品格突出,经常周济贫苦人,且坚持不懈习书学文,深得敬重。但因其性情刚直,不幸遭受奸臣陷害而下狱。后来才得以平反昭雪,官复翰林院编撰之职。

  状元村有喜学之风

  为了纪念两位状元,黎涌村村民建筑了状元桥,现在准备起建“伦文叙状元文化博物院”,希望在宣传村中文化的同时发展村中旅游。该村村民表示,他们不是以旅游来取得村中收入,而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村里的状元文化。尤其是村中的状元井更是深受村民呵护,以南汉简文会和明代伦文叙曾经同饮这井水,两个人都分别考取了状元及第而得名。

  南海区和顺镇文教村也处处显见状元文化,村中还能找到当年姚大宁(武状元)家族所住的状元府,现在仍旧由姚氏的后人居住。该村村民古有喜学之风。整个文教村就有私塾六间、孔氏书院一间及梅松书舍等等,处处透露出浓郁的读书气氛。
状元常及第书香满岭南(组图)
状元祠堂
状元常及第书香满岭南(组图)
莫宣卿墓

状元常及第书香满岭南(组图)
吴川状元坊

  粤西唯一状元

  平民状元敬农稼怜贫苦

  吴川林召棠是粤西所出的唯一一名状元。据介绍,林召棠凭借自己的学识,艰苦读书作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胜出不骄,落榜不馁,终于脱颖而出。他的殿试答卷《对策》被誉为天下第一策,但他是个平民状元,敬农稼,怜贫苦,在家乡创办义仓,并把自己每年在祠堂应领的200斤胙肉的一半留给义仓,救济贫民。生活清淡,心平气和,使他高寿87岁,当了半个世纪的状元。

  打造当地“状元”品牌

  林召棠曾经生活过的霞街村重视教育,人才辈出。村内还建有文化楼、五云楼、书画廊、灯光球场等,村民读书、看报、娱乐,逍遥自在。霞街村青年学生勤奋好学蔚然成风。

  林召棠的第六代子孙,今年86岁的林受福告诉记者,霞街村2004年被湛江选为特色文化村,村中外出经商的村民捐款100多万元建设文明村,争取把霞街村建设成全省、全国有名的文化村庄。

  吴阳镇镇委书记陈耀华说,明年初,是林召棠诞辰220周年,当地决定借此机会和值湛江提出打造南疆文化走廊之契机,进一步擦亮状元文化品牌,为吴川文化大市建设和湛江南疆文化走廊建设作贡献。

  封开有“岭南首魁”

  最年轻的状元

  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封川县文德乡(属现在封开县)出了个“岭南首魁状元”,也是我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高中时只有17岁。宣宗皇帝大喜过望,设宴并赐诗:“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并赐锦衣一件以彰荣耀。

  莫宣卿,幼家贫,父早丧,聪明勤奋。七岁便会吟诗,少年时即以“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莫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一诗闻名乡里。

  状元及第后,莫宣卿任翰林院修撰,恩赐内阁中书大学士,后以母老乞归养,诏许出为台州别驾,后卒于上任途中。

  建造“状元草堂”

  封开县已对莫宣卿墓所在的锣鼓岗作了规划,将建造一个具有唐代风格的“状元草堂”文化旅游景区,打造“状元文化”品牌,达到以文兴旅,以旅扬文的目的。

  按照规划,先对状元草堂进行深化整理工作。现已平整好土地,植上了草被,状元墓周围还种上了柏树、水杉树和桂花树,而简介和规划平面图则醒目地站在入口处,向人们诉说状元墓的来历和未来的发展规模。

  下阶段,封开县将按规划建造莫宣卿读书草堂、岭南状元陈列馆等,以后,将按年度定期举办“状元朝勤大礼”活动,吸引海内外莫姓家族前来观光扫墓祭祖和游客品味状元文化,冀望后代学有所成。

  专家观点:状元文化传承不宜成为教育压力

  每个年代的教育、考试、择贤都有其相适应的方式,如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其在人才的选拔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亦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佛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主任黎永辉说,如果没有较深的学识,谁敢去参加科举考试?参加科举就必须刻苦读书,因为只有考试得了功名,才可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客观上刺激了许多人读书识字,参加考试,这自然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宣传状元文化利于美德传承

  佛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何炽垣说,对于后世人来讲,状元代表一种荣誉和一种美德。以一些典型的人物鼓励世人,不但鼓励了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也对道德教育有启发作用。

  炒作高考状元增大学生压力

  黎永辉还表示,如今套用科举制说法,过度炒作高考状元,使得状元文化传承成为当代的教育压力。

  同时,现实中许多商家利用宣传状元文化渗入商业运作,利益化大于一切,使状元文化变了味,所以应该明确宣传目的和所要达到的宣传效果。

  百姓视点

  廖女士(学院教师):我认为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很压抑人,但也适应当时的社会教育。状元文化可以传扬,至少可以激励年轻人努力读书,但是如今某些夸大炒作高考状元的现象,给学生们很大的压力。

  许先生(企业老板):我认为知书识礼、诚信守法是世代人都必须有的传统美德,但是过于死板的教条和考试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择贤的目的,如科举制。

  当然,能在当时中状元的人多为品学兼优,他们的勤奋读书不怕艰苦的精神值得当代年轻人学习。尤其是现在一些读书人,一味只顾读书,不关心窗外事,道德修养方面也需要学习先人。(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