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日集粹:如此变味儿的“腐败型节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16:33 人民网

  侵害了国家利益。俗话说得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在某些情况下,该管的不敢管,该说的不敢说,对企业违法乱纪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私企得到了不该得的好处,损害的却是国家的利益。厉行节约、创建节约型社会,作为各级党政机关来说,自然应该做出表率。但是,少数基层党政机关的这种“腐败型节约”,的确让“节约”变了味。

  在如何控制北京人口的问题上,以往有一种专家意见,是减少低素质人员进京,而这种观点往往被认为是对穷人的歧视和不公平,因为所谓低素质人员往往收入也相对较低,相对比较贫穷。现在又出现了专家建议提高生活成本控制首都人口,“使一批人无法在北京生活”。这显然也是对穷人的歧视与不公平。

  有关部门向佘祥林支付国家赔偿自是应该。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在当地国家机关实施侵权行为时,相关工作人员具有故意或重大的明显过失行为。比如在佘祥林前妻出走、找寻到一具女尸后,公安人员没有进行DNA鉴定,就轻率认定是佘的前妻,从而为此后系列错误的发生“奠定了基础”;当地公安人员在审讯佘祥林时采取了为法律所禁止的刑讯逼供行为,个别工作人员已涉嫌犯罪;在缺乏直接证据的情形下,当地法院没有坚持“无罪推定”原则,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不能说不是原可避免的重大过失。

  作为一名在河南生活多年的南方人,我认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才是河南的主流形象,河南人从没有真正超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亮点的范围。故而,我对于近年来非常火热的河南人形象的大讨论中的过激语言,有着非常坦率的反感。河南人首先是中国人,很多的人早已离开这样的原则,这是非正常的言辞甚嚣尘上的关键因素。

  不过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受到伤害的决不是某个人、某个群体,而是整个教育的公平,整个社会的公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为多数人提供同等机会同等优质服务的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的教育,一方面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

  大家都明白如今的教育弊端重重,但牢骚归牢骚,大家游戏其中,难免被游戏所困。所以,我有些理解为什么对于科举废除100周年纪念日的“淡忘”了———当下教育依旧是弊病重重,我们可以轻松地述说过去的错误,却很难直面现在以及未来仍将遭遇的痛苦,所以闭口不谈,以为就可以回避。有着1300年历史的科举,国人仅仅用了100年时间就想推倒其灵魂枷锁,也许并没有那么容易。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待应该一分为二。卖淫嫖娼,即所谓的性交易,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现实问题。政府对于不少娱乐、服务场所中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卖淫嫖娼现象,一直都是持打击的坚决态度。虽然,“扫黄”搞了多年,但娱乐、服务场所的一些“生意”始终禁而不绝,足以说明这些“生意”有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成因,单靠“严打”、“扫黄”远不能从根治。

  行政区划改革只是社会上层建筑改革的其中一块,这项改革除了必须修法在先,还必须依赖于整个上层建筑内的其他政改课目为其提供配套,否则,它很难单兵突进。除此而外,仅从经济角度考量,它须有足够的财力为因机构撤并而“下岗”的官员退路埋单。因此,即使不考虑改革所涉及利益的“立体”性和配套性,仅顾及地区之间发展差距之大,我们就不敢轻言这项改革的结果预期,至多只能表示谨慎乐观。

  个税起征点上的争论反映的是税收观念的不同。个税的作用究竟是调节收入水平,还是保障财政来源,这两种观念的分野决定了对起征点的判断。毛寿龙教授的“8000元”,他个人说是从个税法当初的立法思路“劫富济贫”推导出来的,而当前的1500元的拟议调整,金人庆部长的解释是为了“解决城镇居民生活费用税前扣除不足”的问题。显然,政府的思路与学者并不一样,1500元的着眼点,更多的是在保证政府税收和减轻人民税负之间寻求妥协。也因此,希望以个税法的调整达到“劫富济贫”的目的,乐观得显系盲目。

  可以让我们看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民意。但无论是2003年的全面放开,还是当前各地有关婚检改革的新举措,似乎都没有看到“试点实验”这一环节。政策、制度的出台太过随意,在推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婚检制度不是设计出来的,它是民意和民情的反映,要经历从预案、征求意见到试点实验并最终正式公布生效这样一个的过程。当下,反思以往在婚检制度设计上的程序问题和理念问题,这比忙着设计制度更重要。

  工商时报:从高校教师高收入看教育成本之乱

  我们也欢迎高校教师成为高收入者,但那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高校教育的高质量化。高校教师成为高收入者必须“名副其实”,那才是社会之幸,而那种利用垄断地位,以“乱收费”方式达到的“高收入”,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折射出了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同时也为高校“高收费”、“乱收费”的资金用途做了一个很好的解答。

  “穷”是个大问题。地域形象的背后就是经济形象。以“经济分析”来研究“非经济问题”而著称的贝克尔认为,“雇主歧视是一种‘自我毁灭’的爱好——因为沉湎于这种爱好的雇主提高了营业成本”。所以振兴河南也好振兴任何地域经济也罢,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兼容的体制来迎头赶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痛定思痛”,譬如河南优秀工商企业能不能承载起河南标签的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